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團省委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江蘇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圍繞“為中國式現代化挺膺擔當”這一時代主題,聚焦江蘇高質量發展走在前、做示范的目標任務,面向全省廣大青年開展豐富精準的主題宣傳,引導青年深刻認清“中國式現代化既是最大政治,也是青年人生奮斗的最大舞臺”,不斷匯聚建功中國式現代化江蘇新實踐的磅礴青春力量。
一、充分發揮調查研究的先導作用,把準主題宣傳的“脈搏”。緊扣黨政所需、青年所愿和共青團所能,在全省共青團大興調查研究。圍繞“青言青語”講好新思想、新媒體矩陣構建等重點課題,團省委書記室成員帶領機關同志深入基層一線、走進青年身邊開展專題調研,聽真話、察實情,找準主題宣傳切入點。
一是從黨政中心大局著眼。深入了解江蘇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推進科技自立自強、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等方面與青年的共鳴點、共振點,依據調研信息精心設計主題宣傳內容,精準引領青年在科技創新、產業升級、鄉村振興、基層社會治理領域擔當作為。
二是從青年“急難愁盼”入手。摸排現代化進程中青年“成長的煩惱”和“選擇的苦惱”,在“堵點”“痛點”上集成發力,做實“蘇青驛站”“青年夜校”“暖心飯卡”等一大批青少年民生實事項目,寓引導于服務之中,最大范圍、更大程度為主題宣傳凝聚共識。
三是從共青團能為善為出發。對調研成果進行歸納研判,集成推出江蘇共青團《助力江蘇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中走在前做示范的行動方案》,圍繞講好黨的創新理論、助力科技創新、投身基層社會治理、全域推進青年發展型城市等7大領域,推出“大思政課”提質行動、青年科技人才“U35培育”計劃、青商產業創新聯合體等15項具體舉措,并積極聯合職能部門形成可操作、可落地的政策措施,動員引領全省青年為“強富美高”新江蘇現代化建設挺膺擔當。
二、充分發揮宣講隊伍的主體作用,開出宣教結合的“良方”。堅持青年講理論給青年聽,建強用好青年講師團隊伍,常態化走到青年身邊宣傳闡釋黨的創新理論。
一是筑庫蓄水。依托省部屬高校、企業、科研院所和新興領域青年群體等,大力儲備青年宣講人才“活水”,制定下發深化青年講師團工作指引,優化省市縣三級青年講師團數量結構,常態保持省級500人、市級1000人、縣級2000人以上青年講師隊伍,95后、00后占比50%以上。根據青年講師職業特點和擅長領域,把“1+X”小分隊作為宣講形式的“標配”,每支宣講隊伍配備1名青年理論專家或思政教師、X(3—5)名青年典型,理論講師側重理論宣講,青年榜樣側重分享挺膺擔當故事,立體化呈現宣講主題。
二是定標建模。聚焦“青春為中國式現代化挺膺擔當”主題,組織青年講師團骨干成員開展12次集體研討備課,聚焦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五四青年節對全國廣大青年寄語精神等10個專題,打磨形成28篇富有“青春味”“感染力”的省級標準化示范宣講課件,為基層團支部和各級講師團開展主題宣講提質賦能,做到有樣本可循、有章法可依,實現理論與案例相結合、道理與事跡相統一。
三是因勢利導。針對青年碎片化學習休閑的身心特點,組織青年講師團“送學上門”,深入外賣騎手集中點、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大中小學、各領域青年聚集地等場所開展“流動宣講”,采取青年群體易參與的方式、聽得懂的語言,以“我點你講”“互問互答”等形式宣講,把理論宣傳往深里做、往實里做、往心里做。今年以來,各級青年講師團開展宣講1.6萬余場,線上線下覆蓋1200萬人次。
三、充分發揮實踐育人的協同作用,暢通動員引領的“經絡”。堅持宣傳教育與實踐教育相結合,主動打破思維定勢、創新引領路徑,推動“理論思政”與“實踐思政”有機融合,更好融入大思政課體系。
一是推動學習場景“騰籠換鳳”。依托省內豐富的改革發展成果、創新創業基地、各類文博場館等,綜合運用情景劇、微宣講、互動答題等青年喜聞樂見的方式,升級100余條青年學習社線路,組織青年在移步換景中感知科技創新、工業煥新、鄉村振興,強化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使命感責任感,讓青年學習社及線路成為開展入隊入團教育、社會實踐等青少年活動的“網紅點”“首選項”。
二是促進思政課堂“百花齊放”。緊扣青年認知特點,創新開設“思政+”特色課堂,靈活采取現場訪談交流、組合式宣講、跨越時空的對話、情景劇演繹等多種宣講形式,持續推出“思政+比武”“思政+話劇”“思政+演繹”“思政+音樂”等特色宣講課程,把理論宣傳闡釋得更加通俗易懂、鮮活生動,更有時代感、代入感和吸引力。舉辦江蘇百校萬名團干部思政技能大比武,為全省21000名基層團支部書記、1600名專職團干部、1800名兼掛職團干部、青年教師提供以賽促講的平臺,及時將其中涌現的優秀人才納入宣講人才庫。泰州、南通等地以楊根思、張謇等為原型打造的情景課堂深入人心。南京大學、東南大學、南京師范大學等高校推出的“紐扣課堂”“奧運冠軍大講堂”“音樂思政大課堂”深受青年學生喜愛,持續掀起青年學生學習熱潮。
三是促成團內團外“縱橫聯動”。建設新型融媒宣傳矩陣,當好黨媒“中央廚房”重要供應渠道。積極強化全省共青團新媒體主題產品創作上下聯動,制作“學習思想強信念 挺膺擔當建新功”系列微團課、青年學習社線路系列精品視頻,在省內主流媒體聯動傳播。堅持目光向外統籌資源,主動與廳局部門聯合開展青春之聲——江蘇“理”響青年訓練營活動,與省干部理論教育講師團共同開展省理論宣講共建共享平臺在線系列培訓會,每期參學人數超100萬人次;與省級主要黨媒開展戰略合作,策劃推出第八屆“馬克思主義·青年說”系列活動、《青年UP 中國向前》等系列融媒宣傳報道、“青言青語話改革”等欄目,多渠道、立體化做好主題宣傳,引導全省青年更好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不懈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