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回大地,萬物復蘇,正是肝氣最為活躍的季節。按照中醫“四季側重”的養生原則,春天以養肝為先。
多食甘
根據《黃帝內經·素問·藏氣法時論》記載:“肝主春,且甘苦急,既食甘以緩之……”因此我們可以讓孩子多吃甘味食物,以此疏肝氣、護脾胃。但是,中醫強調飲食均衡,不能只吃某一類食物,所以需要搭配合理。
對于正處于生長期的孩子,要多吃青色食物,中醫中有“青色入肝”的說法,如萵筍、薺菜、芹菜、菠菜、韭菜等。對于脾胃功能欠佳的孩子,應以甘溫補益的食物為主,例如大棗、山藥、南瓜、栗子、春筍、百合、小米等,少吃橘、柚、杏、山楂、橄欖、檸檬、石榴等酸性食物。
常運動
立春之后是陽氣生發的時節,而養陽的關鍵在于“動”。周末的時候爸爸媽媽可以多帶孩子參加戶外運動,通過慢跑、放風箏、踏青等方式來增強免疫力與抗病能力。而且戶外的陽光充足,既能增強鈣的吸收,也有助于孩子提高抵抗力和骨骼生長發育。值得注意的是,家長最好不要帶孩子進行過高強度的劇烈運動,否則會因陽氣損耗過多而影響生長發育。
避風寒
春天來臨,氣溫也日漸上升,但是北方大部分地區溫度依然偏低,所以不必急著給孩子減少衣物,仍舊是以保暖為主,避免患上感冒、氣管炎、肺炎等呼吸系統疾病,從而影響肝氣疏泄。
調情志
中醫認為“肝主情志”,而春季正是人體肝氣旺盛之時,因此孩子在春天難免會出現脾氣急躁、易怒哭鬧、睡眠不安等表現。爸爸媽媽要及時為孩子做心理疏導,通過閱讀繪本、進行親子游戲等方式來幫助孩子調節情緒,保持心情愉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