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說:“在村里,大家都親切地喊我小馬書記或者馬村長?!比欢哌M村里,你會發現這位“小馬書記”并不姓馬。
小野菜大產業
“我在村里種植馬齒莧。這小小的野菜承載著我的產業夢想,也寄托著鄉親們致富增收的希望。”在南京市浦口區湯泉街道新金社區,我們見到了傳說中的“小馬書記”宋娜——原來,“小馬書記”的“馬”是馬齒莧的“馬”。
宋娜是江蘇青云農業高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也是2022年部級頭雁帶頭人、江蘇省級頭雁領軍人才、南京市女性科技工作者聯盟成員、浦口區女企業家協會副會長?!?022年,我參加了鄉村產業振興帶頭人培育‘頭雁’項目,深受觸動。不管是理論教學,還是現場教學,都讓我看到了更廣闊的農村。同年,我涉足鄉村振興板塊,選擇湯泉街道新金社區的趙湖組作為第一個運營的村落。”
當時的趙湖組村域面積約315畝,主產雪松,產業停滯,面臨淘汰。常住人口一百五十人,平均年齡70歲以上,經濟落后。為改變現狀,宋娜探索“鄉村加工+社會化應用”模式,引入馬齒莧,打造藥食同源種植產業。落戶趙湖后,宋娜帶領村民利用現有苗木土地,一期在棗樹下套種120畝,帶動村集體增收5萬元,解決十二人就業,人均增收近3萬元。
“我們趙湖圍繞馬齒莧做了很多產品,比如馬齒莧烤腸、馬齒莧燒餅等,銷售情況非常好?!彼文韧现粝洌殖衷捦?,現場為大家講解一棵馬齒莧如何成就當地“金”產業。2024年,宋娜的馬齒莧種植成果顯著,新增來年訂單帶動趙湖組十一戶黨員種植500畝,同時,帶動星甸街道光伏板下種植超600畝,幫扶張家界慈利縣楊家橋村種植200畝,并且建立穩定收購模式,產值超千萬元。
打造“植物工廠”
“過去十年的農業經歷,讓我從青澀走向成熟,盡管一路荊棘,卻也收獲頗豐?!?2015年,宋娜與愛人從徐州來到南京創業,從農業植保服務做起。那時,農業現代化自動育苗領域剛起步,困難重重。隨著業務的延伸拓展和對農業的深入了解,他們逐漸意識到,想要在這個領域長足發展,有兩個問題亟需解決。一個是現代化自動育苗的問題。傳統育苗存在質量參差不齊、易攜帶病菌、產生病害、需用農藥控制以及生長品質參差不齊等問題,影響了前端種植。另一個就是未來誰來種地?現在很多年輕人對農業接觸不多,缺乏相關的知識和經驗。帶著這兩個問題,他們開始尋找答案。
在無錫考察過“植物工廠”后,宋娜發現這是個好點子,但還需深入挖掘和提升。在確定了農業賽道后,她和團隊小伙伴們開始潛心籌備,做技術攻關,用了近三年時間,終于完成了“全自動可移動育苗箱”和“自然光型植物工廠”的研發。
來到“植物工廠”,只見一排排整齊的生菜、菠菜“喝”著營養液快樂“生長”,深綠色的黃瓜爬滿了藤蔓,紅彤彤的西紅柿像小燈籠一樣,掛在無土種植藤蔓上……
“我們這里可以通過控制光照強度和時間來調整植物生長的速度和品質,有了苗種后續蔬菜品質才有基礎保障。”宋娜介紹。所謂“植物工廠”,就是利用智能計算機和電子傳感系統對設施內植物生長的環境條件進行自動控制,使植物的生長發育不受或少受自然條件的制約。它的智能全自動育苗系統,通過設施內高精度環境控制,模擬日出日落、風吹日曬,控制光照時間、溫度、濕度、二氧化碳、水、肥等因素,實現了健康育苗、快速育苗,使種子有了綠色、生態、安全、健康的特點。播種后只要按規程進行操作,在生產過程中基本能夠解決農業園區和農場主的育苗、種植難題。
目前,宋娜的“植物工廠”可實現包括生菜、菠菜、芹菜、大白菜等六十余種葉菜類育苗,以及茄果類、常見花卉、中草藥、功能性作物等各類種苗育苗。與傳統種植方式一年四茬相比,植物工廠的蔬菜產量達到了一年二十二茬,這個數字是非??捎^的。?
“頭雁”領飛
“從2015年起,公司累計培訓果蔬種植戶超一萬人次,培育了一批新型農民。我們還成立了蕾蕾與娜娜農產品銷售平臺,短短三個月銷售額近百萬元,涵蓋各類農產品。”宋娜始終堅持以發展農業帶動農戶創收,牽頭成立浦口區首家果蔬產業化聯合體,帶動農戶開展果蔬高效種植,常年吸納周邊農民就業,免費為合作的農戶和社員提供技術指導和專業化培訓,實現了從“新農人”到“興農人”的成功轉型。
2024年以來,浦口區婦聯組織實施“靠浦姐姐”鄉村振興巾幗行動專項培訓,在“寧姐田間大課堂”,宋娜又成了鄉村振興巾幗行動專項培訓導師。她帶領學員走進田間地頭,實地展示鄉村產業的發展模式和創新成果,講述自己的奮斗歷程、成功經驗以及面臨的挑戰與解決方案,幫助姐妹們學習馬齒莧種植技術,了解馬齒莧的加工以及趙湖當地鄉村產業的發展模式?!翱吹剿齻冋J真學習,仿佛看到鄉村美好未來?!?/p>
依靠“植物工廠”解決了育苗問題,宋娜又開始琢磨“誰來種地”的事,她把目光轉向了年輕人,“未來,我們將以浦口為核心建設大學生就業創業基地。計劃兩年內搭建基于一千名大學生的直播創業平臺,探索“大學生培訓+短劇+創業”聯動模式。以鄉村生活、產業視頻吸引流量,同時開設專業直播間,讓大學生自主直播,激發鄉村發展新動能。”
對于振興更多像趙湖這樣的傳統村落,宋娜有自己的思路。她籌劃打造“向村行”一站式農文旅融合服務平臺,助力政府整合鄉村有價值的“農業+”閑散資源,包括休閑采摘、農事體驗、親子研學、觀光游玩、民宿露營等信息,匯集浦口“吃、住、行、游、購、娛”農文旅資源,通過“線上引流+線下體驗”,實現“鄉村產業+城鄉空間+多元主體”的深度融合,“如果實現線上數字化平臺運營,預計可為浦口增加20%游客量,成為促消費、擴內需、拉動經濟增長和鄉村全面振興的重要力量?!?/p>
圖片由本文主人公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