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8日,中國姑娘劉雯雯在維也納金色大廳演奏《百鳥朝鳳》,吹響嗩吶,一口氣一分鐘,技驚四座,掌聲、歡呼聲反復響起。她是“90后”青年嗩吶演奏家、上海音樂學院嗩吶專業教師,是中國第一位嗩吶博士,她將現代音樂表達融入嗩吶演奏,吹出了別樣的嗩吶獨奏。
劉雯雯的父親是山東魯西南小銅嗩吶第七代傳人,母親是嗩吶咔戲第十二代傳人。受父母影響,劉雯雯從4歲拿起嗩吶就再沒有放下。2020年,在恩師劉英的鼓勵下,劉雯雯決定報考嗩吶專業博士,這個學位此前從未有人考取過。嗩吶考試要求要吹滿60分鐘,5分鐘的傳統曲目就能讓演奏者面紅耳赤,女性演奏者更是少之又少。為此劉雯雯每天練習十幾個小時,甚至練出了腹肌。但付出終有回報,劉雯雯的博士夢實現了。
作為第一個嗩吶博士、非遺傳承人,劉雯雯說,除了演奏,自己更有一種責任,把中國各地不同的嗩吶背后的文化特色、民間曲牌和獨門絕活傳承下來。
“嗩吶+爵士”“嗩吶+交響樂”,挖掘傳統的同時,劉雯雯也在嘗試著讓嗩吶融入當代藝術形式,甚至和作曲家合作,創作當代嗩吶曲目,用國際語言講中國故事。
素材解讀
1.弘揚傳統文化。為了讓更多的人認識嗩吶,劉雯雯挖掘傳統的同時嘗試音樂“跨界”,把交響樂、爵士樂、搖滾樂與嗩吶結合,讓嗩吶走向國際,驚艷世界。新一代青年堅持守正創新、推陳出新,讓中華文化更有生命力,讓文化自信地走出去。
2.厚積薄發。所有的一鳴驚人,都是厚積薄發。嗩吶對演奏者肺活量和體力的要求非常高,但劉雯雯以驚人的毅力,從小堅持練習。她能取得今日的成就,都源于她的刻苦訓練和堅持不懈。
適用話題
文化傳承 文化創新 責任擔當 交流互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