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家傳技
美文引路
文明交流互鑒:推動人類友誼、進步與和平的偉大力量
邵 聲
文明交流互鑒既是歷史進步的動力,也是世界和平的紐帶,為全球文明注入強大動能,推動人類社會穩步朝著建設共同體、實現共同繁榮的偉大目標不斷邁進。
文明交流互鑒是增進各國人民友誼的橋梁。文明的交流與互鑒拉近了不同文明間的距離,增進了國與國、民與民之間的情感認同,筑牢了合作共贏的社會基礎。通過這種交流與互鑒,世界各國在差異中求同、在碰撞中共生,推動了相互理解與共同發展。歷史上,文明交流播撒友誼種子的光輝例證不勝枚舉。15世紀初,中國明代航海家鄭和七下西洋,開創了中外文化交流的嶄新篇章。他的航程遍及東南亞,遠至非洲東海岸的肯尼亞,留下了中國同沿途各國人民友好交往的佳話。
文明交流互鑒是推動人類社會進步的動力。在人類文明發展歷程中,盡管每個國家、民族、地區都創造出獨具特色的文明,但由于地理、環境等多重因素的制約,各文明始終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文明的交流與互鑒是打破這種局限的關鍵,它為不同文明提供了共享成果、啟迪智慧、創新觀念的契機,提升了人類認識與改造世界的能力,推動了社會的不斷進步與發展。明清之際的中西文明交流正是這一偉大進程的生動寫照。在這段歷史中,歐洲的天文學、醫學、數學、幾何學、地理學等知識紛紛傳入中國,開闊中國人的知識視野,而中國的儒學等思想也進入歐洲,受到了萊布尼茨、伏爾泰等思想家的推崇,深刻影響了中西方歷史的進程。
文明交流互鑒是維系世界和平的紐帶。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大樓前的石碑上銘刻著一句發人深省的話:“戰爭起源于人之思想,故務需于人之思想中筑起保衛和平之屏障。”文明之間的差異與分歧往往容易滋生隔閡與誤解,進而引發歧視與敵對,甚至可能導致暴力沖突。而文明的交流與互鑒恰恰能增進彼此的理解與認同,喚起人類作為一個不可分割的共同體的意識,從而減少偏見,化解沖突,為世界和平打下堅實的思想基礎。
在全球化深入發展的今天,推動不同文明之間的交流與合作、促進相互理解與尊重已成為人類社會發展的必由之路。在這個多元共生、融合互鑒的時代,文明交流互鑒必將成為增進各國人民友誼、推動人類文明進步、維護世界和平的偉大力量,點亮未來征途,照亮全人類的光輝前景。
(選自《光明日報》2025年1月21日,有刪改)
技法借鑒
議論文做到論證嚴謹,要從結構和行文兩方面入手。嚴謹的結構能使議論文的中心更明確,表達更清晰,說理更深刻。常見的議論文結構有總分式結構、并列式結構、對比式結構、層進式結構等四種。
而在行文中想做到論證嚴謹則需從以下幾點入手:
1.嚴謹地表達觀點——明確簡潔。議論文是闡發觀點、闡述道理的一種文體,因此無論是文章的中心論點還是分論點,表述都必須準確鮮明,不可含糊,一般采用判斷句式,直接明了。同時觀點闡述要言簡意賅,切忌拖沓冗長。
2.嚴謹地設置分論點——符合邏輯。設置分論點要遵循我們對事物和現象的認知規律,一般要符合由淺入深、由表及里、由易到難等認知順序,梳理好整體和部分、個性和共性、廣度和深度的論證關系,緊緊圍繞中心論點有邏輯地設置分論點,使全文上下貫通、前后勾連。例如選文中作者緊緊圍繞文明交流互鑒的重要性,分解出三個分論點,進行逐層論述。
3.嚴謹地使用論據——精準典型。如果說結構是文章的骨架,那么論據就是文章的血肉。一篇文章的內容是否充實,是否有強大的說服力,論據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論據使用時首先要做到精準貼合,不能張冠李戴,要能夠證明論點。其次要具有典型性。從古到今,從中而外,由名言至俗語,皆可作為論據,我們在使用時需做好篩選,依據中心論點或分論點選擇最有代表性、普遍性、針對性的材料,從而使論證嚴謹深刻。
我仿我秀
汲取長征精神之泉 澆灌奮斗拼搏之花
李思雨
90多年前,紅軍以頑強的意志和驚人的毅力走出了一條史無前例的長征之路,孕育了偉大而又光榮的長征精神,給我們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作為新時代青年,我們生于紅旗下,長在春風里,更應該汲取長征精神之泉,澆灌奮斗拼搏之花。
“路曼曼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澆灌新時代的長征之花,要汲取艱苦奮斗、百折不撓的勇氣之泉。一花凋零荒蕪不了整個春天,一次挫折不會阻礙人生的前進。所以,我們要汲取長征精神中艱苦奮斗、百折不撓的勇氣和力量,直面困難,笑對挫折。君可見,“芯片女神”何庭波面對外界技術打壓,不怕困難,踔厲奮發,帶領海思公司全力研發,用一次次的技術突破贏得了國際市場的認可。艱難困苦,玉汝于成。吾輩青年當以此精神澆灌新時代的長征之花,走好新時代的長征之路。
“追風趕月莫停留,平蕪盡處是春山”。澆灌新時代的長征之花,要學會汲取樂觀向上、頑強拼搏的毅力之泉。就如身殘志堅的朱曉鵬,他經歷了早年喪父、青年殘疾的雙重打擊,仍然憑借著堅強不屈的毅力考入清華大學。博士畢業后又奔赴新疆工作,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綻放青春之花。在他看來,人總要面對挫折,總要翻躍高山。面對家庭和身體的雙重困境和打擊,他仍擁有可貴的樂觀心態,并為此不懈拼搏,實在是令人欽佩。天道酬勤,上天從來不會辜負任何一個堅持拼搏的人。吾輩青年也應以昂揚斗志,為理想付出不懈的拼搏和努力。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澆灌新時代的長征之花,要學會汲取九死不悔、矢志不渝的信念之泉。鳳凰涅槃,浴火之苦痛不為人知,但重獲新生后展翅飛翔的姿態令人驚嘆。信念就是在一次又一次的磨煉中變得愈加堅定,在一次又一次的苦痛之后顯得格外崇高。紅軍戰士堅守革命的理想信念,追求正義的偉事業,最終實現革命之勝利。吾輩青年將像他們一樣始終葆有向善向真向美的堅定信念,厚德載物,自強不息,薪火相傳,推動中國這艘巨輪乘風破浪,一路高歌,向著實現中國民族偉大復興不斷前進!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擔當。吾輩青年在新時代要繼續傳承和弘揚偉大的長征精神,汲取精神力量,澆灌人生之花,奉獻青春熱血,從而收獲壯麗人生,奏響強國之歌。
【河南鶴壁市綜合高中高二(4)班】
點評
作文以汲取長征精神為核心,立意高遠,論述深刻。作者分別從“汲取艱苦奮斗、百折不撓的勇氣之泉”汲取“樂觀向上、頑強拼搏的毅力之泉”“汲取九死不悔、矢志不渝的信念之泉”三個方面,闡述如何澆灌新時代的長征之花,最后強調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與擔當,呼吁吾輩青年傳承和弘揚長征精神,結構清晰嚴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