摘" "要:可信數據空間建設是我國數據治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圖書館參與可信數據空間建設有著堅實的公共邏輯、服務邏輯和制度邏輯基礎,能夠發揮出數據資源、數據管理、知識服務、信任構建等多重價值。在建設實踐中,圖書館及行業需要積極行動,在國家政策中找到切入定位,在實踐探索中找到最佳模式。歐洲數字圖書館和美國Civic Switchboard項目為我國圖書館可信數據空間建設提供了啟示與借鑒。
關鍵詞:圖書館可信數據空間;數據治理;歐洲數字圖書館;美國Civic Switchboard項目
中圖分類號:G255"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68/tsyqb.1003-6938.2025013
Research on the Value and Model of Library Trusted Data Space Construction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of trusted data spac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data governance in our country. The library's participation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rusted data space has a solid foundation of public logic, service logic and system logic, which can give full play to the values of data resources, data management, knowledge service and trust construction. In the construction practice, libraries and industries need to play an active role, find the cutting position in the national policy, and find the best model in the practice exploration. The successful construction of European digital library and Civic Switchboard provides refere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rusted data space in Chinese libraries.
Key words library trusted data space; data governance; European Digital Library; Civic Switchboard
2024年12月31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數據局、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的《國家數據基礎設施建設指引》指出,在數據流通利用方面,要建成支持全國一體化數據市場、保障數據安全自由流動的流通利用設施,形成協同聯動、規模流通、高效利用、規范可信的數據流通利用公共服務體系[1]。一時間,如何推動可信數據空間建設,成為我國學界及相關領域從業者在數據治理領域自2020年國家提出數據要素之后又一關注的焦點。但從政策回顧的視角來看,我國早在2022年12月發布的“數據二十條”中就已經提出了建立旨在通過提升數據要素供應鏈質量、促進數據要素合規高效流通的“數據可信流通體系”。2024年11月,《可信數據空間發展行動計劃(2024—2028年)》又提出了明確的數據空間發展行動規劃。可以說,可信數據空間建設已上升為國家新型基礎設施重點工程,國家層面也充分、反復強調了數據空間在推動數據要素高效流通、構建全國一體化市場中的重要支撐作用,釋放出強烈的建設與發展信號。
學術界自2024年開始關注可信數據空間建設,國家數據局也進行了可信數據空間主題的研究課題招標。分析現有研究可以發現,學界或側重從學理的角度出發去闡釋數據空間的內涵、價值與機制,或從全球視野去掃描全球可信數據空間建設的經驗與路徑。圖書館作為公共性、中立性與專業性的知識機構,在數據要素化時代已天然具備成為可信數據空間參與者、建設者和治理者的合法性基礎及邏輯,但相關研究尚未充分探討,這既不利于圖書館在數據要素成為時代焦點的背景下去尋求事業發展的增長點,進而提升圖書館的社會價值,也不利于可信數據空間建設的國家整體化推進。基于此,明晰圖書館參與可信數據空間建設的邏輯、價值、路徑和模式,是非常必要的。
1" "圖書館參與可信數據空間建設的邏輯基礎
1.1" " 公共邏輯
公共性是圖書館自誕生起便帶有的基本與核心屬性,圖書館不僅作為公共設施面向公眾開放,還通過開放獲取、館際互借等方式打破知識壟斷。在可信數據空間建設中,圖書館可以充分發揮其在知識共享、公共服務、數據管理等方面的優勢,推動數據要素的流通與價值共創。如在知識共享與開放服務維度,圖書館作為知識共享的重要場所,可以與科研機構、政府密切合作,建立開放的數據基礎設施,包括開放數據的存儲與管理,通過開放數據平臺將館藏數據、用戶數據等進行整合與共享,提升數據的可獲取性與可重復性;通過制定合理的數據共享政策,確保數據在合法合規的前提下被廣泛利用,促進知識的傳播與創新。在服務公眾與社會維度,圖書館可以通過用戶教育和培訓,提升公眾利用可信數據空間的數據素養和使用能力;可以通過開展數據素養教育活動,幫助公眾更好地理解和利用數據資源,促進公眾對數據的合理使用;還可以通過整合多元數據資源,更好地滿足公眾在學習、研究和休閑等方面的多樣化、個性化需求[2]。在公共數據管理與安全維度,圖書館可以通過參與公共數據資源的整合與管理,以及數據中臺等技術手段,實現數據的高效整合和智能化管理;通過數據分類分級管理,確保公共數據的安全性和可用性;通過建立完善的數據安全管理制度,實現數據的開放共享。
1.2" " 服務邏輯
進入大數據時代以來,圖書館服務實現了從傳統的文獻、信息服務到數據、智慧服務的轉型與發展,開展面向科研任務、知識咨詢的數據采集、集成與存儲等一站式、全周期服務,已成為圖書館的基本服務內容,這一轉型不但驅動了圖書館服務模式的跨越,也將圖書館的傳統知識服務能力延伸至數據領域,既滿足了用戶需求,也推動了數據價值釋放。從數據整合、管理與服務的維度來看,圖書館能夠通過數據管理平臺,整合館藏資源、用戶行為、借閱記錄等多源數據,實現數據的高效管理和分析,也可為個性化推薦服務(包括圖書推薦、資源導航、閱讀建議等)提供用戶畫像數據基礎;從服務升級及場景來看,圖書館通過利用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構建了人物相連、物物相連的智慧圖書館服務系統,既優化了圖書館服務空間,還能根據用戶的不同場景需求,提供精準服務。重要的一點是,隨著基于數據計算的知識對象被結構化和語義化,知識成為與用戶可交互、可計算的智能體對象。圖書館通過這些知識對象,支持用戶在解決問題過程中的智能化,以構建動態的個性化知識服務,進而可以為用戶提供隨時隨地的知識服務。
1.3" " 制度邏輯
圖書館之所以成為社會長期形成的制度性存在,是因為圖書館在社會發展中所扮演的知識傳播、文化傳承、教育支持和信息共享等角色具有不可代替性[3]。從社會制度安排的視角看,圖書館參與可信數據空間建設,其不僅是公共性的體現和服務的延伸,也是圖書館制度在數據時代的重構與適應性進化。如從合法性來源看,圖書館的本質是保障公民知識自由、文化平等的一項特殊公共基礎設施,這一合法性在數據時代使其在可信數據空間建設中具備了可信中介的資格,并作為中立、非營利的制度性主體,成為填補數據要素治理真空、接受社會委托的關鍵角色。從合規性保障來看,圖書館通過制度化的數據管理流程(如數據分級分類、用戶授權協議),既能確保數據活動符合《數據安全法》《個人信息保護法》等合規要求,也能利用長期積累的編目經驗,制定如數據采編方案等,將國家數據戰略轉化為可操作的本地化方案,為數據資源長期保存、文化遺產數據格式標準統一等提供一體化方案。可以看到,盡管國家成立了數據管理局,但圖書館完整的服務體系、管理經驗和制度安排,無疑是增強數據空間規則的社會接受度、開展體系化數據空間建設的最佳載體,能夠通過制度化角色重構,將傳統知識服務能力轉化為數據時代的數據治理能力。
2" "圖書館在可信數據空間建設中的價值
可信數據空間是基于共識規則,聯接多方主體,實現數據資源共享共用的數據流通利用基礎設施[4]。如上所述,圖書館參與可信數據空間建設有著堅實的公共、服務及制度邏輯基礎,將在參與可信數據空間建設中展示出多重價值。
2.1" " 數據資源價值
圖書館作為社會文獻收集、保存和整理的重要公共文化機構,近年來不斷加強文獻資源數字化加工及電子資源、網絡資源、政府公開信息、影音資源的采集和保存,數據資源涵蓋了文本、圖片、音頻、視頻等多種形式,逐步發展成為全面開放的知識中心和海量文獻信息戰略保存基地。2022年-2023年全國公共圖書館館藏總量14.36億冊/件,數字資源總量1124萬TB[5]。這些豐富的數據是我國可信數據空間建設的重要數據來源,既能夠為不同領域的研究和服務提供豐富的素材,同時,因為圖書館的數據資源經過專業篩選、整理和編目,是可以挖掘、分析、應用的結構化數據,具有較高的準確性和權威性,也能提升可信數據空間的數據質量,為包括圖書館讀者在內的更多數據需求者提供可靠的數據支持,豐富可信數據空間的數據類型和應用場景,滿足不同用戶的需求。正是基于豐富的圖書館數據資源及價值認知,圖書館學者在數據資源的基礎上提出了智慧數據的概念,認為智慧數據是在大數據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概念,智慧數據是具有更高質量、更豐富語義,能夠在多種場景中通過多種途徑作用于生產實踐,直接產生應用價值的數據。圖書館的智慧數據有著智慧城市等豐富的場景應用,能夠為“面向國家重大復雜科學問題的認知與決策場景、面向 AI 場域的多場景、面向垂直領域場景以及面向產業創新全鏈條場景”提供專業化、關聯化與知識化的數據知識資源[6]。
2.2" " 數據管理價值
圖書館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始終與數據管理相隨,Koha、匯文Libsys、Aleph500、ILASIII、ERS等業務及數據管理系統在各級各類圖書館被普遍應用,積累了豐富、規范和科學的數據采集、存儲、組織、檢索經驗。如美國的高校圖書館利用Dataverse、Figshare、Samvera、Fedora和Dspace等軟件平臺進行高校機構知識庫建設和提供全周期的數據管理服務。在存儲規范方面,羅格斯大學的RUcore為便于數據檢索,會同時存儲數據集的原始格式和轉碼后的CSV格式,也會同步存檔、監控并且升級更新數據庫來確保數據集的長期可用。在備份方式方面,密歇根大學的深藍機構庫采用分層存儲系統進行維護、管理和同步每個主文件的多個副本,備份遠程存儲長期數據,并至少可保存和訪問10年之久,之后再進行評估是否繼續保存。華盛頓大學則存儲原始數據和兩個備份數據,并實施角色訪問控制,經身份授權及多重身份驗證后方可訪問敏感數據[7]。值得關注的是,FAIR原則(可發現(Findable)、可訪問(Accessible)、可互操作(Interoperable)、可重用(Reusable))作為研究數據管理指南,自提出后便得到科學研究領域的迅速認可和廣泛應用。圖書館作為開放科學的推動者,在推進FAIR原則實施過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加快了科學數據重用和科學數據共享的步伐,在FAIR服務、FAIR實施、FAIR生態系統塑造等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這也為可信數據空間構建和提出類似于FAIR等的原則積累了前期實踐基礎。
2.3" " 知識服務價值
圖書館能夠對各類信息資源進行整合和揭示,建立知識關聯和知識圖譜。如從2020年開始,浙江圖書館受國家圖書館委托牽頭組織省內各級公共圖書館申報全國智慧圖書館體系建設項目,截至2023年5月,不僅完成了具有567858萬條建設標簽標引數量、1073.153GB資源量的26個知識資源細顆粒度項目的細顆粒度文獻著錄和知識內容抽取,還建設形成了可視化、可關聯的知識圖譜以及支撐知識圖譜應用的知識資源服務平臺,促進了傳統文獻資源的再利用,提高了公共文化資源的利用率[8]。在基于用戶畫像提供知識服務方面,浙江音樂學院圖書館選用基于馬氏距離的二分K-Means算法構建“群體畫像”,采用經關聯性和時序性優化的TF-IDF算法雕琢“個人畫像”,用關聯性推介幫助讀者掌握良好的學習方法,并打造全景數據的即時計算和線下實時推介[9]。基于這些實踐經驗,有充足的理由相信在可信數據空間建設中,圖書館能夠通過其專業知識和技能,將分散的數據資源進行整合和關聯,為用戶提供更加全面、系統的信息服務。
2.4" " 信任構建價值
圖書館作為公共文化服務機構,是文化傳承和傳播的重要場所,被譽為社會知識殿堂和第二課堂,具有較高的權威性和公信力。一方面,圖書館通過規范的數據治理、安全與透明的技術保障等舉措讓圖書館保持了權威性,如圖書館行業有著明確的元數據標準、數據分類規則和長期保存策略,確保了數據的準確性、一致性與可追溯性,消除數據混亂。另一方面圖書館通過行業、社會協同的信任生態構建,凸顯了圖書館傳承文明、服務社會的價值追求。如青州市圖書館早在2015年就響應建設誠信社會的號召開展“信易閱”服務項目,利用讀者信用免押金、免滯納金,實現“零門檻”閱讀[10]。正是在這樣的探索和追求中,全國公共圖書館現已全面取消押金和滯納金,使用個人信用作為管理手段,通過積分量化讀者行為,激勵讀者遵守圖書館制度。基于此類信任建構實踐及積累,可以預見圖書館在可信數據空間建設中通過提供權威的保障數據安全、促進數據共享、構建透明規則、推動多方協同、增強用戶信任和提供合規管理等方面的價值,能夠有效提升可信數據空間的信任度和可靠性。
3" "圖書館可信數據空間建設的實踐進路
3.1" " 行業集體行動,在國家政策中找到切入定位
德國和歐洲是最早將數據空間建設付諸實踐的國家和地區。德國于2015年率先啟動工業數據空間行動,并于次年由弗勞恩霍夫協會牽頭成立工業數據空間協會(IDSA)。2018年,為適應數字經濟發展形勢,“工業數據空間協會”更名為“國際數據空間協會”[11]。2020年以來,歐盟為實現構建數字歐洲目標,先后發布了《歐洲數據戰略》《歐洲數據治理法案》《2030數字指南針:歐洲數字十年之路》等政策及《數字服務法》等法案,通過了打造共同歐洲數據空間(Common European Data Space)計劃,以實現更廣泛范圍及領域的數據共享[12],率先啟動歐洲健康數據空間建設。隨后,《歐洲共同數據空間:進展與挑戰》(2022年)、《2023-2024年數字歐洲工作計劃》(2023年)、《歐盟數據空間中的個人數據保護》(2024年)等政策文件頒發。我國一方面是在《可信數據空間發展行動計劃(2024-2028年)》提出了構建可信數據空間的國家政策,另一方面是自2015年以來,以中國信通院為代表的業界和學界先后提出“可信工業數據空間”概念和發布《可信工業數據空間系統架構1.0》等標準,形成我國可信數據空間探索的先遣軍。然而,在當前發布的國內外數據空間政策、標準和規劃中,尚未發現將圖書館參與數據空間建設列為其中。這一結果背后,固然有全社會可信數據空間建設屬于起步階段、政策尚不完善等客觀原因,但圖書館的刻板印象、社會形象滯后于現實社會需求等也是必須正視的原因,這就亟需圖書館行業的團結行動與集體發聲。如中國圖書館學會、高等學校圖書館工作委員會等代表行業需要參與到國家政策調研、方案討論及文件制定之中,在政策制定、方案設計、社會宣傳中充分傳遞及表達圖書館在可信數據空間建設中的價值與優勢。當前我國數據空間建設在地方政府建設中也已呈現出蓬勃發展趨勢。江蘇在全國率先開展工業數據空間場景和供應商征集工作,重慶面向全社會征集公共數據融合應用創新場景,成為全國首個采用可信數據空間進行公共數據開放利用的省級城市,浙江在住建、化工等領域開展可信數據空間探索等。圖書館在可信數據空間建設中的優勢與價值,無疑是其作為核心力量參與文化可信數據空間、教育可信數據空間等垂直領域可信數據空間建設的最佳選擇之一。
3.2" " 機構自覺行動,在實踐探索中找到最佳模式
全球現有的數據空間建設模式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是政府主導+數據基礎設施模式。即以政府相關管理機構為主要參與主體,通過健全數據基礎制度、推動制定數據空間建設標準、引導政府及公共機構數據高效供給和合規流動,為數據空間參與主體提供數據流通和應用基礎設施的保障能力。政府在其中發揮統籌協調與規劃引領作用,建立統一的數據標準體系,并為參與主體提供法律法規和制度規則保障。在行業實踐層面,典型代表為歐盟于2022年3月正式提出打造的歐洲健康數據空間(European Health Data Space,EHDS)[13],EHDS旨在確保公民對個人醫療相關信息(如病歷、檢查報告等)的掌控,以及實現醫療信息的跨國流轉和脫敏后為政府、研究機構、企業開展政策制定、科學研究、產業創新提供支撐。
二是技術創新+數據開發利用模式。即以創新型企業、頭部企業、關聯數商企業為主,通過激發不同類型企業的技術研發創新能力,打造“專精特新”數據空間。通過自建數據采集平臺或專攻技術研發與創新解決方案,結合隱私計算、區塊鏈等技術,提供數據產品或服務。在行業實踐層面,典型代表為寶馬和SAP聯合9家單位打造的Catena-X汽車網絡[14],Catena-X通過建立安全和標準化的數據流通體系,為汽車行業企業提供一套開放、協作的數據生態系統,促進整個汽車價值鏈的重構、創新、協同。目前生態規模超過 170 個,包括汽車制造商和供應商、跨行業公司、IT 專家和研究機構、中小企業等。
三是行業聯盟+轉型升級模式。即以事業單位、行業協會等組織為主體,發揮第三方中立身份優勢,在政府部門的支持和指導下,鏈接各方資源,開展空間建設運營工作,共同建立行業級的標準規范、業務流程,推動產業的數字化轉型和升級。在行業實踐層面,這一模式的典型代表有中國船級社(CCS)發起成立的船舶與海洋工程行業區塊鏈數據共享(CSBC)聯盟[15]。CSBC牽頭打造船舶數字空間,為船舶行業提供數據安全流通解決方案,目前已匯聚 100 多家生態企業,包括船東、船廠、產品廠、設計單位和數據服務提供商等。
圖書館作為公共文化服務機構,具有豐富的數據資源和較高的社會公信力,可以積極參與政府主導的領域數據空間建設模式,利用政府提供的基礎設施和政策支持,提升自身數據管理和服務能力。同時,圖書館可以通過行業集體行動,根據自身服務對象的需求,選擇特定應用場景作為切入點,推動數據空間建設。我國前些年實施推動的數字圖書館推廣工程,為下一步圍繞數據共享、學術資源流通等場景的圖書館行業數據空間構建奠定了堅實基礎。
4" "圖書館可信數據空間建設的典型實踐
雖然可信數據空間是近些年才提出的一個數據治理概念,但從全球視野來看,圖書館界已基于自身職責及數據優勢進行了一些成功的數據空間建設實踐探索。這些實踐探索盡管不是從嚴格意義上的數據要素跨境、交易、流通來建設,因而某種程度上不是標準的可信數據空間,但歐洲數字圖書館和Civic Switchboard項目無疑在數據的集成、服務及價值轉化方面具有了很高的借鑒價值,為下一步圖書館可信數據空間建設提供了重要的啟示。
4.1" " 歐洲數字圖書館
2004年12月,國際互聯網巨頭Google啟動了建造全球最大的數字圖書館計劃,宣布將與美英幾大著名圖書館合作,將它們的館藏圖書制成電子版圖書放到網上供讀者閱讀,于2015 年建成世界上最大的網上圖書館。毫無疑問,這一計劃對全球圖書館及服務體系產生了巨大沖擊。為讓人們更好地了解歐洲的智慧、歷史以及文化科學遺產,并保護文化的多樣性,法國文化部于2005年組織歐洲19個國家聯合創建了“歐洲數字圖書館”(European Digital Library),以期在數字圖書館方面形成統一的歐盟體系[16],并于2008年正式上線。作為歐盟推動文化遺產數字化與共享的核心項目,歐洲數字圖書館已發展成為全球最大的文化遺產數據聚合平臺之一。經過近20年的發展,截至2024年底,歐洲數字圖書館收藏有3470000余張圖像、2650000余條文獻、1200000余部音像、37000余條視頻、8000余部3D影像資料數據[17]。在數據資源建設中,歐洲數字圖書館聯合歐洲各國的文化遺產機構采用FAIR原則確保了數據標準化,通過區塊鏈技術記錄數據來源和使用權限;提供元數據治理框架,為多語言檢索和跨機構協作提供了支持,構建了一個共享數字化文獻、藝術品、音視頻等文化遺產數據的可信數據空間。吸引了包括研究者、教育工作者、創意產業從業者及公眾的2000余萬人次年訪問量[17]。
4.2" " 美國Civic Switchboard項目
美國是世界上較早倡導將數據開放的國家,美國的圖書館也積極參與其中并發揮了重要作用。其中,旨在促進圖書館開放數據服務發展的Civic Switchboard項目(Civic Switchboard:Connecting Libraries and Community Information Networks,城市的轉換機:連接圖書館和社區信息網絡)就具有代表性。Civic Switchboard于2017年由美國匹茲堡大學圖書館系統(the University Library System at the University of Pittsburgh)、匹茲堡卡內基圖書館(Carnegie Library of Pittsburgh)、西賓夕法尼亞州區域數據中心(Western Pennsylvania Regional Data Center)和國家鄰里指標合作伙伴(National Neighborhood Indicators Partnership)四方合作共建,同時得到了美國博物館和圖書館服務研究所(Institute of Museum and Library Services)的認可與支持[18]。在建設中,Civic Switchboard項目鼓勵圖書館從開放數據生態系統的角度思考和創新圖書館開放數據服務的方式,通過角色互換視角來提供數據開放收集、開放數據保存、數據素養教育等重點性服務,以促進數據的交互,增強數據的流動性,從而發揮數據的作用,展現圖書館的優勢[19]。如圖書館作為開放數據資源的提供者,需要充分挖掘自身館藏數據和用戶數據,進行開放共享;圖書館作為開放數據利用的指導者,需要引導各方利用開放數據,提高數據利用率;圖書館作為開放數據交流的中介,則需舉辦數據交流活動,促進不同主體之間的溝通與合作。正是因為該項目秉持著這一合作共贏的理念,探索了圖書館在開放數據服務中的角色、機會與實踐方式,從而提高了圖書館的組織能力和應變能力,鼓勵和推進了圖書館開展多樣化的開放數據服務[20]。
5" " 結語
圖書館參與可信數據空間建設是數字中國戰略下圖書館創新發展的著力點之一,其既是履行公共文化機構社會責任、提升行業價值的必然選擇,也是實現數據要素價值釋放的重要路徑。本文提出了圖書館參與可信數據空間建設的邏輯基礎、價值體系和實踐進路,為圖書館突破傳統服務邊界、深度參與國家數據治理進行了探索。如何推進圖書館可信數據空間的標準體系、運營模式等建設,既需要頂層設計的政策牽引,也需要圖書館行業在數據確權、開放共享等關鍵領域進行突破性探索,以最終實現公共數據價值轉化與社會治理效能提升的有機統一。
參考文獻:
[1]" 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數據局,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改革委 國家數據局 工業和信息化部關于印發《國家數據基礎設施建設指引》的通知[EB/OL].[2025-02-07].https://zfxxgk.ndrc.gov.cn/wap/iteminfo.jsp?id=20467.
[2]" 許魁義,盧珂琦,陸和建.中國公共圖書館參與文化遺產傳承的策略研究——以公共圖書館古籍保護為例[J].農業圖書情報學報,2023,35(7):85-93.
[3]" 秦順.轉向與進路: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中的圖書館使命[J].圖書館論壇,2022,42(9):35-43.
[4]" 周燁.培育五大可信數據空間加速構建全國一體化數據市場——解讀《可信數據空間發展行動計劃(2024-2028年)》[J].中國科技產業,2025(1):8-9.
[5]" 霍瑞娟.深度釋放圖書館文獻資源數據價值[EB/OL].[2025-01-23].https://article.xuexi.cn/articles/index.html?art_id=146
36378123553388310amp;item_id=14636378123553388310.
[6]" 葉梓萌,錢力,劉細文,等.面向圖書館數據資源建設的智慧數據研究:內涵界定、技術應用與研究啟示[J/OL].情報科學,1-25[2025-02-09].http://kns.cnki.net/kcms/detail/22.1264.g2.20241216.1853.002.html.
[7]" 肖可以,陳盈盈.數據生命周期視角下的科研數據管理研究——以美國24所高校機構知識庫為例[J].農業圖書情報學報,2024,36(7):88-99.
[8]" 單驊,邵波,劉婷.智慧圖書館體系下的知識資源建設探析——以浙江省知識資源細顆粒度建設和標簽標引項目為例[J].圖書情報工作,2024,68(11):92-98.
[9]" 吳澹寧,陳敏.圖書館用戶畫像與智慧推介的實證研究——以浙江音樂學院圖書館為例[J].圖書館論壇,2022,42(6):96-105.
[10]" 青州市圖書館“信易閱”服務項目典型案例[EB/OL].[2025-01-13].http://www.qingzhou.gov.cn/21/29640/167642447260
2742785.html.
[11]" 夏義堃,程鑠,王雪,等.數據空間建設的實踐進展與運營模式分析——基于Data Spaces Radar的案例[J].圖書與情報,2024(2):18-32.
[12]" 談曉文.歐盟數據共享治理模式研究及中國鏡鑒[J].德國研究,2024,39(5):113-133,138.
[13]" European Health Data Space Regulation (EHDS).What is the EHDS Regulation about?Unlocking the future of health data in Europe[EB/OL].[2025-01-03].https://health.ec.europa.eu/ehealth-digital-health-and-care/european-health-data-space-regulation-ehds_en.
[14]" Catena-X.Catena-X is the first globally trusted and collaborative data ecosystem for the automotive industry[EB/OL].[2025-01-03].https://catena-x.net/.
[15]" 中國船級社.關于我們[EB/OL].[2025-01-03].https://www.ccs.org.cn/ccswz/articleDetail?id=202004290964998655.
[16]" 劉芳.法籌建“歐洲數字圖書館”制衡Google計劃[N].人民日報,2005-07-13(7).
[17]" Europeana.About[EB/OL].[2025-01-03].https://www.europeana.eu/en/about-us.
[18]" Developing Public and Academic Libraries as Key Participants in Civic Open Data Ecosystems[EB/OL].[2025-01-03].https://www.imls.gov/sites/default/files/grants/lg-70-17-0146-17/proposals/lg-70-17-0146-17-preliminary-proposal.pdf.
[19]" 吳予晨,許春漫.美國Civic Switchboard項目獲獎圖書館開放數據服務實踐及啟示[J].數字圖書館論壇,2021(11):50-56.
[20]" Introducing Civic Switchboard:Connecting Libraries and Community Information Networks[EB/OL].[2025-01-03].https://civic-switchboard.github.io/post_1/.
作者簡介:蔣冬英,女,廣州航海學院圖書館研究館員,研究方向:數字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