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能試一下如何刷視頻嗎?”
“隔空真的能給PPT翻頁嗎?”
“哇,還能用它隔空玩《黑神話·悟空》呢!我能體驗一下嗎?”
……
2025年1月15日,第二十二屆廣東省少年兒童發明獎評選活動現場,來自廣東省肇慶市高要區第一中學的參賽選手利英賢正要結束布展,耳邊傳來一陣陣驚嘆。原來是他的參賽作品“鴻湃零觸屏控制系統”吸引了其他參賽選手的觀摩。
利英賢很開心,他一邊耐心地介紹作品的操作方法,一邊忙著教他們用各種手勢參與體驗。
“真正來說,這應該叫鴻湃零觸屏控制系統2.0。”利英賢介紹,這是他第一次以個人名義參賽。此前,熱愛編程的他已經將OpenCV、YOLO計算機視覺、AI大模型與Python編程代碼結合,賦予作品全新且智能的交互體驗。
利英賢的編程啟蒙源于父親的支持——小學時因為要上網課,家里添置了新電腦,為了物盡其用,爸爸提出讓他試著學習編程。懵懵懂懂的利英賢哪里知道編程是什么,不過,接觸之后,他便感受到了其中的樂趣:通過圖形化編程將手機游戲改造成自定義指令系統,他收獲了不一樣的成就感,萌生了“做游戲設計師”的夢想;自己用圖形化編程做的《熊出沒之過年》短視頻,被選為學校元旦晚會上的節目;五年級時,以高分通過青少年人工智能編程水平測試(YCL)四級編程考試。
隨著學習的深入,如何利用科技提升學習能力、方便人們的生活,是利英賢樂于思考并付諸實踐的事。
想突破,就堅定去做
自從學校發布了第39屆肇慶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的通知后(獲獎選手將有機會參加第39屆廣東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利英賢就與志同道合的陳卓德同學組隊,希望能在計算機科學類別中有所突破。
利英賢對智能終端的技術更新關注較多。他發現,部分智能手機上的手勢控制功能非常實用,能否將這項技術移植到電腦中?之后的一個月里,利英賢與陳卓德兩人開展了線上線下的調研,結果顯示,很多人都愿意試用帶有隔空手勢控制功能的系統,這表明他們的選題有一定的社會價值。
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兩人干勁十足,經過近兩個月的努力,鴻湃零觸屏控制系統1.0初見雛形。兩人迫不及待地讓同學、老師、家人試用,“延時較嚴重”“系統運行后電腦出現卡頓現象”“系統對電腦的硬件要求較高”……試用后的反饋多是不足,利英賢有些哭笑不得:“最離譜的是,有人反饋這個系統根本打不開。檢測之后才發現,這是因為他的電腦不支持該系統中用到的最新的代碼模塊庫。”
一系列問題擺在面前時,利英賢有過退縮,有過懷疑,但從未放棄。他一直為自己和隊友打氣,經過不斷修改調試,最終,鴻湃零觸屏控制系統1.0的運行效果達到要求,可以通過手勢來控制設備,這項作品也獲得了第39屆廣東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一等獎。“不僅拿了獎,還被學校樹為科技創新的榜樣,”對于孩子的成長,爸爸看在眼里,“我們當時都覺得特別驕傲!”
從參賽前被認為是“打醬油”到大賽中一鳴驚人,利英賢更加堅定了自己努力的方向。因為隊友要投入另一項比賽,利英賢開始獨自對鴻湃零觸屏控制系統進行完善,升級后的鴻湃零觸屏控制系統2.0增加了UI界面、按鍵,更首創了隔空打游戲模式(目前僅支持小米澎湃OS系統),方便沒有攝像頭的電腦借助手機攝像頭作為采集設備。
今年,利英賢將創新的目光投向“智駕”。傳統車機系統通常依賴單一的觸控或語音交互,他創造性地將手勢識別、AI疲勞檢測與障礙物檢測結合,開發了玄武AI車機輔助系統,以便實現更自然的駕駛場景交互。例如,駕駛員可通過手勢快速切換導航界面、系統可通過眼動追蹤判斷駕駛員是否疲勞駕駛等。在學校的幫助下,他又在包括小米、比亞迪、華為等品牌在內的汽車樣車上完成了系統測試。目前,完善后的玄武AI車機輔助系統2.0還接入了DeepSeek。
玄武AI車機輔助系統涉及計算機視覺、嵌入式開發和人機交互邏輯,這讓指導老師蘇華娣“眼前一亮”:“這不僅貼合實際需求,還展現了利英賢跨學科的技術整合能力,體現了他在復雜場景中解決問題的創新能力。”
“我要用最普通的設備制作出最實用的作品,讓優良的軟件性能彌補老舊硬件的不足。”對于創新,利英賢有自己的理解,他始終覺得,工具是服務于人的,而不是約束甚至取代人的。
要成長,就勤奮學習
《代碼人生》是利英賢拍攝制作的一部有關編程與夢想的科幻短視頻。《變形金剛》中的機器人、《流浪地球》中的太空電梯以及《終結者》中偽裝成人類的AI機器人,都給了他無盡的靈感。
看完《代碼人生》,爸爸不由得感慨:“我這才意識到,他不僅會寫代碼,還能把技術和情感結合得這么好。”《代碼人生》在學校播放后,他也收獲了一批“小影迷”。“往常看到的視頻大多介紹家鄉或日常生活,利英賢同學拍攝的題材很新穎。”“能用綠幕以及3D特效制作,真厲害。”……師生的一致好評讓利英賢有了再次創作的動力。
今年,圍繞AI的發展,利英賢構思了另一個科幻短視頻《AI紀元創世紀》。具體操作時,問題層出不窮——視頻中的主角機器人要求結構精細、家中電腦配置不高影響渲染速度等,這些都是對耐心和技術的極大考驗。利英賢通過將機器人分模塊進行渲染、結合真實與虛擬等方式,在電腦歷經5次藍屏后,終于完成了這部作品。
任何一項技能的掌握,都離不開“勤奮”二字。看博主視頻、反復嘗試、再次實踐,給學校拍攝宣傳視頻、制作兩部科幻短視頻、積極參加各類微視頻活動,利英賢從零開始自學關鍵幀和特效制作,如今連配音和剪輯都能運用自如。
“人因夢想而偉大,又因堅持夢想而成長。”利英賢以著名企業家雷軍的話作為《代碼人生》科幻短視頻的開篇,雷軍和科學家約翰·馮·諾依曼的創新精神深深影響了他,激勵他在人工智能領域不斷創新探索。他堅信,AI與編程的融合將改變生活,他渴望成長為推動這一變革的創新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