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潘鏡芙被稱為“中國導彈驅逐艦之父”,他主持設計了我國兩代、四種型號的導彈驅逐艦,讓中國海軍徹底結束了“只能在家門口轉一轉”的歷史,真正挺進“藍水海軍”之列。盡管功勛卓越,但女兒潘麗達卻說:“爸爸的軍功章里有媽媽的貢獻,值得銘記的還有我的母親許瑾。”
1952年,潘鏡芙從浙江大學畢業,被分配到華東電工局。在最美的年華,愛情也如約而來。那時,他還擔任團總支的文體委員,一次組織活動時,得知同事許瑾是部隊文工團的復員軍人,他特意上門邀請。
許瑾落落大方,熱情接待,彼此相談甚歡。臨走時,她還贈送了他一張照片。照片上,許瑾發辮烏黑、大眼睛、高鼻梁,笑意盈盈。潘鏡芙不禁怦然心動,決定追求她。
不久,機會就來了。許瑾因盲腸炎住院手術,潘鏡芙每天去醫院看望她。病床邊,他們談文藝、談文學,直到她病愈出院。相處日久,感情漸漸發展起來,很快,這個年輕有為的江南儒生就贏得了許瑾家人的喜愛。1954年底,在大家的祝福聲中,他們喜結連理。
家庭與事業齊頭并進,潘鏡芙充滿干勁,在他和同事們的努力下,中國第一臺6000千瓦的汽輪發電機誕生了!就在他準備在電機行業大干一番時,他接到了一個意外的通知:到船舶局產品設計分處報到。
像做夢一樣,潘鏡芙欣喜若狂。這個設計室是專門設計軍用艦艇的,而他少年時的夢想就是造軍艦。報到那天,風和日暖,他特意換了一身新衣服,走進紅色的設計大樓。
當時在蘇聯專家的幫助下,我國開始建造軍用艦艇。海洋強國的號角吹響,潘鏡芙投入了戰斗。他自學俄語,翻譯圖紙,并負責技術校對。
新的希望在孕育,同時孕育的還有新生命。1955年9月,他們的兒子出生,為了紀念這年開始從事船舶建造工作,潘鏡芙為孩子取名“伏波”。
然而,對學機電的他來說,造船是完全陌生的領域,需要付出加倍的努力。為了盡快加深對艦船的認識,他主動申請去造船廠。
造船廠遠在千里之外,征求許瑾的意見時,她豪邁地表示:“你安心去,我一個人撫養孩子沒有問題,會把他養育成我們的‘阿廖沙’!”
一個月后,25歲的潘鏡芙辭別妻兒,前往武昌造船廠配合掃雷艦的施工。住在碼頭,他每天吃的是隨身帶著的黑面饅頭,一吃就是5個月。
回到上海后,潘鏡芙參與設計護衛艦,擔任電氣設計的負責人。他力排眾議,將直流電改造成交流電,解決了中國船舶一直以來存在的動力問題,他也在行業內名聲大振。
與工作成績相比,還令他驕傲的是他的小家庭。兒女繞膝,夫妻情深,許瑾唱《洪湖水浪打浪》時,他就吹著口琴為她伴奏。當女兒用稚嫩的童聲唱起《小鴨子嘎嘎嘎》時,笑容洋溢在每一個人的臉上。那份快樂與幸福,無以復加。
可是沒多久,他隨研究所遷往南京、武漢,她則帶著兩個孩子留在上海。
1966年,導彈驅逐艦上馬,作為主要負責人,潘鏡芙帶領團隊埋頭研究,全力攻克技術難題。壓力很大,在多少個無眠的夜里,他思念著妻兒,靠著寫信,他們相互支撐。
兩年后,第一代導彈驅逐艦首制艦在大連造船廠開工建造,潘鏡芙的眼睛都熬紅了。1971年,當051型首艦濟南艦沿著滑道飛速沖向大海時,所有的人都激動得熱淚盈眶。
每年一次的探親假,是潘鏡芙和家人唯一的團聚機會,而每一次離開,許瑾都會滿懷深情為他唱上一曲《送別》。
年復一年,在等待與告別中,兩個孩子終于長大了,工作了。許瑾這才有機會與潘鏡芙團聚,在輪船上,她顛簸了三天兩夜才到武漢。在她的陪伴和支持下,他又帶領團隊研制了052型導彈驅逐艦。首艦哈爾濱艦交付海軍后,作為總設計師,潘鏡芙被國外同行稱為“中國第一個全武器系統專家”。
后來,哈爾濱艦跨越太平洋,首次出訪四國五港,到達美國西海岸時,各地華僑紛紛趕來參觀,一位老人撫摸著艦艇,聲音哽咽:“一直盼望你們來,今天終于把你們盼來了!”
消息傳回來,潘鏡芙和許瑾感慨萬千。碧海藍天,凱歌奏響,背后的艱辛,值了!
1997年,潘鏡芙回到上海的家,離開時,女兒才6歲,而彼時,女兒已到不惑之年。為國鑄艦30年,他奔波在研究所、造船廠、海上試驗場,錯過了孩子們的成長,還錯過了老父親離世前的陪伴。為家庭撐起一片天的,是許瑾。
終于可以彌補缺憾了,他和許瑾一起散步、逛書店,一起唱《軍港之夜》,仿佛又回到了新婚之時。她愛吃無錫的小籠饅頭,他去無錫時總不忘帶兩籠回家;她在床上休憩,他就搬個座椅在她身邊小眠。在暖陽照耀下,那油畫般的世界,溫馨又浪漫。
常年操勞導致許瑾晚年多病,每次去醫院,潘鏡芙都會牽起她的手,人群中,相扶相攜的身影是那樣動人。2009年,她不幸罹患癌癥,他瞬間掉入痛苦的深淵。情急之下,一個搞科研的人,竟然拿著醫院門口的廣告單,要女兒去買“神藥”。
百般不舍,卻沒能留住她。2010年12月,許瑾去世。臨終前幾天,她對他說:“我到武漢了,快來接我……”她已經意識錯亂,生命中悠悠流淌的,依然是去武漢相聚時的情景。
許瑾走了,潘鏡芙長久地沉默著。坐在她生前用過的移動病床上,悲從中來,不可斷絕。每當他讀書時,照片上的許瑾總是笑吟吟地注視著,她年輕的臉龐依然令人心動。
書柜里,一首《緬懷》就貼在醒目處:“五十余載風雨同舟、甘苦與共,一旦分離,情何能堪?半個世紀撫養子女、辛勤持家,追思往事,黯然神傷。”那是他含淚撰寫的。那些字,被相思浸染,有眷戀,也有惆悵。
2023年10月,93歲的潘鏡芙因病醫治無效逝世,帶著他的“軍艦夢”,與妻子在天堂相聚。
(摘自《金秋(下半月)》,本刊有刪節)(責任編輯 史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