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2025年的春天回望,全球能源格局正經歷著達爾文式的進化革命,全球能源消費結構正在發生量子躍遷。當第1000萬輛新能源車駛入中國家庭車庫,當光伏電站如綠洲般在戈壁灘上鋪展時,傳統加油站行業正站在時代的分水嶺上。加油站業態必須直面三重挑戰:能源消費場景的碎片化重構、能源補給服務的技術迭代加速、客戶需求的多元化演進。
需要指出的是,能源轉型的本質不是行業的收縮,而是服務生態的重構。能源轉型的終極目標不是替代,而是創造更清潔、高效、人性化的出行體驗。當一座座加油站變身為“光儲充放”一體化能源驛站,當一座座加油站成為“充電+咖啡+車輛快修”的第三空間時,我們看到的不僅是商業模式的創新,而且是對“以人為中心”服務本質的回歸。所以,這場以“雙碳”為名的能源革命,不是非此即彼的替代賽跑,而是傳統與新興共生的交響樂章。
在能源革命浪潮中,“本領恐慌”不再是一個警示寓言,而是懸在每個從業者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面對變革,加油站領導者亟須完成三個思維躍遷:從“能源銷售商”到“出行服務商”的定位升級,從“站點運營者”到“生態連接者”的角色轉換,從“經驗驅動”到“數據驅動”的決策模式革新。基層員工技能重塑則需要突破三個維度:操作設備的智能化遷移(如智能加油機器人協同作業)、能源知識的體系化更新(涵蓋電能/氫能等新型能源特性)、客戶服務的場景化創新(如為電動車主提供電池健康檢測)。
不管是思維躍遷還是技能重塑,加油站的進化路徑都是打造學習型能源服務組織,構建學習生態系統,從而將學習力轉化為進化力。
首先,要縱向貫通管理層到一線員工的垂直知識傳遞,打通組織內部的知識壁壘,實現管理智慧與基層實踐的雙向賦能。這既包括管理層到執行層的“戰略解碼”,專家團隊到一線員工的“技術下沉”,也包括基層經驗到制度標準的“知識沉淀”。
其次,要橫向整合設備廠商、科研機構的跨界資源,打破行業邊界,打造跨界協同創新網絡。這既包括加油機器人、智能加油機等設備廠商的“技術反哺”,科研機構的“智庫支撐”,也包括與蔚來、特斯拉等車企共建充換電聯盟,共享客戶數據與服務標準,實現產業鏈的“價值共生”。
再次,要斜向鏈接構建立體化知識獲取網絡,突破地域限制,建立全球化、前瞻性的技術雷達系統,匯總全球能源政策、技術專利、商業模式等信息。同時,選派技術骨干參與國際能源組織的技術研討,將其他行業的創新模式引入加油站服務領域等。
當這三個維度形成協同效應時,將產生顯著的乘數效應,縱向的知識沉淀為橫向合作提供實踐基礎,橫向的技術突破又為斜向創新注入新動能。這種立體化學習生態,必將推動加油站行業從“被動轉型”走向“主動進化”。對于加油站行業而言,當下的陣痛恰似破繭前的蟄伏。當我們以空杯心態擁抱變革,用持續學習對抗本領恐慌時,那些曾經困擾我們的挑戰,終將轉化為通向未來的階梯。
責任編輯:曲紹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