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票房口碑雙豐收的《哪吒之魔童鬧海》(以下簡稱《哪吒2》)沖入全球電影票房榜前五,3歲的哪吒鬧進“國際海”,不僅讓動畫電影人熱血澎湃,也讓全國人民揚眉吐氣。從20世紀90年代到21世紀初期,在一眾優秀日漫作品的沖擊下,中國原創且高質量的動畫作品逐漸變少,愈發低幼化的劇情與畫風讓受眾從全年齡段變為了少兒獨享。
雖然自2015年開始《大圣歸來》《大魚海棠》等制作精良的國產動畫重回江湖,再一次贏得大眾芳心,但也僅局限于國內市場,在國際賽道仍然聲量微小。
2025年春節,國產動畫發展迎來嶄新的十年。今年,國產動畫終于告別“冷板凳”,成了全民的心頭好。而這一切,都源于《哪吒2》的火力全開。突破150億票房大關,《哪吒2》以實力實現了國產動畫的浴火重生。
勇敢打破桎梏,勇于擊潰成見
《哪吒2》不僅劇情內核是打破成見,其本身就是在打破“中國動畫電影不精彩”的成見。作為全球影史票房榜前50名中唯一沒有好萊塢基因的影片,闖進全球視野,已經足夠證明《哪吒2》的能力。同時,以宮崎駿為代表創作的日本動畫電影,以迪士尼公司領銜創作的美國動畫電影,始終壟斷著動畫電影市場。僅在2024年,迪士尼就發行了30部影片,全球票房更是突破50億美元大關,其影片數量與題材之多、影迷數量之龐大、票房收入之高,都如一座大山死死捍衛著動畫電影的市場。
在全球動畫電影票房中,只有一部電影挑戰著他們的票房與權威性,這就是中國電影《哪吒2》。《哪吒2》告訴我們“若前方無路,我便踏出一條路”,這并非只是一句臺詞、一個縹緲的夢想,而是逐步成真的現實。
堅定文化自信是我們這一代人的使命
目前,《哪吒2》在澳大利亞、新西蘭、美國、加拿大等海外市場上座率高達90%,同時海外社交媒體也熱議不斷,對國產電影來說無疑是提振士氣的一劑強心劑。
此前,動畫電影《功夫熊貓》《花木蘭》在全球市場聲名鵲起,但其為外國導演執導的劇情與風格,在一定程度上緊貼著國外受眾群體,哪怕同樣是中國元素,但經過外國導演的加工也會天然地受到國外影迷的喜愛。所以對于本國導演來說,這些“前輩”的成功之路并無借鑒意義。《哪吒2》的出現恰到好處,《哪吒2》的好成績讓本土文化的強大在這一刻展現得淋漓盡致,當這本“優秀作業”擺在中國電影人面前,似乎是在告訴大家:請大膽放手去做,對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你只管自信、堅信。
近年來,國家發展速度飛快,強大的國家對文化的影響與支持至關重要。在如此背景下,對于年輕的我們來說,這是一個能夠讓我們平靜、平等、平和看世界的環境。當我們對好萊塢的火熱崇拜逐漸退卻,對外國文化可以冷靜看待,堅定文化自信不僅僅停留在書面,而是我們新時代青年必將擔負起的責任。
成績來自中國人強大的凝聚力和“只靠自己”的骨氣
“中國動畫內部不是競爭的關系,大家還是一塊共享去提升自己,我們要跟國際上去競爭。”正如《深海》電影導演田曉鵬所說,《哪吒2》登上國際舞臺的背后,是整個行業打破小我、放眼大局的托舉。
同為春節檔電影,《熊出沒》的出品方華強方特(深圳)電影有限公司,在制作周期緊張的情況下仍然幫助《哪吒2》分擔了部分特效,《深海》也將花費7年時間研發的水墨粒子技術與《哪吒2》的制作團隊共享。如今《哪吒2》的氣勢如虹,離不開國內138家特效公司共同織就的“萬鱗甲”。這樣的團結一致、“只為爭氣”的情形在中國故事中并不鮮見。從神話中的精衛填海、愚公移山到現實中的自主研發芯片、自主建造空間站,中國人始終在追求自強和團結的道路上創造奇跡。

在這個氣象萬千、日新月異的新時代,世界的舞臺如此廣闊,留給我們發揮中國智慧的機會數不勝數。《哪吒2》教會我們的不僅是打破固有成見,而是在生活中應勇于擔當、自強不息、團結一致,毅然決然地去攀山跨海,去實現那些始終深埋心中的理想。
作者單位:黑龍江大學新聞傳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