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來,許多人有著遠大理想和崇高目標,然而真正能實現的卻是鳳毛麟角。其實,理想和目標只有著眼于當下,腳踏實地,才有可能實現。因此,新時代青年應于平凡之處鑄就不凡,實現人生價值。
以沉穩專注的心態,抵抗對外界的干擾誘惑,堅守理想,堅持平凡。正如袁隆平院士培育雜交水稻時那樣,專心致志,一絲不茍,不是在稻田,就是在去稻田的路上。但平凡絕不是因循守舊、思想保守,恰恰相反,其需要敢于質疑、敢于創新的勇氣。試想,如果袁老沒有創造性地提出雜交水稻設想并潛心鉆研,哪里有我們如今的糧食自足、國泰民安呢?不僅如此,平凡更不等于平庸,即使我們身處平凡的崗位,也要用智慧和汗水去創造屬于我們的精彩。你看全國勞動模范張秉貴,正是因為他心懷為人民服務的平凡使命而被人稱贊。
平凡之處能鑄就不凡。全國勞動模范時傳祥的故事是最生動的詮釋。建國初期,北京城區的下水道系統不夠完善,需要工人每天統一將生活污水送到站點處理。別人對這“臟、亂、差”的工作避之不及,但時傳祥卻樂在其中。他以“寧愿一人臟,換來萬家凈”的崇高思想,在平凡的環衛崗位上無私奉獻了一生,為首都的環衛事業作出了不平凡的貢獻。而那些眼高手低、只會追名逐利而忽視平凡小事的所謂的“胸懷大志者”,根本不知于平凡之處能鑄就不凡的道理。
于平凡之處鑄就不凡,這無疑是一個漫長枯燥的過程,期間沒有鮮花與掌聲,只有汗水與堅持。古人常追求“精益求精”,或“集中一點,登峰造極”,這啟示我們應于平凡中踏實積累。你看,從寧波市職業技術學校畢業后來到寧波港做橋吊司機的竺士杰經過20年的摸索總結,發明了一套“穩、準、快”的橋吊操作法,一年就可以增加100萬標準箱的運輸量。其成績的取得與其內心懷有責任感有著很大的關系,否則,何以在漫漫光陰中堅持下來?
“鴻鵠之志”也需“燕雀”之行。唯有于平凡之處持之以恒,堅守本心守正創新,心懷國家樂于奉獻,才能鑄就不凡。
【山東微山縣第一中學高一(40)班,指導老師:袁慶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