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姚華建團隊通過對青藏高原東南緣安寧河斷裂帶區域的地震波速時間變化進行監測,發現潮汐力對斷層破碎帶的地震波速變化有顯著影響。相關研究成果近日發表于《國家科學評論》。
通過監測斷裂帶的應力狀態,科學家們希望揭示潛在的地震前兆,為防震減災提供觀測和理論依據。目前直接測量斷裂帶內的實際應力具有挑戰性,而地震波速變化作為一個重要的地震學參數,能夠反映斷裂帶應力狀態的變化,因此波速時變監測成為一種重要的介質變化監測手段。
研究團隊利用布設于青藏高原東南緣安寧河斷裂帶的密集地震臺陣采集的連續噪聲數據,通過地震干涉技術計算了安寧河斷裂帶區域地下介質的地震波速度變化。結果顯示,波速變化具有明顯的日周期和半日周期特征,且在斷層破碎帶內這種周期性變化更為顯著。此外,在去除環境因素后,斷層破碎帶內還呈現顯著的月周期變化。研究人員將波速變化結果與理論潮汐應變進行比較,發現二者在日周期、半日周期和月周期成分上均表現出良好的相關性,這表明這種周期性變化主要受潮汐力影響。潮汐力通過引起地下介質中微小裂隙的周期性張開與閉合,進而影響地震波速變化。
該研究成功捕捉到潮汐力對斷層破碎帶結構的顯著影響,為構建活動斷裂帶時變地球物理綜合觀測系統提供了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