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24日,關于特朗普提名的國防部長人選皮特·海格塞斯,美國參議院投出了50對50的表決結果。在現美國參議院議員構成中,共和黨有53席,民主黨只有47席。這一表決結果說明,有3名共和黨(特朗普所代表的黨)投出了反對票。海格塞斯作為國防部長得以確認,關鍵在于共和黨當選副總統萬斯,他依據美國政治架構兼任參議院議長,投出了決定性的贊成票。這在美國一屆新政府上任的國防部長確認上,“開創”了國會表決環節的“紀錄”。
皮特·海格塞斯,1980年6月6日出生于美國明尼蘇達州明尼阿波利斯。1999年,海格塞斯考入普林斯頓大學,主修政治學。大學期間,海格塞斯創辦刊物《普林斯頓保守黨》,展現出其對保守主義思想的濃厚興趣。2003年,從海格塞斯大學畢業,加入貝爾斯登公司擔任股權資本市場分析師,同年加入明尼蘇達州國民警衛隊。
2004年,海格塞斯隨調至古巴關塔那摩灣海軍基地,擔任步兵排長,獲陸軍嘉獎勛章;后調往伊拉克服役并繼續擔任步兵排長。在此期間,海格塞斯獲銅星勛章、戰斗步兵徽章和第二枚陸軍嘉獎勛章,并晉升為陸軍少校。
從伊拉克返回后,海格塞斯曾短暫供職于曼哈頓政策研究所,至2007年離職。隨后,海格塞斯擔任“自由退伍軍人協會”執行董事。2012年,海格塞斯第二次入伍,加入美軍在阿富汗的軍事行動,再獲一枚銅星勛章。從阿富汗返回后,海格塞斯擔任“美國關愛老兵協會”執行董事。2013年,海格塞斯獲哈佛大學肯尼迪政府學院公共管理碩士學位。2014年,海格塞斯加入福克斯新聞做撰稿人,并成為福克斯王牌節目《福克斯和朋友們》的聯合主持人之一。在這個職位上,海格塞斯干了8年。
海格塞斯的保守政治觀念是他獲得特朗普欣賞的重要原因。海格塞斯在普林斯頓學習政治學專業期間即創辦具有明顯保守傾向的刊物《普林斯頓保守黨》,多次加盟退役軍人保守派智庫。在長達8年的福克斯新聞從業期間,成為該平臺保守派聲音的重要代表。
2024年11月5日是美國總統大選開票日。在特朗普基本確認贏得大選后的11月12日,即提名皮特·海格塞斯作為他二次入主白宮后的國防部長人選。

皮特·海格塞斯從獲得特朗普國防部長提名到最后勉強通過,堪稱一波三折。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是資歷過于淺薄。美國國防部長是總統的首席軍事助手(文官),也是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重要成員。按照慣例,這一職務大多由具有資深軍事生涯,曾經擔任美軍高層指揮員并獲得高層級軍階,在軍隊系統享有很高聲譽,具有強大影響力的退役軍人擔任。特朗普上個總統任期的第一個國防部長馬蒂斯、拜登政府的國防部長奧斯汀都是典型代表。
從軍銜上說,美國國防部長退役前的軍銜大多是上將。特朗普上個總統任期時的第三個國防部長馬克·埃斯珀,雖然軍旅生涯的最高軍銜僅是中校,但其從軍履歷長達21年,在被提名擔任國防部長時,本已是陸軍部長。擔任陸軍部長同樣需要經歷國會聽證。因此,他擔任國防部長的審查、聽證不過是完成程序,通過并無懸念。
海格塞斯年齡僅44歲,雖有從軍經歷但軍旅生涯絕非顯赫,且兩次從軍時間都很短。雖然軍銜是少校,但據推測這更可能是戰場上的臨時軍銜,而非其平時的實際軍銜,海格塞斯2004年僅是步兵排長,3年間升至少校,這樣的晉升速度在正常情況下幾乎是不可能的。他的少校軍銜只可能是在伊拉克、阿富汗戰場的臨時軍銜。
因此,這樣一個從軍經歷淺薄、軍銜低至如此程度、年紀僅44歲的新聞主持人領導將星云集、聲威顯赫的美軍高官,以及位高權重、資歷深厚的三軍部長們,怎么讓人心悅誠服?在美國國會有關海格塞斯任職的審查過程中,2025年1月20日,美國參議院軍事委員會以14票對13票的“驚險”結果,通過了海格塞斯作為國防部長的提名。由100名參議員組成的美國參議院,更是投出了50比50的平局。海格塞斯得以通過國會審查,多虧副總統萬斯的臨門一腳。

二是人品受到質疑。美國高層官員的國會質詢和聽證過程是嚴格甚至殘酷的。特朗普第一個總統任期內,本想讓原波音公司副總裁帕特里克·沙納漢接替吉姆·馬蒂斯出任國防部長。但在國會聽證環節,議員們挖地三尺找沙納漢的問題,結果是沙納漢自己知難而退放棄提名。在本次海格塞斯聽證過程中,其在2017年涉嫌性侵某女生,并向這個女生支付了5萬美元“封口費”。對此,海格塞斯承認支付費用,但聲稱對方是自愿與其發生關系。
此外,海格塞斯被指控在任職退伍軍人組織期間經常有酗酒行為,并在擔任“美國關愛老兵協會”執行董事期間,聘請親弟弟作為雇員且開出108000美元年薪,涉嫌以權謀私。對此,海格塞斯一方面承認自己并非“一個完美的人”,至于酗酒的指控,他承諾在領導國防部期間,工作時間不飲酒。
盡管如此,還是有3名共和黨參議員對海格塞斯的任職投了反對票。阿拉斯加州的共和黨參議員麗莎·穆爾科斯基表示,海格塞斯存在情緒缺陷且缺乏管理大型組織的經驗,“他的行為與軍隊對領導人的期望形成鮮明反差,我不能昧著良心支持他”。

三是能力難以服眾。參議院聽證過程中,伊利諾伊州泰裔民主黨參議員塔米·達克沃斯向海格塞斯提問:“你能說出東盟國家中至少一個的重要性嗎?我們(美國)與其中至少一個國家簽訂了什么類型的協議?東盟有多少個國家?”面對提問,海格塞斯猝不及防,只好含糊其辭地回答:“我不能告訴你確切的國家數量。但我知道我們的盟友有韓國、日本和澳大利亞……”達克沃斯打斷了海格塞斯牛頭不對馬嘴的回答:“你提到的這三個國家都不是東盟成員國,在準備這個聽證前你做了一點功課嗎?”
這段聽證視頻在網上引發熱議:有網友直言“長見識了”;還有人表示,海格塞斯的表現“甚至不如我12歲的孫子”。難怪參議院民主黨領袖查克·舒默在聽證過程中強調,海格塞斯不適合擔任對應職位,并懇求參議員們認真思考:“他是領導世界上最強大軍隊的最佳人選嗎?”
然而,這樣的海格塞斯最終還是通過了美國防部長職位的聽證并獲得任命,成為了美國國防部的新任首長。其中最關鍵的原因,當然是新任美國總統特朗普的加持。就在海格塞斯在國會聽證屢受挫折時,特朗普堅定表達了他的支持:“皮特一生都在為士兵和國家奮斗。他堅韌、睿智,是‘美國優先’的真正信仰者。由皮特掌舵,我們的軍隊將再次強大。”然而,海格塞斯的任職恐怕不會輕松。
一是成為特朗普軍事路線的堅定執行者。特朗普是商人出身,第一次出任總統時幾乎是政治素人。現在雖已有一任總統的經歷,但他在政治領域的資本和人脈積累似乎并不深厚。在他此次競選總統期間,他此前的同事,包括他的副總統彭斯、國防部長埃斯珀、參聯會主席米利,無一例外地表達了對他參選和擔任總統的反對。與此同時,幾乎整個美國建制派都反對特朗普。在他競選期間,美國退役高級將領群體、諾獎獲得者群體、作家藝術家團體,甚至特朗普所代表的共和黨的多位前總統,紛紛表達了對特朗普的反對。
這恐怕是特朗普選擇海格塞斯這樣一個在軍方幾乎沒有資源的人出任國防部長的原因:客觀上,特朗普在資深軍界幾乎無人可選;主觀上,他也有意選一個“圈外人”,來與軍界大佬們展開博弈。
特朗普對于屬下的忠誠非常看重。在他上一任總統期間,懷疑當時的聯邦調查局局長科米對自己不忠。特朗普對科米說:“我需要忠誠。”科米回答說:“我將對您誠實,知無不言,言無不盡。”特朗普回應說:“我需要的是忠誠,而不僅是誠實。”因為不能提供特朗普所要的“忠誠”,結果是科米被很快解職。

特朗普選擇海格塞斯,和當年選擇沙納漢有相同的訴求。他們都與軍界沒有淵源,除了來自特朗普的堅定支持,沒有其他的資源可利用,從而惟有高度忠誠于特朗普,權力基礎才有基本保障。海格塞斯需要選擇與總統保持一致,以獲得特朗普的支持,從而順利開展工作。成為特朗普軍事路線的堅定執行者,是海格塞斯的惟一選項。
二是代表特朗普改革美軍。拜登政府以來,基于民主黨傳統的價值觀和習慣,強調所謂“多元化”和“包容性”政策,這使得女性和少數族裔受到重用,甚至跨性別者在美軍抬頭。對此,特朗普堅決反對。尚在競選階段,特朗普就明確表示,他的政府將只承認男性和女性兩種性別。
海格塞斯得到特朗普賞識的一個重要原因,是相關價值觀和認知與特朗普高度契合。2025年1月29日,剛剛上任的海格塞斯宣布成立由國防部副部長負責的“重整美國戰斗力”特別工作組,職責是通過政策機制,監督美軍完全成為一支“基于功績晉升,確保戰斗力的軍隊”。海格塞斯認為,此前美軍在人員招募和實現晉升方面“放寬了標準”,比如過多接納女性和少數族裔等群體。但是,《紐約時報》援引專家學者的觀點指出,海格塞斯的目標與美軍傳統背道而馳,將面臨巨大阻力和艱巨挑戰。海格塞斯所指群體在美軍130萬現役軍人和遍布全球的750個軍事基地中占比高達43%,“他(海格塞斯)很快會發現,(美軍)一些最優秀的人才就是女性和少數族裔。”
三是可能在特朗普與軍方之間兩面受氣。對于美軍各軍種的利益爭奪,二戰末期時的美國總統杜魯門曾深有感觸地說:“如果陸、海、空軍像它們相互斗爭那么起勁地打擊敵人,戰爭(二戰)早就結束了。”擔任海軍部長時經常給總統和國防部長出難題的福雷斯特,在他自己擔任國防部長之后,因無法化解軍種爭斗,導致精神失常、跳樓自殺。協調三軍利益是美軍的重頭戲也是最大的難題,但這是國防部長職責所在。海格塞斯無疑將面對艱難局面。
由于特朗普與美軍高層之間的嫌隙和矛盾,特朗普用海格塞斯來作為自己與軍方利益集團之間的緩沖,這要求海格塞斯身段柔軟、處事有方。但這是高難度的工作,稍有不慎就可能兩方面不討好,在特朗普和軍方之間受夾板氣。
很多人把特朗普二次入主白宮稱作“特朗普2.0”。現在的特朗普和首入白宮時完全是政治素人已經不同,但從他的競選活動到上任之初就要“購買格陵蘭”“讓加拿大成為第五十一州”“收回巴拿馬運河”等來看,其咄咄逼人、不按常理出牌的風格依舊。事實上,在他提名皮特·海格塞斯為國防部長時,就“震驚”了整個國際社會。雖然特朗普挾競選大勝的余威,讓皮特·海格塞斯的審查得以在國會通過。但是,特朗普的第一個總統任期就創紀錄般地任命了馬蒂斯、沙納漢、埃斯珀、米勒等4任國防部長。海格塞斯的命運如何,尚難預料。
責任編輯:張 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