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指尖觸控的智能設備到AI技術的飛速發展,從校園實驗室的創新項目到改變世界的科技突破,科技正以驚人的速度重塑我們的生活。作為新時代的少年兒童,你是否關注過身邊的科技變革?是否嘗試用代碼、機器人或創意設計解決實際問題?是否渴望用科技技能為生活添一抹亮色?
科技不是遙不可及的未來,而是你我手中的創造之力。我們一起來看看本期小記者編委會從哪些維度講述了自己與科技的精彩碰撞吧!

觀察者:科技改變生活
智能解語花
李涵睿:最近,學校迎來了一批特別的“花”。它們的外形宛如一朵朵盛開的喇叭花,色彩斑斕,黃的、藍的、紫的,點綴在校園的各個角落。
它們的魅力遠不止于此。它們最吸引人的地方,在于其內置的智能聲控系統。當你站在花下,輕喚一聲“開”,它便會緩緩舒展花瓣,為你綻放。花瓣中間的花蕊隨之點亮,猶如小太陽。這溫暖而明亮的光,能瞬間驅散陰霾。而當你說一句“關”,它又會溫柔地收起花瓣,回歸到最初的花骨朵形態,仿佛在為我們守護一份寧靜與安詳。
自從有了這些為我們而開的花,我們的課余生活變得更加豐富多彩了。每當下課鈴聲響起,大家便紛紛涌向獨屬于自己那一朵花,與它分享自己的快樂與憂愁。無論是學習上的壓力,還是生活中的小煩惱,只要對著它傾訴一番,都能在它綻放與閉合的瞬間得到釋放。學校的心理老師都忍不住感嘆:科技療愈,力量可真大。
會說話的機器狗
湯偉宸:“如今的科技真發達啊!”11歲生日那天,爺爺送了我一份讓爸爸媽媽都羨慕的禮物——智能機器狗。這只銀灰色的“小狗”與普通犬極其相似,唯有后腦勺處嵌著芯片槽。
爺爺輕敲芯片槽解釋說:“這塊AI芯片里裝著思維代碼,工程師們給它們編入心情參數、動作邏輯,就像給種子澆水一樣,慢慢培育出不同的性格。”說著,他插入芯片,機器狗突然抖了抖耳朵,眼睛閃了兩下,尾巴開始歡快地擺動。
它能與人類進行無障礙交流,我在與它的交流中,學到很多新知識。此外,它還是一位嚴苛的家庭教師,它會督促我學習。在它的督導下,我的學習成績逐漸上升。爺爺笑著說:“它的神奇功能不止這些,還需要你去探索。”我摸著它微微發燙的芯片槽,仿佛感受到了一顆溫暖的心臟在跳動。
心懷熱愛的五年機器人奇旅
彭夢熙:五年前那個春日,街邊興趣班櫥窗里的積木機器人,叩開了我的科技世界的大門。當同齡女孩抱著洋娃娃時,我已在AI機器人課堂搭建起第一個機械臂。
2023年湖南省青少年航空航天模型教育競賽“智能家居”項目比賽,我的掃地機器人項目斬獲二等獎。這個靈感源于心疼媽媽做家務的發明,讓我領悟到科技的溫度——通過編程讓紅外傳感器識別垃圾,陀螺儀保持行進平衡,看似冰冷的代碼實則承載著溫暖。去年,在湖南省青少年體育模型競賽暨人工智能創新挑戰賽的“芯空社區”機器人運動普及賽項目中,我設計的智能社區系統實現垃圾分類與能源循環,獲得一等獎。
總有人驚訝:“女生怎么會喜歡機器人?”我的回答是——科技不該被性別定義,它屬于所有懷揣創造熱忱的心靈。在我眼中,齒輪的精密咬合與程序的優雅邏輯,恰似另一種形式的藝術創作。
動手解密四輪驅動的科學原理
陳沛昕:在校外科學課上,我完成了四輪驅動越野車制作項目。從底盤組裝到齒輪咬合,每個部件都藏著科學密碼。
這輛越野車由電機驅動動力系統:電機齒輪帶動大傳動軸齒輪,通過前后中齒輪將動力傳遞至四個輪胎。關鍵奧秘在于雙傳動軸設計——當車輛遇到陡坡時,前后軸同步運轉形成雙重推力。為驗證這點,我用硬紙板搭建了斜坡:兩驅模式下輪胎空轉打滑,切換四驅后車輛穩穩攀頂,就像四個伙伴齊心推車。
研究發現,兩驅車齒輪僅連接單軸,動力集中在部分輪胎;四驅系統通過齒輪組聯動雙軸,讓每個輪胎都成為動力源。這種動力分配原理,正是越野車征服復雜地形的關鍵。制作過程中,我領悟到工程設計的精妙——底盤承載結構、齒輪咬合精度、軸距比例調配,每個細節都影響著車輛性能。這學期我還完成了智能垃圾桶、感應燈、智能風扇等科創作品,實踐讓我成了“小小工程師”。科學不僅存在于課本,更在親手組裝的齒輪轉動間綻放光芒。

暢想者:創造未來無限可能
腦機接口重寫生命劇本
陶浩苡:病房里,一位失語癱瘓患者突然通過腦機接口系統站了起來。這不是醫學奇跡,而是未來科技的饋贈。作為這項技術的研發者,我見證著人類文明正邁向新的紀元。
在精密手術中,我們只需在顱骨打開微創切口,植入特制生物芯片。這種與神經完美兼容的裝置,能夠以99%的準確率實現腦電波-語言的轉化。患者通過視覺界面實現交流,更可借助神經信號操控智能設備。最令人振奮的是,系統支持意識互聯——兩位植入者無需言語即可進行思維對話。
隨訪首站是一位癱瘓兒童的家。植入芯片不僅讓他重返云課堂,神經模擬功能更讓他體驗到了行走與發聲的真實感受。第二戶家庭則帶來意外驚喜:健康的宋先生通過操控機器人分身,實現了工作家庭的完美平衡。街邊搭載腦機用戶的自動駕駛機器人,正按預設程序奔赴工作崗位。
回望研發歷程,那些困在軀體牢籠里的眼神始終鞭策著我們。曾經,漸凍癥患者只能通過眼動儀交流,癱瘓者終生與床榻為伴。而今,神經信號轉化為行動指令,意識海洋聯通數字世界,這不僅攻克了醫學難題,更重塑了人類存在形態。
從醫療輔助到生活革命,腦機接口正突破想象邊界。而我們探索的腳步永不停歇——因為每個神經信號的破譯,都在書寫著生命的無限可能。

懸浮汽車開創交通新紀元
阮可人:雨季的城市交通曾如堵塞的血管,而懸浮汽車的出現改寫了未來。
這款革命性交通工具采用納米復合車身,重量僅為傳統汽車的十分之一,卻具備十倍于鋼鐵的抗沖擊力。智能變色涂層隨環境調節車身色彩,兼具隔熱與防曬功能。當遭遇擁堵,輕觸飛行模式鍵,四具推進器便托起車身直沖云霄,流線機翼展開后如銀色子彈劃破天際。
安全系統堪稱完美:量子防撞系統以0.01秒極速響應,通過全息傳感器規避風險;納米防水膜形成無縫屏障,暴雨中仍保持全景視野。車頂太陽能板突破陰天充電限制,實現永久免費續航。車內更藏有驚喜魔盒——綠色按鈕凈化空氣,藍色按鈕啟動按摩,紫色按鈕喚醒音樂殿堂。當懸浮汽車穿梭云層,地面擁堵成為歷史。這場交通革命,正在重新定義人類出行的邊界。

納米跑鞋解鎖運動新維度
肖睿希:未來,我想設計一款搭載智能納米材質的跑鞋,能自動識別腳型并塑形成完美貼合狀態。鞋面內置生物傳感系統,實時監測運動速度與體溫,同時根據環境溫度智能調節鞋內微氣候。
獨創的三級噴氣推進系統暗藏玄機:啟動加速模式后,鞋側與后跟的微型推進器可提供三檔調速,智能平衡系統確保疾馳時不失穩定。遇水自動觸發安全協議——漂浮時底部氣囊展開,深潛狀態下反向噴射助你破水而出。鞋底集成導航微電腦,通過震動指引方向;音樂模塊隨步伐節奏自動切換曲目。彈跳模式采用氣壓緩沖技術,泡囊結構既能助力沖天躍起,又可化解落地沖擊。溫馨提示:室內慎用彈射功能,謹防化身\"人體炮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