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照片可以用來看,也可以用來聽”,作家杰夫·戴爾這樣說。好的畫作也是如此。每當我看到書架上的那幅漢克·瓊斯肖像畫,耳畔總會響起柔曼動聽的《波爾卡圓點和月光》(以下簡稱《波點和月光》)。
那天,跟在我身后——腳步拖拉,每一步都在表示不情愿——走進書店的小張,忽然停下腳步,聆聽了片刻后,問我,正在播放的曲子叫什么?
店里有播放音樂嗎?仔細聽,果然有,可那些輕盈的音符像飄飛的氣球,我根本捕捉不到。見我一臉茫然,小張笑了,原來他在考我。“它叫《波點和月光》,詹姆斯·凡赫森作曲,他寫過上千首歌,有50首被改編成爵士標準曲?!?/p>
并不喜歡逛書店的小張,因這支樂曲而意外覺得“這家書店還不錯”。
那天我們在書店里待了很久。我還發現小說《綠簾》里有個故事寫的正是爵士樂手,想讓小張也讀一讀。他接過書翻了翻,很快還給我說:“媽,如果你對爵士樂感興趣,就多聽,爵士樂是聽的,不是看的?!?/p>
小張的話觸動了我。如果我浮光掠影地聽歌,又怎能說服他去認真讀書?我決定好好傾聽爵士樂,就從這首樂曲開始。
《波點和月光》改編自20世紀40年代的一首流行歌曲,唱的是當“我”在鄉村舞會上被一位女士撞到,“那個瞬間,我看到了波點和月光”。很多歌手和樂手都曾用歌喉和樂器描摹過那個瞬間,無數個被音符擦亮的瞬間宛如靈動的波點,組合出一個璀璨的世界。
小張推薦我去聽他最尊敬的爵士鋼琴家漢克·瓊斯演奏的《波點和月光》,“我覺得他的彈奏最符合這支曲子的氣質”。他還將自己畫的漢克·瓊斯像送給了我。畫中優雅謙遜的鋼琴紳士,眼神皎潔,鬢發如銀,周身散發著溫柔而神秘的光芒。
漢克·瓊斯生于美國密西西比州,聽他的演奏,我仿佛化身哈克貝利·芬,在月光下仰臥在他以十根手指扎成的木筏上,順著密西西比河漂流……當曲終琴靜,“我領悟到了永恒的含義”,正如《波點和月光》歌詞所唱。
一向以聽不懂為由拒絕爵士樂的我,從被自漢克·瓊斯指尖流瀉出的月光撞上的那個瞬間起,迷上了爵士樂。小張將漢克·瓊斯的作品全部分享給我聽。每當那些曲子的前奏一響,他便嘴角微微上揚,說:“這一聽就是漢克彈的?!?/p>
于是我明白了,爵士樂就是發出自己獨特的聲音,讓傾聽者被“那個瞬間”撞到時,然后握住那聲音,像握住那雙手,一起去跳波爾卡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