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主席習近平在2025年新年賀詞中強調:“我們要一起努力,不斷提升社會建設和治理水平,持續營造和諧包容的氛圍,把老百姓身邊的大事小情解決好,讓大家笑容更多、心里更暖。”
群眾利益無小事,一枝一葉總關情。解決好老百姓身邊的“大事小情”是我們黨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服務人民群眾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習近平主席強調:“家事國事天下事,讓人民過上幸福生活是頭等大事。”辦好“頭等大事”,就需要解決好群眾身邊“大事小情”,把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急難愁盼問題落實落地,落出成效。
解決好“大事小情”,需要主動“訪民情、聽民聲”。靶向明確,才能有的放矢。解決好群眾身邊的“大事小情”,首先得了解民情民意,掌握群眾所求所盼。要繼續堅持“四下基層”這一黨員干部聯系服務基層的好方法和機制,通過深入基層、深入群眾,開展調查研究,了解社情民意、傾聽群眾心聲,變“群眾呼聲”為“政策哨聲”。調查研究是謀事之基、成事之道。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沒有調查就沒有決策權。各級干部主動“訪民情、聽民聲”,就是要用好用活調查研究這一黨的“傳家寶”。要到群眾“牢騷多”、“意見大”、問題突出、矛盾集中的地方去,敢于面對群眾、正視問題,做到真調查、真研究,“調”出實情、“研”出真情,切實讓調研成果轉化為為群眾解難題、辦實事的結果。
解決好“大事小情”,需要主動“解民憂、暖民心”。排憂顯擔當,解難暖民心。說一千,道一萬,解決問題是關鍵。解決好群眾身邊的“大事小情”,需要黨員干部發揮主觀能動性,知問題不避,遇難題不繞,把解決好實際問題、現實問題作為檢驗自己履職盡責、能力水平的“試金石”。要變“遙控指揮”為“坐鎮指揮”,通過深入基層、現場辦公,協調解決實際困難和問題。黨員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要利用好“一線工作法”,在一線發現問題、在一線破解難題,把一線作為鍛煉干部、歷練能力、錘煉黨性的“練兵場”、“主陣地”。要樹立“群眾事,無小事”的觀念,積極開展“信訪接待下基層”,變群眾“上訪”為干部“下訪”,以多一份“千方百計”的意識做群眾工作,在為群眾解疑釋惑、排憂解難中暖民心、得民心。
解決好“大事小情”,需要主動“問民計、促民生”。經驗在基層、智慧在民間。人民群眾是社會歷史的主體,是社會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創造者。群眾力量不可小覷。解決好群眾的“大事小情”,要善于問計于民。把加強頂層設計和堅持問計于民統一起來,要拜人民為師,甘當小學生,道出了問計于民的重要性。干部堅持問計于民,就是要放低身段、放下架子,遇事多同群眾商量,多到基層群眾中去拜訪“諸葛亮”,這樣才能集聚群眾智慧,找到解題良方。實踐證明,群眾中蘊含著豐富的智慧和無限的創造力。“坐在辦公室碰到的都是問題,深入群眾看到的全是辦法”。為群眾排憂解難就要多向群眾問策略,多集基層干部群眾的“金點子”,不斷提升服務民生質量,增進民生福祉。
治國有常,利民為本。黨員干部只要心中始終有民、始終為民,把群眾的“心上事”當成自己的“上心事”,從點滴處、細微處為群眾排憂解難,真正把“大事小情”辦實辦好,就一定會“讓老百姓笑容更多、心里更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