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福州南臺島南端、烏龍江畔的下岐村,是一個質樸寧靜的百年古村。
馬洲河穿村而過,兩岸村舍儼然,完好地留存著多幢清代古厝。綠樹掩映中,一座中西合璧的白色建筑顯得格外引人注目。尤其是線條連續重復、富有浪漫情調的拱門,是經典拍照打卡點。
這是一幢由老屋爆改的茉莉主題民宿,純白的色調,就像一朵含苞待放的茉莉,幽幽吐芬。
它叫“醉真茉莉公館”。“醉真”諧音“最真”,是女主人林雪源對荼之極致品質及純真之美的不懈追求。
自古茶藥不分家
在醉真茉莉茶室,林雪源特意給我們準備了一泡2023年的茉莉“一甌春”。
一年的陳放,香氣鮮靈依舊,滋味卻更顯醇厚。她打算繼續延長這泡茶的陳期,期待它若干年后的驚艷表現。
在她看來,陳年花茶有著新茶所不具備的獨特韻致。“經過時間的打磨,香氣、滋味變得更成熟更穩重”。五、六沖后,她撕了一枚陳皮,和茶一起泡。
原以為陳皮的柑香和花茶的花香會“打架”,沒想到竟毫無違和感,兩種香兼容并蓄,滋味也很妥帖。若再經幾年陳放,會跟陳皮更搭。
她又取出一泡2024年當季的新茶作對比。香氣馥郁,鮮靈度更高。與陳皮同泡,花香明顯“占了上風”,柑香“淪為配角”。
老花茶跟陳皮“氣味相投”。這樣的混搭泡法,有點像“中藥配伍”。果不其然,原來她最早是學醫藥專業的,是一名精通藥理的藥土。
“茶藥不分家。茶葉最早被發現和利用,不就是從藥用開始的嘛!”她說,在《本草綱目》中,茉莉也是一劑藥材,根、花、葉皆可入藥。“在醫學不發達的古代,茉莉有行氣消郁、抗菌消炎、安神鎮定等功效。”
茶藥同源。草木生人間,無聲指引前方的路。
因熟諳中草藥藥性,她無意中推開了茶界之門,并將藥理與制茶原理融會貫通。
窨得無上“換骨香”
林雪源“棄醫從茶”,源于與曾鐘榮的遇見。
曾鐘榮,其父曾明端是福州花茶老字號“何同泰”(1956年,以“何同泰”為首的108家私營茶廠一起參加公私合營,組成福州茶廠)的掌柜。曾鐘榮自幼隨父做茶,且博采眾家之長,技藝精湛。
曾鐘榮雖弟子眾多,女弟子卻唯林雪源一人。一分的悟性,加上九分的勤勉,林雪源學習做茶得心應手。
“天賦仙姿,玉骨冰肌。向炎威,獨逞芳菲。”每年6~10月是茉莉花的花期,而三伏天品質最佳,花朵大而圓潤,香氣濃郁,是窨制高檔花茶的首選。然而,這一時節也是福州一年中最酷熱難耐的時候。
花吐香,茶吸香。只聞花香,不見其花,茶葉悄然脫胎換骨。這一看似美妙的過程背后,卻是一個個揮汗如雨的不眠之夜。
花茶傳統窨制工藝有“七條椅”:平、抖、膛、拜、烘、窨、提。一泡真正的花茶,通常需要經過“四窨一提”,高檔茶則需要“七窨”甚至“九窨”。所謂“窨”,是一層茶一層花,堆放、靜置,每進行一次即為一個窨次;“提”是用少量優質鮮花復窨一次,來增加茶的鮮靈度。
這一套工序,環環相扣,一氣呵成,而且都得在三伏天的窨花室里完成。“茉莉花都在夜間開放,窨制花茶需要一定的溫度和濕度。所以,不可能開著空調制茶。”茶花拌和、通花、起花、焙茶,樣樣都需要足夠的氣力。這對于制茶師的體力和耐力來說,都是考驗,更何況還是一名女性。
為了增強自己的體能,林雪源很拼。跑步、游泳、擼鐵,“火力全開”,硬是把自己練成一枚“女漢子”。如今,滿滿當當的竹匾、焙籠,她操作起來都能應付自如,搖篩起花、手工炭焙更是行云流水。
就像窨制花茶經歷反復磨礪窨得“換骨香”,林雪源的付出也迎來了可喜的收獲。
在2024年福州茉莉花茶茶王賽暨傳統工藝傳承大賽上,她以優異的成績成為“福州茉莉花茶傳承人”。這是對她制茶技藝水平的高度肯定。
茉莉真香“醉”難忘
窨制花茶,溫柔里暗藏堅毅。茶與人,宛若同根相生,林雪源又未嘗不是如此呢?
她喜歡穿“民國裝”,扎“麻花雙辮”,并把這一個人形象以手繪的形式“搬”上了茶葉包裝。而她打造的“醉真茉莉公館”也是主打“民國風”的調性。
層層疊疊拱門的后面,融合了多元的家裝元素:大廳中央懸掛的宋人茉莉漆畫、德國的壁爐,丹麥的椅子、澳大利亞的沙發等等。這些不同的元素與風格組合在一起,毫無生搬硬套之感,很符合茉莉花茶兼容并蓄的特質。
除了茉莉花茶,民宿里花香四溢。客房的茉莉花香包、茉莉裝飾畫,茶水吧的茉莉奶茶、茉莉咖啡、茉莉啤酒等潮飲,可賞、可嗅、可品,將花樣“玩轉”。
去年11月,民宿成功入選2024年度十佳最受歡迎福派民宿。
這一縷沁人心脾的香,也是林雪源最溫馨的童年記憶。“我打小就是在花田里長大的。夏天的風,熱辣滾燙。江風吹拂,茉莉花迎風搖曳。入夜,涼風習習,花香沁人。”
林雪源還將進一步整合如香藥、香道、花藝等與茉莉相關的非遺文化,并依托嚴復故里的深厚歷史文化底蘊,打造出福州茉莉花(茶)文化、福文化的重要展示窗口以及集香氛、香養、香療為一體的休憩空間,吸引全國乃至全世界的游客來這里住下來,領略福州茉莉花茶“雙世遺”的魅力,沉浸式體驗茉莉文化及福文化。
茉莉真香“醉”難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