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守仁,字伯安,號陽明,浙江余姚人。明代杰出的思想家、文學家、哲學家,是陸王心學的集大成者?!?/p>
教科書上短短的一句話,概括了小時候的我對王陽明的理解。后來出于好奇,課余時候,我曾閱讀過一些淺顯地介紹他的文章,具體的字句早就不記得了,腦子里大概留下了一點兒印象:幼年的王陽明讀完朱熹的“格物窮理”理論,認為竹子包含的天理就藏在竹子里,就把竹子當作“一物”,開始格物窮理,他對著一根竹子盯了7日,最終累倒。
在我長久的印象里,王陽明就是這樣一種形象,我從來沒有打算去深究他的生平和思想,倒是我一位朋友很喜歡王陽明,時不時在我耳邊念叨。在他的影響下,我多多少少讀了點兒關于王陽明的書,但沒什么想法,亦無共鳴。
前段時間,我邀請這位朋友來家里吃火鍋。家里存貨本來就多,我也不想他客氣,特地交代不要帶什么禮物來,結果他一手插著兜,一手抱著本《王陽明大傳》,晃晃悠悠地進了我家大門。見我瞪著他,他舉起書振振有詞:“你請我吃飯是填我的肚子,我給你帶書是填你的腦子。”
聽他說完,我被氣笑了—茶幾上還放著我正在翻閱的《兒童口腔科臨床病例解析》,到底是誰告訴他我只填肚子不填腦子?
“你讀專業書,那是為前途和事業??袋c兒有關王陽明的書,勞逸結合?!闭f起勞逸結合,他話鋒一轉:“我聽說你昨天又上了12小時的班?”
我點點頭,最近患者多,忙得連軸轉,不加班根本看不過來,不只我,科里的其他醫生和護士也都在加班。
朋友看了看飯桌上正在鍋里翻滾的紅油湯底,再看看茶幾上翻開的專業書,默默放下了手里的《王陽明大傳》,說:“你這么忙,還是要小心身體?!?/p>
結果一語成讖。
當天我就因急性腸胃炎而進了醫院。
已經很晚了,醫院的走廊靜悄悄的,我倚靠在急診科輸液椅上昏昏欲睡,朋友在我身旁盯著輸液架上的藥水。迷迷糊糊間,有窸窸窣窣的衣物摩擦聲由遠及近,我疲憊地睜開眼,白熾燈的光圈里,護士的臉模糊不清:“快滴完了,很快就能輸下一瓶?!?/p>
朋友趕緊站起來向護士連連道謝,轉頭面對我時立刻變了副嘴臉,他豎起兩根手指頭在我眼前晃:“半年,兩次急性腸胃炎,你真把醫院當家了?身體才是最重要的?!?/p>
“讀書學習,工作賺錢,誰不是這樣啊?!蔽姨ь^看了一眼吊瓶,吊瓶里淡黃色的液體正一滴一滴地往下墜,“王陽明為了窮盡天理,格竹子格了7日,最終累倒,那我為了前途和事業,累點兒也就累點兒了。”
朋友用手指點了我老半天,臉都漲紅了,然后咬牙切齒道:“讀書不是讀死書,掙錢也不是拿命掙!‘立志用功,如種樹然。方其根芽,猶未有干。及其有干,尚未有枝,枝而后葉,葉而后花實……’淺顯的解釋就是讓你循序漸進,不要急于求成?!?/p>
朋友摯愛著王陽明,幾乎讀過所有與他相關的書籍,《傳習錄》中的詞句更是信手拈來,平常也沒少用類似的話規勸我。
我不想聽他再說教了,趕緊在他吐出更多的話之前,用吊瓶回血的理由遣他去幫我找護士。
以前我沒有那么忙碌時,常常和他在林蔭道上散步,陽光透過小葉欖仁橢圓形的葉片,在柏油路上投射出一個個金幣般的光斑。我說這是《哈利·波特》系列小說中的魔法咒語,熒光閃爍;他說這是《劍來》中阮秀的眼淚,碎碎圓圓。
當時不知何處起清風,風里沒有煩惱和憂愁,我讀書只為開心,不做他想。
然后,我讀起了被戲稱為“藍色生死戀”的專業書籍,終日為前途和事業奔波。而他讀起了心學,讀起了王陽明的書,他讀書更純粹了,只為關注自身。
“醫生說,你有幾項指標不達標,其中和急性腸胃炎有關的不用擔心?!迸笥褞Щ亓俗o士,也帶回了醫生看過的檢驗報告,指向其中一項數據,“但是這個,你肝功能指標偏高。”
“醫生問你有什么基礎疾病?!?/p>
我搖頭說沒有,雖然我腸胃不大好,但是以前讀書時常常運動,身體素質還行。朋友皺著眉頭不得其解。數據顯示,半年前我化驗的各項指標都很正常,現在才過了幾個月,肝功能指標翻了一倍。
“我記得你不喝酒。那你熬夜嗎?”朋友恍然大悟地將報告卷成筒狀,往手心一敲,“你熬夜!”
我無從反駁。大約有半年的時間吧,我白天上班,晚上寫稿,寫著寫著就到了萬籟無聲的深夜??汕巴竞褪聵I明晃晃地擺在那里,我怎么可能一點兒都不熬夜呢?
我半年前熬夜寫劇本,寫著寫著就突發了急性腸胃炎,只能先調理腸胃??梢贿叧灾{理腸胃的藥,一邊就莫名其妙地起了疹子—我居然對治療的藥物過敏。治療來治療去,現在又因為急性腸胃炎坐到了急診科的點滴室里。
朋友請來了醫生,兩人一起杵在我面前。
他喜歡王陽明,我還想用格竹子的例子反駁,可我匆匆瞥了眼醫生與他的臉色,一個的表情是愁云慘淡,另一個表現得怒發沖冠。兩人要表達的都是同一個意思:健康要緊。
我低下頭,不敢與之對視了。我想起了我的學生時期。
小學的走廊外有青草地,青草地連著操場,操場上有成排的假椰樹,四季皆是春色。中學教室的窗戶被綠油油的翠竹覆蓋,春夏的雨落在竹葉上,音調各有不同。高中,教室在教學樓高層,我看不到窗外的植物,卻能聽到樹上的鳥啼蟬鳴。四時風景各異,窗外的風卻會吹到類似的書頁上,課本和閑書交織在一起。
那時候的我很開心,對學業沒有過多追求,我也認為健康是最重要的。
可是小小的我會長大,長大后有了大大的愿望:我可以如家人所愿,成為一名醫生;我也可以完成自己的夢想,去當一名作家。
我像王陽明格竹子一樣努力。王陽明格了7日的竹子后累倒了,我也累倒了。
朋友在醫院外等我。我拉上背包拉鏈,記好醫生的叮囑,步伐沉重地走出了醫院。等出了門才發現,外面早已天光大亮,我居然在醫院輸液室待了一宿。
到底是什么樣光明璀璨的未來,值得我不分晝夜地賭上健康呢?我一時間居然也想不明白。
醫院外有一條鋪滿鵝卵石的石子路,兩三片明黃色的落葉覆蓋其上,踩在上面,腳感時軟時硬。我和朋友一前一后走在石子路上,一時間都有些沉默。上一次像這樣悠閑散步是在什么時候呢?我們都想不起來了。
“你以前推薦的關于王陽明的書,我看了?!蔽蚁乳_口打破了沉默。他有些吃驚。
“我讀到一首《答人問道》,很喜歡。
“饑來吃飯倦來眠,只此修行玄更玄。說與世人渾不信,卻從身外覓神仙?!?/p>
他在醫院外等我時,我查閱了王陽明格竹子的典故。格物窮理,窮的是天理,世間萬物都有自己的天理,例如日升月落。
但竹子的天理不應當在“外”,而應當在“內”。
每個人的天理,應當在每個人心中,不顧一切地將精力執著于外在事物,最后的結局自然會走向衰敗,王陽明因格竹子累倒,是“卻從身外覓神仙”。
我不顧健康,將精力執著于外在的前途和事業,也是在格竹子,最后的結果就是我為之累倒,這又何嘗不是一種“卻從身外覓神仙”?
年幼時讀書,求個一知半解便奉為圭臬。長大后將這些事情經歷一遍,才知道我也犯了和前人類似的錯誤。
立志用功,如種樹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