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媽媽,草莓中間有個‘小門洞’,這是怎么回事呀?”小新舉著咬了一口的草莓,好奇地問。
媽媽微笑著解釋:“這可能是草莓的一個成長標記,就像樹的年輪一樣。”
一旁的奶奶卻說:“我聽說草莓空心是因為使用了膨大劑,吃了對身體不好。”
究竟哪種說法是正確的呢?
真相
空心草莓并非膨大劑濫用的標志,它是由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一方面,某些品種的草莓本身就有空心的遺傳特性,如香野、甜查理、粉玉等品種,因果肉密度較低,成熟后易形成空心。另一方面,草莓空心也受生長環境的影響。在授粉期,溫濕度異常會導致草莓授粉不充分、種子分布不均勻,使得局部果肉發育受阻,從而形成空心。在果實快速膨大期,養分積累不足或缺乏微量元素,同樣可能引起空心。此外,在草莓結果期,氮肥使用過量或采收過晚,也會導致空心。
膨大劑是我國批準使用的植物生長調節劑,合理使用能有效提高農作物產量、改善外觀,對人體并無危害。但過量使用膨大劑會導致草莓水分多、味道淡、果皮薄、果形異常、儲藏期變短。
單純以“空心”來判斷草莓使用了膨大劑并不科學,需結合其他特征來辨別。只要草莓沒有腐爛或霉變,即使是空心的,也可以放心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