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道的乳糖酶分泌功能屬于『用進廢退』的類型,越是不接觸乳糖,身體就越覺得沒必要分泌,功能退化得就越厲害。所以,乳糖不耐受的孩子除非對乳糖極度敏感,否則并不需要徹底回避乳糖。
【診室鏡頭回放】
家長帶著4歲的男孩來診室就診,說孩子喝牛奶容易脹氣、拉肚子,懷疑是牛奶過敏,擔心孩子奶的攝入量不足會影響長個子,想咨詢是否需要改喝深度水解配方粉。醫生通過過敏原檢查發現,孩子對牛奶蛋白并不過敏,再結合日常癥狀,判斷應該是乳糖不耐受造成的。最終醫生給出治療方案:喝奶的同時口服乳糖酶,并配合使用益生菌。
乳糖不耐受是什么?
乳糖不耐受是指人體因無法完全消化乳糖而出現腹脹、腹痛、腹瀉等一系列的消化系統癥狀。這種不耐受現象與種族、年齡、遺傳、疾病等因素都有關系,成因較為復雜。
乳糖是一種雙糖,需要被分解成葡萄糖和半乳糖這樣的單糖后,才能被人體利用。而這個分解過程,需要由小腸分泌的乳糖酶來完成。如果體內乳糖酶活性降低或缺乏乳糖酶,會導致乳糖還沒有被分解就直接進入結腸,經腸道菌群發酵后,生成氣體和短鏈脂肪酸等產物。大量的氣體會引起腹脹、腹痛,其他發酵產物則會升高腸內滲透壓,使得水分更容易從腸壁進入腸道內,導致腹瀉。
乳糖酶缺乏的三大原因
原發性乳糖酶缺乏
可能很多家長都有這樣的疑問:孩子小的時候喝奶什么問題也沒有,為什么長大以后喝奶卻有各種不舒服的癥狀?這是因為在胎兒期,乳糖酶的活性是逐漸增加的,到嬰兒出生時達到峰值,以滿足嬰兒出生后以奶為主食的生理需要。但之后的數月或數年,乳糖酶的基因表達會逐漸降低,導致活性慢慢減弱甚至消失。這種原發性乳糖酶缺乏與基因、文化、飲食習慣等眾多因素有關,是乳糖不耐受中最普遍的類型,雖然無法預防,但可以通過一定的方法進行調理。
繼發性乳糖酶缺乏
這是一種暫時性的乳糖酶缺乏。當腸道出現感染或其他問題時,腸絨毛會受到損傷,導致乳糖酶的分泌量不足,很多孩子在患腸道疾病后都會出現這種暫時性的乳糖酶缺乏。大多數情況下,只要腸道問題治愈,腸絨毛功能得到修復,能分泌足量的乳糖酶了,乳糖不耐受的情況就會得到改善。
先天性乳糖酶缺乏
這是基因造成的乳糖不耐受,屬于罕見病的一種,會導致嬰兒從出生起就不能耐受乳糖,出現腹瀉、腹脹和營養不良,癥狀嚴重的程度由乳糖酶缺乏的量和活性程度決定。一般先天性乳糖酶缺乏既無法預防也無法根治,但可以通過一些方法改善癥狀。
乳糖不耐受了怎么辦?
服用乳糖酶
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通過口服外源性乳糖酶來彌補體內乳糖酶的不足,幫助減輕或消除乳糖不耐受的癥狀。可以根據不同乳糖酶品牌的具體服用方式,遵醫囑在每次喝奶前服用或與奶同時服用。
這里要強調一點,如果孩子是因為腹瀉導致了繼發性乳糖不耐受,在使用乳糖酶進行治療時,隨著腹瀉的好轉,體內乳糖酶的分泌也在逐漸恢復。這時乳糖酶的減量應該是逐漸減少每次的使用量,而不是減少使用次數,依然要保證每次喝奶或食用奶制品時都要服用,直到徹底停用乳糖酶。
增加益生菌和益生元的攝入
除了基因層面的因素,乳糖酶分泌不足和腸道健康有分不開的關系,提升腸道健康狀況對于減輕乳糖不耐受有積極的意義。
益生菌能夠調節腸道菌群,抑制有害菌,增強腸道免疫力,并促進腸道損傷的恢復。有的益生菌比如乳桿菌等,具有半乳糖苷酶活性,能夠降低乳糖濃度,有利于減少乳糖不耐受的不適癥狀。
在服用益生菌的同時還可以增加益生元的攝入,作為益生菌的食物,益生元有助于定向增殖益生菌,讓益生菌能夠更好地定植于腸道,對腸道健康有正向的刺激作用。
提升乳糖耐受性的食用方式
大量研究資料表明,多數情況下乳糖不耐受的人,單次能耐受乳糖的量大約為12克,相當于喝240毫升牛奶。如果喝奶的同時進食其他食物,能夠進一步減輕不適癥狀,甚至無癥狀。所以,乳糖不耐受的孩子除非對乳糖極度敏感,否則并不需要徹底回避乳糖(小月齡以奶為主食的寶寶應咨詢專業醫生,遵醫囑執行)。
腸道的乳糖酶分泌功能屬于“用進廢退”的類型,越是不接觸乳糖,身體就越覺得沒必要分泌,功能退化得就越厲害。建議根據個體承受的限度,每次少量食用奶或奶制品,并逐漸增加含乳糖食物的攝入量。比如從每天喝30 ~60毫升牛奶開始,逐漸增加到每天喝250 毫升,其間可以將奶或奶制品與其他食物一起吃,避免空腹食用。另外,酸奶、奶酪等經過發酵的乳制品乳糖含量更低,也可以作為鍛煉乳糖耐受力的嘗試選擇。
乳糖酶缺乏的三大原因
原發性乳糖酶缺乏
可能很多家長都有這樣的疑問:孩子小的時候喝奶什么問題也沒有,為什么長大以后喝奶卻有各種不舒服的癥狀?這是因為在胎兒期,乳糖酶的活性是逐漸增加的,到嬰兒出生時達到峰值,以滿足嬰兒出生后以奶為主食的生理需要。但之后的數月或數年,乳糖酶的基因表達會逐漸降低,加上不少人的飲奶量隨著年齡增長會大幅下降甚至不喝奶,這導致乳糖酶活性慢慢減弱甚至消失。等后來再喝奶的時候,乳糖酶的活性很難再次被激活或達到正常水平,造成了喝奶后出現腹脹、腹瀉等不適反應。這種原發性的乳糖酶缺乏與基因、文化、飲食習慣等眾多因素有關,是乳糖不耐受中最普遍的類型。喝奶前需要添加乳糖酶或喝舒化奶進行調理。
本期診室小結
● 乳糖不耐受是人體因無法完全消化乳糖而出現腹脹、腹痛、腹瀉等一系列的消化系統癥狀。
● 通過使用乳糖酶,增加益生菌和益生元的攝入,以及進行恰當的耐受食用方法鍛煉,乳糖不耐受癥狀是可以得到有效改善的。
● 乳糖不耐受與牛奶過敏不是一回事,無論是從引發機制、癥狀、處理方式還是所產生的健康影響上,二者都有很大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