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文閱讀
選文一
祖國之愛(節(jié)選)
秦 牧
在苦難深重、內(nèi)憂外患交侵的舊時代,抗戰(zhàn)前夕,有一個日本歌唱家到上海訪問過魯迅。那時,魯迅對國民黨的黑暗統(tǒng)治曾經(jīng)作了嚴厲的抨擊。那個日本歌唱家問道:“那么你討厭出生在中國嗎?”魯迅果斷地回答:“不,我認為比起任何國家來,還是生在中國好。”這時,魯迅的眼睛里含著熱淚。在旁邊的一個日本作家禁不住敘述自己的感想道:“他由衷地愛著中國和中國人民。所以在任何時候都想念著中國和中國人民的將來。”這種對祖國和人民的深沉的愛,使得魯迅在任何艱難困苦的環(huán)境中,都不愿意離開祖國。雖然,那時不知道有多少人勸告他到外國去養(yǎng)病,過過安定的生活。
魯迅為了去掉祖國肌體上的癰疽,面對白色恐怖,不顧個人安危,橫眉冷對敵人,以筆為匕首、投槍,進行了堅韌的戰(zhàn)斗。他從日本留學(xué)回來以后,始終沒有再度出國。
……
新中國成立的時候,分散在世界各地的許多卓越的中國科學(xué)家,為了建設(shè)祖國,獻身人民,他們不但視待遇優(yōu)厚的職位如草芥,而且冷對一切利誘,藐視一切威脅,毅然回到祖國。像錢學(xué)森、李四光,這些卓越的科學(xué)家,就是歷盡了磨難,才回到新中國來的。有過這種光輝事跡的科學(xué)家不是寥寥幾個,而是有那么一大批,就像眾星閃耀、群花競放一般。
百余年來,為了反對帝國主義侵略,推翻國內(nèi)的反動派,為了祖國強盛,為了人民幸福,而馳驅(qū)戰(zhàn)場,坐穿牢獄,粉身碎骨,不惜肝腦涂地的英雄人物有多少呵!在南昌的革命烈士紀念館里,存放著江西老根據(jù)地獻身者的名冊,每一個縣總是厚厚的一本,上面寫著的名字,動輒以萬數(shù)計算。在東北烈士紀念館里,陳列著許許多多革命英雄的材料。其中有一位女英雄金順姬,當她不幸被捕后,敵人向她逼供,橫施酷刑,她為了避免昏迷失言,自己咬斷了舌頭。敵人把紙筆遞到她面前逼供的時候,她又接連咬斷了自己的五個手指頭,表示絕不招供的決心。最后,她犧牲在了敵人殘酷的火刑之中。像這樣壯烈的事,在中國近代史上,真是何止千百萬樁;像這樣無畏的志士,何止千千萬萬!他們?yōu)樽鎳槿嗣穸溃瑝蚜业某潭龋子靡痪涔爬系脑挘嬲恰绑@天地而泣鬼神”。
五星紅旗終于飄揚起來了!新中國終于屹立在東方了!擁有這樣眾多對祖國對人民如此熱愛的兒女的國家,無論經(jīng)歷過怎樣的憂患,是終究要屹立和復(fù)興起來的。
(選自《秦牧集》,有刪改)
含英咀華
這篇文章情真意切,字里行間蓬勃著愛黨愛國的豪邁情懷,激蕩著民族自豪感和對新生活的向往。作者以情感統(tǒng)馭文字,盡情揮灑,讀者能感受到噴薄而出的力量。作者注重多種表達方式的巧妙運用,有總體性的概述,也有具體描繪和特寫,譬喻、警句精彩紛呈,比喻、擬人、象征等多種修辭手法融通。
選文二
西征記(節(jié)選)
宗 璞
晴朗的日子沒有幾天,天空又變得陰沉沉的,像隨時要撒下雨雪。
孟嵋坐在教室里,準備上課。這節(jié)課是江昉先生的《楚辭》。這些日子因抗日戰(zhàn)事和學(xué)生從軍,人心波動不安,但教室里還是坐滿了人。
江昉抱著一摞書走進教室,他拿起粉筆,在黑板上寫了“國殤”兩個大字。讀完全詩,默然片刻,他開始講,講到“首身離兮心不懲”時,激昂起來:“人死了,可是其心不改,精神不死……最后一句‘魂魄毅兮為鬼雄’,這個‘毅’字很重要。”他起身到黑板前寫字,只聽“哧”的一聲,長衫的下擺被椅上露出的釘子撕破了,現(xiàn)出里面的舊棉袍,有好幾個破洞,棉絮從破洞里露出來。江昉毫無所覺,只管講述,棉絮探著頭陪伴他一直到下課。
江昉走后,嵋也離開教室,恰遇莊無因來找她。又下雪了,下得很急,不像昆明的雪。兩人轉(zhuǎn)過幾間教室,走進圖書館。他們在最里面的長桌前,對面坐了。無因取出一疊粗紙,開始筆談。
“解析幾何有問題么?”嵋的下節(jié)課是解析幾何。
“現(xiàn)在的問題不是解析幾何,我有更重要的問題。”
無因臉上顯出一個大問號。
“我在想,社會需要我們做什么?我們最應(yīng)該做什么?我想去從軍,像瑋瑋哥那樣。”嵋在“從軍”下面重重地畫了條橫線。
“你從軍能做什么?我很難想象。”
“我做我能做的一切。”這是嵋的回答。無因?qū)懙溃骸拔铱梢宰鲂┙ㄗh么?”
“我知道你的建議,應(yīng)該好好讀書,可是現(xiàn)在更需要我們的地方是戰(zhàn)場。”
無因看了不語。嵋又推過一張紙來,上寫著:“我想去加一把力,打勝仗,好結(jié)束戰(zhàn)爭。我想,那也是我們的本分。”
“當然我也有這樣的本分,不過我也有別的本分。你也有別的本分。”
嵋抬頭望了無因一眼。繼續(xù)低頭看那張粗紙:
“你應(yīng)該繼續(xù)讀書,你會有大作為的。你沒有被征調(diào),也不需要你做志愿者。”
兩人相視無語。無因收起那些粗紙,他們走出圖書館。急雪已經(jīng)過去,幾點雪花緩緩飄落。
嵋去上解析幾何,走過另一間教室時,正遇李之薇出來,兩人遂一起走。“我正要去找你,”之薇說,“你知道嗎?我有一個大決定。”
“我也有一個大決定。”嵋說。兩人對望,都笑了。
(選自《野葫蘆引》,有刪改)
含英咀華
《西征記》是一部為一代共赴國難、為國奉獻的青春學(xué)子立言的作品。選段中的孟嵋和李之薇在國難當頭的危急時刻,毅然選擇投身抗戰(zhàn),體現(xiàn)出深沉的家國情懷和堅定的責(zé)任擔(dān)當。他們是那個時代萬千學(xué)子的代表,展現(xiàn)了一代青年挺身為國的精神風(fēng)貌。
探究任務(wù)
四年前上海淪陷的那一天,我曾經(jīng)隔著河望過對岸的火景,我像在看燃燒的羅馬城。房屋成了灰燼,生命遭受摧殘,土地遭著蹂躪。在我的眼前沸騰著一片火海,我從沒有見過這樣大的火,火燒毀了一切:生命,心血,財富和希望。但這和我并不是漠不相關(guān)的。燃燒著的土地是我居住的地方;受難的人們是我的同胞,我的弟兄;被摧毀的是我的希望,我的理想。這一個民族的理想正受著熬煎。我望著漫天的紅光,我覺得有一把刀割著我的心,我想起一位西方哲人的名言:“這樣的幾分鐘會激起十年的憎恨,一生的復(fù)仇。”我咬緊牙齒在心里發(fā)誓:我們有一天一定要昂著頭回到這個地方來。我們要在火場上辟出美麗的花園。我離開河岸時,一面在吞眼淚,我仿佛看見了火中新生的鳳凰。
四年了。今晚在從陽朔回來的木船上我又做了那可怕的火的夢,在平靜的江上重見了四年前上海的火景。四年來我沒有一個時候忘記過那樣的一天,也沒有一個時候不想到昂頭回來的日子。難道勝利的日子逼近了么?或者是我的熱情開始消退,需要烈火來幫助它燃燒?朋友睡夢里念出的“火”字對我是一個警告,還是一個預(yù)言?
我惶恐地回頭看艙內(nèi),朋友們都在酣睡中,沒有人給我一個答復(fù)。我剛把頭掉轉(zhuǎn),忽然瞥見一個亮影子從我的頭上飛過,向著前面那座馬鞍似的山頭飛走了。這正是火中的鳳凰!
我的眼光追隨著我腦中的幻影。我想著,我想到我們的苦難中的土地和人民,我不覺含著眼淚笑了。在這一瞬間似乎全個江,全個天空,和那無數(shù)的山頭都亮起來了。
(選自巴金《火》,有刪改)
思想探究
選段反映了巴金對當時社會現(xiàn)實的深刻感受和對民族未來的深切關(guān)注。試分析“火”這一意象,象征著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