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6日,烏茲別克斯坦國際力量舉聯合會力量舉亞洲錦標賽(以下簡稱亞錦賽)現場,鄭曉萱深吸一口氣,深蹲舉起了175公斤的杠鈴——這幾乎是她體重的三倍。憑借優異表現,她以總成績430公斤取得亞錦賽級別季軍,其中深蹲總成績破我國紀錄,臥推達我國紀錄標準線(三項全國紀錄),成功拿到2025年世界運動會的入場券。
讓人驚訝的是,鄭曉萱并不是專業的體育運動員,而是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22級博士生。但正是“擼鐵”這一愛好,不僅讓她打破全國紀錄,還幫助她走出情緒的低谷,遇到了情投意合的男朋友。
減肥路上遇知己
上高中時,鄭曉萱就對化學表現出超乎尋常的興趣,2016年她如愿考上了浙江師范大學化學系。在大學里,鄭曉萱依然保持著“學霸”的勁頭,參加浙江省大學生化學競賽,拿了兩次一等獎;參加浙江省“挑戰杯”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她又捧回三等獎。除了參與導師的科研課題、發表SCI論文,她還以第一作者申請了國家發明專利。
2020年夏天,從浙江師范大學畢業的鄭曉萱被保研至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碩博連讀,她心中那根緊繃的弦一下子松弛了下來。每天除了吃,就是睡,她突然發現自己的作息時間和飲食規律紊亂,有一天照鏡子,發現自己的體重飆升,以前買的衣服都穿不下了。
為了減肥,鄭曉萱加入中國科大的龍舟隊。三個月后的一次訓練中,因為用力過猛,她的一只腳崴了,醫生說近一個月只能臥床休息,一切運動計劃被迫擱淺。
減肥計劃不能泡湯,鄭曉萱決定去健身房做力量鍛煉。她發現有規律的運動確實能讓自己找回自信,于是每次上完課后都要去健身。
有一天,鄭曉萱在學校健身中心做著深蹲,發現旁邊有一個高大的男生目不轉睛地看著她,便疑惑地問:“是我的動作做得不對嗎?”男生笑了:“你深蹲姿勢標準得像是寫論文公式!”聽到這個比喻,鄭曉萱忍不住哈哈大笑起來:“我喜歡嚴謹,每次看過健身視頻后都會深深記在腦子里,照著練肯定沒有偏差。”
男生自我介紹說:“我叫易若龍,是火災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博士生。”兩人一見如故。鄭曉萱得知易若龍高她一屆,還擔任過健身社團的力量舉教練,考取過力量舉裁判,便相約以后一起鍛煉,一來可以監督自己鍛煉,二來也能跟他學習一些力量舉的科學方法。
既要做學問又要舉杠鈴
健身房的偶遇改變了鄭曉萱的人生軌跡,日久生情,相處下來,她不僅和易若龍發展成了情侶,還徹底戒了暴飲暴食,深深愛上了體育鍛煉。
在易若龍的指導下,鄭曉萱系統學習力量舉的三大項目深蹲、臥推和硬拉。訓練了一段時間,看到鄭曉萱身體的協調力、極強的爆發力和一點就通的領悟力,易若龍忍不住感嘆:“你完全有成為運動員的天賦,看來是被科研耽誤了。”鄭曉萱舉起臥推桿,自信地說:“我既要成為科研達人,也要成為健身達人!”看著這個“既要又要”的女孩,易若龍提出一個大膽的計劃,用兩年時間幫鄭曉萱走上專業賽場,破一個全國紀錄看看。
從2023年8月起,兩人就開始制訂以“破全國紀錄”為目標的訓練計劃。易若龍告訴鄭曉萱,力量舉首先必須要有力量,其次要有技巧。增強力量主要就是長肌肉,在日常飲食中,要大量攝入高蛋白物質。而技巧主要體現在動作技巧的提升以及訓練計劃的科學編排上。兩人攜手解鎖“科研情侶”的隱藏副本——用文獻綜述法制訂訓練計劃,用控制變量法調整飲食結構。
如何在短時間內使訓練更有效果?鄭曉萱同樣用上了“科研式思維”。她把自己當作受試者,根據比賽日期將訓練分為幾個板塊,每個板塊當作一個小實驗,訓練的強度、頻率和容量等作為實驗的變量。在每個板塊中收集數據找到問題,并在下一個板塊進行相關變量的調整。兩人的訓練日志比實驗記錄本還詳細,連杠鈴桿的彈性系數都要算進動作軌跡。
這種“科研式訓練”在2024年5月初見成效——在廈門舉辦的國際力量舉海峽兩岸邀請賽上,鄭曉萱大顯身手,在深蹲項目中先后以165.5公斤和170.5公斤兩次刷新全國紀錄,并在臥推、硬拉項目中表現亮眼。此次“小體重大力量”的破紀錄首戰,助鄭曉萱入選國家隊候選名單,更給了她和易若龍前所未有的信心,他們馬不停蹄備戰2024年12月份的亞錦賽。“只有先拿下這兩場比賽,我才有資格參加世界運動會。”對于實現目標的路線,鄭曉萱清晰而堅定。
男友助她站上領獎臺
鄭曉萱研究的是納腔增強和頻光譜技術,做實驗要用到的大型儀器得提前預約使用時間。“深蹲175公斤不是最難的,難的是每天搶到光譜儀機后還能準時出現在健身房。”鄭曉萱笑著說。為了提高科研時間利用率,她將實驗步驟模塊化,拆解成儀器預約、預實驗、正式采集三段式,每一段都做好充分準備,規劃好細節。
鄭曉萱通常在午飯后的兩小時去練習力量舉,然后再高效地一頭扎進科研中。博士生期間,她的期末考試綜合平均成績在90分以上,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化學科學》上發表了兩篇論文,并獲得了國內學術會議的優秀論文表達獎、優秀墻報獎。
參加亞錦賽前,鄭曉萱有好幾次打了退堂鼓。“我是應屆畢業生,2025年面臨畢業。賽前訓練時正值秋招季,我要前往各地參加面試、找工作。最糟糕的是,距離比賽還有一個月時,我的背部受傷了,連70公斤重量的深蹲也無法完成。”她一度陷入沮喪。
易若龍鼓勵鄭曉萱堅持下去,還研究出一些獨門秘籍幫助她備戰亞錦賽。理論知識豐富的易若龍告訴她:“常規的靜養療傷法并不科學,會嚴重耽誤訓練進度。”他用反常識恢復法指導鄭曉萱,通過“疼痛閾值內漸進負荷”,在身體可以承受的疼痛范圍內,根據恢復情況逐漸增加訓練刺激,讓身體慢慢適應。
賽前心理建設也很重要,易若龍對鄭曉萱說:“你可以轉化一下情景,把競技場當作平時熟悉的科研場景。”鄭曉萱試了一下,焦慮的時候就想象自己在學術答辯,站上舉重臺就像匯報JACS論文,心里一下子輕松多了。
狀態調整到位后,在2024年12月6日烏茲別克斯坦國際力量舉聯合會力量舉亞洲錦標賽現場,鄭曉萱作為新秀再次突破自我。深蹲項目中,鄭曉萱完成高難度試舉,打破全國紀錄,獲深蹲單項銀牌;臥推項目,她以95公斤獲臥推單項銅牌,達全國紀錄標準線;硬拉環節,她成功挑戰160公斤,總成績鎖定430公斤,獲該級別季軍。
現在,鄭曉萱一邊忙于博士畢業論文,一邊繼續鍛煉,為8月份將在成都舉辦的世界運動會做準備。科研與鍛煉兩不誤,力氣與美麗并舉,鄭曉萱探索著當代科研人的更多可能性。
圖片由本文作者提供
編輯 鐘健 1249768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