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智慧型社區養老適老化技術主要使用正方形模數理論調整養老適老化組合自由度,易受模數尺寸單位取值變化影響,導致智慧型社區養老適老化需求度評價因子荷載系數偏低,因此,提出了一種基于物聯網的智慧型社區養老適老化技術。構建了老年人智能化生活行為特征模型,利用物聯網設計了智慧型社區養老適老化管理終端,改造了智慧型社區養老適老化公共空間,從而實現了智慧型社區養老適老化目標。實例分析結果表明,設計的智慧型社區物聯網養老適老化技術的第一(C1)/二(C2)/三(C3)/四(C4)/五(C5)公因子荷載系數均滿足標準化要求。
關鍵詞:物聯網;智慧型社區;養老適老化;改造技術;評價因子;荷載系數
中圖分類號:TP393;TU984.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1302(2025)08-0-03
0 引 言
智慧型社區是一種運用現代信息化通信技術完成資源整合的新型社區[1],能提供高質量的服務,滿足可持續發展背景下的互動與合作要求。近幾年,我國的人口老齡化日益加劇,老年人口占比越來越高,養老問題越來越突出[2]。智慧型養老社區主要通過適老化技術改造,在內部配置智能醫療、安防和生活設備[3]。然而,由于對智慧社區養老問題存在認知偏差、區域服務質量參差不齊、設備建設投資難度較大以及市場困境等因素的影響,大部分智慧社區的適老化技術優化效果并不理想[4]。
文獻[5]提出了一種考慮居家養老趨勢的智能康養產品創新設計,對目前的居家護理模式進行了探索,獲取了關鍵養老適老改造環節,構建了用戶心智模型,以滿足不同類型的老人需求。但該技術涉及的改造層次過多,需要進行大規模的數據分析,難以保證養老適老化改造的可靠性。文獻[6]基于社區-居家養老群體需求,以某個社區為切入點,進行空間需求分析,結合安全性、地域性、舒適性等原則進行養老適老化空間優化,提高社區的空間利用率,但該技術對配套服務設施的要求較高,部分社區難以滿足該需求,無法得到相應的優化效果。為了滿足智慧型社區的養老適老化要求,本文基于物聯網提出了一種智慧型社區養老適老化技術。
1 智慧型社區物聯網養老適老化技術設計
1.1 構建老年人智能化生活行為特征模型
為了降低交互限制對養老適老化優化造成的影響,本文設計的方法結合不同類型的生活操作媒介,構建了老人智能化生活行為特征模型,該模型主要由行為動機、行為能力、觸發因素組成。可以將原始的行為區域看成一個既定的平面象限,橫縱坐標分別代表用戶的行為能力與行為動機[7],構建的老年人智能化行為特征模型如圖1所示。
由圖1可知,縱軸位置越高證明老年人某些養老需求的行為動機越強,由左至右的行為動機完成難度逐漸下降。根據上述行為特征模型可以確定目標激發點,調整不同維度的驅動核心因素[8]。老年人智能化生活行為具有較強的多樣性[9],可以按照行為的強度與持續狀態劃分為點、段、徑向等。
本文設計的方法根據目標用戶的身體特征等基礎信息生成交互載體,處理行為特征媒介,借助Fogg Behavior Model(FBM)行為特征模型構建老年人智能化生活行為框架,如圖2所示。
由圖2可知,該智能化生活行為框架主要由目標用戶、行為特征、設計對象組成,具有一定的利益相關性,可以基于行為特征基礎范圍調整分析重點,深入挖掘養老適老化改造要求[10]。
1.2 基于物聯網設計智慧型社區養老適老化管理終端
物聯網主要以傳感器為基礎實現交互與管理,具有較強的資源整合能力,因此,本文基于物聯網設計了智慧型社區養老適老化管理終端,首先需要計算管理終端的自由空間權重,如式(1)所示:
1.3 改造智慧型社區養老適老化公共空間
本文共設置了三個不同的空間布置區域,其中公共活動區域包括接待區、舞蹈室、餐廳、棋牌室;智能照料護理區包括長期護理區和短期護理區;智慧型醫療康復區包括問診區及康復訓練室。上述三個部分結合,共同形成最優的養老適老化改造空間布局,此時空間布局目標函數x的計算公式如式(5)所示:
2 實例分析
2.1 概況及準備
為驗證設計的智慧型社區養老適老化技術的有效性,本文選取X智慧型社區作為研究對象進行實例分析。已知X智慧型社區內共有94.58萬名60歲以上的老年人,男女比例適中,60~69歲的老年人占總人數的58.4%,70~79歲的老年人占總人數的25.79%,80~100歲的老年人占比最低。X智慧型社區的土地面積較大,各個鄉鎮的發展狀態不均,但近幾年對養老服務的要求均越來越高。
2.2 應用結果與討論
本文選取C1/C2/C3/C4/C5因子作為養老適老化技術需求度公因子,確定累計方差解釋參量,均勻提取X智慧型社區的養老適老化處理信息,構建評價因子旋轉成分矩陣。設置的因子組名分別為照料監測因子、遠程醫療因子、感應報警因子、智能休閑因子、穿戴學習因子、便捷生活因子。計算本文設計方法的養老適老化需求度評價因子荷載系數,并將其與標準對比,應用結果見表1。
由表1可知,本文設計的方法在照料監測因子、遠程醫療因子、感應報警因子、智能休閑因子、穿戴學習因子和便捷生活因子下的養老適老化需求度評價因子荷載系數均在0.7~1.0范圍內,具有較高的可靠性。這表明本文設計的基于物聯網的智慧型社區養老適老化技術優化性能良好,具備一定的應用價值[11-12]。
3 結 語
本文根據智慧型社區的運行特點,基于物聯網設計了一種全新的智慧型社區養老適老化技術。實例分析結果表明,設計的智慧型社區物聯網養老適老化技術的荷載系數較高,滿足標準化要求,證明設計的養老適老化技術性能良好,可靠性高,具有一定的應用價值,為提高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安全性,降低老年人的社會風險作出了一定貢獻。
參考文獻
[1]付丹丹,王溪,武慶杰,等.醫養結合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平臺在社區老年腦卒中患者中的應用[J].菏澤醫學專科學校學報,2024,36(1):80-82.
[2]劉澤宇,張云礦.“老有所養”能否促進“兒有所為”—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對子代非農就業的影響[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24,46(3):69-81.
[3]劉奕杉,劉叢紅,楊鴻瑋,等.城市社區養老設施需求識別與空間配置模式—以天津市中心城區為例[J].南方建筑,2024(2):94-104.
[4]何萍秀,李曼瑤,翦雙武,等.社區老年人年齡歧視感知及自我養老能力與活力老化的相關性研究[J].中國老年保健醫學,2024,22(1):75-78.
[5]譚納川,博睿,鐘譚學,等.居家養老趨勢下的危機洞察—智能康養產品的創新設計實踐[J].家用電器,2024(2):44-49.
[6]于晶淼,肖木峰,楊斯涵,等.老舊小區公共空間適老化改造—以錦州市延鐵園小區為例[J].住宅科技,2024,44(1):17-23.
[7]從容,杜孝珍,王墁,等.社區“數智適老化”服務的要素模型—基于北京、天津、上海、深圳和浙江五地政策文本的扎根分析[J].信息技術與管理應用,2024,3(1):149-163.
[8]仲繼壽,任中,李雯,等.適應變化的住宅·促進交往的社區—面向多孩家庭與在宅養老的住區設計[J].中國勘察設計,2024(2):40-43.
[9]伍磊,牛強,席鈺詩.信息時代社區養老空間配置的變化、機遇和建議—基于線上、線下融合服務的視角[J].城鄉規劃,2024(1):14-23.
[10]張娜,張倩,王芳,等.社區介護型養老設施公共空間環境行為實證研究—以西安市3所養老設施為例[J].新建筑,2024(1):91-97.
[11]楊明偉,趙晴.少數民族地區農村高齡老人社區照顧體系的構建—基于湖北省利川市Z鎮B村的調研[J].現代營銷(下旬刊),2024(1):152-154.
[12]劉純汐,王剛.居住福祉提升視角下的老舊社區公共空間適老化更新策略研究—以湖南省長沙市三湘社區為例[J].住宅產業,2024(1):3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