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帕米爾高原上,巴依卡·凱力迪別克一家三代接力護邊的故事家喻戶曉。2024年9月29日,在人民大會堂,習近平總書記親自為72歲的巴依卡頒授“人民衛士”國家榮譽稱號獎章。從北京回來后,巴依卡的家中一直很熱鬧。每天都有人來看望、祝賀他,有當地的基層干部和邊防官兵,有親朋好友和慕名而來的游客,也有媒體的記者。“護邊是國家的事,也是牧民的事。沒有國家的界碑,哪有我們的牛羊?我的爸爸、我的兒子和我,只是做了應該做的事,黨和國家卻給了我們很多榮譽。現在又把這么崇高的榮譽給了我,我以后怎么才能做得更好?”和客人聊到動情處,巴依卡情不自禁地濕了眼眶……
巴依卡的父親:巡邊護邊23年
紅其拉甫是帕米爾高原上的一個通外山谷,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風力常年在七八級以上,氧氣含量不足平原一半,被生物學家稱為“生命禁區”。1949年12月,紅其拉甫邊防連成立。官兵們執行巡邏任務,一路上不僅要翻越8座海拔5000米以上的雪山達坂,還要80多次蹚過刺骨的冰河,如果沒有經驗豐富的向導和牦牛引路,簡直是寸步難行。關鍵時刻,巴依卡的父親——塔吉克牧民凱力迪別克·迪力達爾挺身而出,當起了官兵們的義務向導,成為新中國成立后的第一代護邊員。此后的23年間,他帶領著邊防官兵走遍了紅其拉甫邊防線的每一處。
小時候,巴依卡不太理解父親的工作。巡邊往返一次有時候需要3個月,一路上還經常會遇到雪崩、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災害,辛苦又危險。父親告訴巴依卡,那些邊防官兵比巴依卡大不了幾歲,正是他們夜以繼日地守護祖國邊境,各族人民才得以安居樂業。“他們為我們付出了很多,我們給他們帶路,只是做了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沒有祖國的界碑,哪有我們的牛羊?”這些話仿佛刻進了巴依卡的心里,后來又被他講給了自己的兒子、孫子聽。
1972年,迪力達爾帶著兒子巴依卡最后走了一次巡邊路,然后把向導接力棒交到了兒子手中。他再三叮囑巴依卡:“不要讓界碑挪動一毫米。你要繼續走我的路,為祖國的邊防事業作出新的貢獻。”就這樣,20歲的巴依卡背上干馕,牽上家里的牦牛,與邊防戰士們一起走上了巡邊路。巴依卡至今仍珍藏著自己第一次巡邊時拍下的照片,那也是他人生中的第一張照片。“當時特別激動!”他說,“雖然我不穿軍裝,但我也和軍人一樣,在努力守護著祖國的邊境。”
巴依卡:巡邊護邊37年
在隨后的37年里,巴依卡敬業護邊,與邊防官兵結下了深厚的友誼,并光榮地成為一名共產黨員。從青絲走到白發,他參與巡邊700余次,行程累計3萬多公里。其間,遇到的急難險情數不勝數。1997年,提孜那甫河水暴漲,巴依卡被大浪從牦牛背上打落,摔在一塊大石頭上,身體受了傷,3個月后才痊愈。1999年,遇到罕見的暴風雪,巴依卡的腿在-30℃的寒風中被凍傷,軍醫費了好大勁才保住他的雙腿。2007年,民警吐爾地玉蘇甫·玉蘇在首次執行巡邊任務途中,騎著牦牛不慎滑入了湍急的河流中。生死關頭,巴依卡眼疾手快,一手扳住牦牛的腿,一手用繩子套住吐爾地玉蘇甫·玉蘇,將他成功救起……
2009年,巴依卡像父親一樣,將這份巡邊護邊的責任傳承給了自己的兒子拉齊尼·巴依卡。拉齊尼從小深受父親影響,2001年光榮參軍,成為一名武警邊防戰士。2004年,拉齊尼從部隊復員回到家鄉后,依然心系守邊事業,便與父親一起走上了巡邊路。每一次,巴依卡都為兒子詳細介紹經過的每一個路標、每一座險峰、每一處急流,并于5年后正式把巡邊接力棒交到了兒子手中。
巴依卡的兒子:巡邊護邊16年
巡邊路上,拉齊尼和父親巴依卡一樣,總是走在最前面探路。不管遇到什么急難險情,從來沒有退縮,也沒有停止巡邊護邊的腳步。有一次過冰河,陪伴了拉齊尼10年的白牦牛不小心摔斷了脊椎,再也無法行走。無奈之下,拉齊尼只能把牦牛留在原地,并拔了很多草放在它周圍,希望“它能奇跡般恢復健康”。但他知道,這一走,就是永別。那一刻,撫摸著白牦牛厚重的脊背,30多歲的拉齊尼哭得像個孩子。事后,他卻堅定地告訴女兒:“牦牛沒了可以再買,可是巡防官兵們的安全第一,我必須把他們平安地帶回來。”
2021年,拉齊尼已經巡邊16年。1月4日,正在喀什大學參加培訓的拉齊尼經過學校人工湖時,看到一名兒童突然落入冰窟。他毫不猶豫地沖過去想要拉住孩子,這時冰面坍塌,自己也墜入湖中。拉齊尼拼盡全力把孩子托出水面、推到了冰面上,自己卻不幸犧牲,生命永遠定格在了41歲。同年3月3日,中共中央宣傳部追授拉齊尼·巴依卡“時代楷模”稱號。
“南湖紅色的光照亮帕米爾高原,在晨曦中,我的祖父凱力迪別克露出笑顏。他視巡邊為自己義不容辭的職責和擔當,這種精神是我家的一盞明燈。祖父和父親的精神鼓舞著我雄鷹般飛翔,我以鋼鐵般的意志,日夜巡邏在冰峰雪嶺間。”這是拉齊尼曾經創作的詩歌《南湖》。短短的詩行,既是一家三代接力護邊的寫照,也是一名共產黨員對祖國最深情的告白。面對拉齊尼的突然離世,巴依卡深受打擊,但仍努力保持堅強。他說:“如果再來一次,我相信拉齊尼還是會毫不猶豫地去救孩子。我做護邊員的時候,也曾不顧生命危險救過一名掉入冰河里的軍醫,拉齊尼知道這個故事。我們都是共產黨員,當別人需要幫助的時候,必須義無反顧地沖在前面。”2021年7月,河南鄭州突發特大暴雨災害,巴依卡以兒子拉齊尼的名義,將20萬元撫恤金全部捐給了災區。
現在,73歲的巴依卡已走不動巡邊路,但仍在用自己的方式支持著守邊事業。他經常去學校、部隊、牧民家中,給他們講黨的恩情和國防的重要性,希望年輕的一代能夠胸懷家國安危,勇擔時代重任。他說:“我兒子倒下了,還有我。我倒下了,還有我兒子的兒子。我會繼續教育子孫后代愛國守邊,跟著共產黨走!”讓他欣慰的是,孩子們沒有辜負他的教誨。拉齊尼的女兒都爾汗立志要當一名軍醫,救死扶傷。拉齊尼的兒子拉迪爾則想考軍校,成為一名軍人,保家衛國。他們都希望能夠盡己所能,像自己的祖輩、父輩那樣,為人民、為祖國多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