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去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強調:“要強化正向激勵,激發干事創業的內生動力。”這要求充分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更好凝聚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合力,確保黨中央各項決策部署落到實處。
為官避事平生恥,重任千鈞惟擔當。干部奮發有為離不開組織的有效作為。路線方針既定、決策部署已明,關鍵在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只有建好用好崇尚實干、帶動擔當、加油鼓勁的正向激勵機制,才能打通擔當作為的“堵點”,推動黨員干部在干事創業和擔當有為上走在前、做表率。
鮮明用人導向,讓干部政治上有“奔頭”,打造擔當作為“新引擎”。用人導向最重要、最根本也最管用。對干部的最大激勵,就是堅持公道對待干部、公平評價干部、公正使用干部,讓實績突出的干部得到重用、干有奔頭,讓偷奸耍滑的干部沒有市場、受到懲處。
“吃苦者吃香、優秀者優先、有為者有位”。鮮明樹立正確用人導向、選好用好一批可塑之才,是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根本保證。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及時把那些愿干事、真干事、干成事的干部發現出來、任用起來”。有什么樣的用人導向,就有什么樣的干事創業狀態。關鍵在于強化重實干、重實績的用人導向,重點關注干部在“急”事面前的定力、在“難”事面前的辦法、在“險”事面前的擔當、在“重”事面前的干勁,著力解決干與不干、干多干少、干好干差都一樣的問題,真正讓敢于擔當、主動作為的“猛士”、“戰士”和善于攻堅克難、銳意進取的“闖將”、“干將”脫穎而出,以正確用人導向引領干事創業。
“用一賢人則群賢畢至,見賢思齊就蔚然成風。”唯有任人唯賢,不管來自哪里,有無背景,是什么樣的性格,只要想干事、會干事,就給機會、給舞臺,這樣干部才能因為深感有用武之地而全力以赴、專心致志,把事情做完美、做到極致。
讓想干事、會干事者能干事、干成事,至關重要的是要有一個好的政治生態。改革發展是要“啃硬骨頭”、“打攻堅戰”的,需要有能力、魄力、毅力的干部挺膺擔當、闖關奪隘,要求干部既要有改革熱情,又要有改革能力;既善謀能斷,又真抓實干。推動干部能上能下,讓善于改革的人“上”、疏于改革的人“讓”、阻礙改革的人“下”,才能形成改革的濃厚氛圍。同時,對在先行先試中出現失誤、在探索改革中出現無意過失的干部大膽提拔、大膽使用,讓“錯得起”更好落實落地。
精準容錯糾錯,讓干部工作上有“勁頭”,激發擔當作為“原動力”。人非圣賢,孰能無過。為干事者撐腰鼓勁是最貼心的激勵,也是讓干部敢為的最好保障。改革發展進程中,有探索就會有風險,有嘗試就會有失誤,建立完善精準容錯糾錯機制,才能激發干部干事創業的動力。
當下,個別干部秉持著“多干多錯、不干不錯”的心態,在面對前進道路上的風險挑戰、改革發展中的“硬骨頭”,怕被問責不敢創新、不敢干事,產生消極甚至懈怠的心態。如果干部有“錯不起”的顧慮,那么就很難有“對得住”的成功。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在遵規守紀前提下,安心工作、放手干事,銳意進取、積極作為。”這就要求我們持續嚴格落實“三個區分開來”,防止問責泛化、簡單化。關鍵要精準把握容錯尺度,細化容錯糾錯范圍,給干部干事創業留出一定的容錯空間,消除干部“洗碗越多摔碗越多”的顧慮。既要把故意和過失、因私和因公、違規和試錯區分開來,還要把決策程序、態度表現、后果影響等實際情況納入制定界限的考慮范疇,明確哪些錯該容、哪些錯不容、怎么去容等重點內容,校準“刻度”,用準方向。只要是出于公心、為了改革發展,即使出現一些失誤和錯誤也可以被寬容,消除干部后顧之憂,為在一線干事創業的干部吃下“定心丸”、注入“強心劑”。
干部干部,“干”字當頭。干事就要碰矛盾,越難的事越需要動真碰硬,這就可能招致非議和質疑。不得不說,相較任務的“有形壓力”,人言可畏的“無形壓力”更有可能成為壓垮當事人干事創業意愿、激情的“最后一根稻草”。氣可鼓不可泄。只有果斷地為擔當者擔當、為干事者撐腰、為冤屈者正名,才能激濁揚清,激發干事創業的強大正能量。要切實加強誣告行為治理,依紀依法規范信訪舉報秩序,嚴厲打擊誣告陷害歪風邪氣,大力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
突出人文關懷,讓干部生活上有“甜頭”,優化擔當作為“生態圈”。讓每一名干部在各自崗位上發光發熱,為推動黨和人民事業不斷煥發新的光彩貢獻力量,是檢驗各級黨組織領導力的試金石, 完備的人文關懷同樣是提升干部隊伍戰斗力的“黏合劑”。敢擔當善作為的干部是鍛煉出來的,也是組織關心鼓勵出來的。
“水激石則鳴,人激志則宏。”當前,我們的任務重、挑戰多、壓力大,仍處在滾石上山、爬坡過坎的關鍵階段,越是擔子重如山,越要愛護挑擔人。在關心關愛上做“加法”,要落實好走訪慰問、帶薪休假、調休補休、健康體檢、困難幫扶、療養休養等關心關愛措施,保證干部的身心得到必要的放松和調整,為干部前行增添動力。在舒壓減負上做“減法”,加強考核項目統籌,防止多頭考核、重復考核;嚴控“一票否決”事項,強化精文簡會,嚴控發文數量,切實糾正“痕跡主義、責任甩鍋、問責走樣”。要做敢為善為干部的“靠山”,細化關心關愛干部的政策措施,對于敢于沖鋒陷陣的干部,不僅要為其加油吶喊、吹“沖鋒號”,更要為他們配好“防護甲”,推動澄清正名制度化、常態化,為擔當者解開心結、為干事者卸下包袱,旗幟鮮明為擔當者擔當、為負責者負責。
基層工作紛繁復雜、矛盾眾多,基層干部常常處于高壓狀態。要持續糾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痼疾,切實為基層干部減輕負擔,讓干部把更多的心思和精力用在抓改革、促發展上。領導干部要常態化推進談心談話制度,與基層干部進行推心置腹的交流,了解干部訴求、掌握思想動態,及時紓解心理壓力、指明前進方向,做到在思想上為干部解惑、精神上為干部解困、心理上為干部解壓,才能讓廣大黨員干部更加相信組織、依靠組織,以滿腔熱忱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