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弛”既可指不緊張,也可指不嚴格。如今,“松弛感”一般指面對壓力時從容應對、善待自己、不慌張、不焦慮的心理狀態(tài)。“松弛感”沒有唯一的衡量標準,只要順應自己、悅納自己、善待自己,讓內(nèi)心得到真正的舒適,就可以稱之為“松弛感”。
“松弛感”的走紅源自一位博主的旁觀經(jīng)歷:一家人出門旅游,所有行李都被退回,但他們沒有吵鬧,也沒有生氣崩潰、相互指責,而是重排行程,氣氛全程松弛。博主將此事上傳后,“松弛感”引發(fā)熱議。
2024年巴黎奧運會期間,“松弛感”火遍全網(wǎng)。中國隊“00后”小將出征奧運時,表現(xiàn)出的“松弛感”引人矚目。他們面對壓力應對自如,以“新時代的松弛感”和陽光心態(tài)展現(xiàn)滿滿的青春自信,取得了令人信服的比賽成績。
“沒苦硬吃”生動地描繪了一種特別的行為模式,即在沒有必要經(jīng)歷苦難時,有些人仍然堅定地選擇走上更為艱難的道路。在語義上,它特別用來形容一些老一輩人在當前生活環(huán)境下,明明有更好的生活條件,卻出于某些目的主動選擇吃苦的情況。
語言不僅是交流的工具,更是文化的載體。在漢語中,“吃苦”一詞具有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它往往與勤勞、節(jié)儉、堅韌等美德緊密相連。老一輩人深受傳統(tǒng)文化的影響,認為吃苦是一種必要的歷練,是通往成功的必經(jīng)之路。然而,年輕一代更加注重個人幸福和享受生活,認為吃苦并不是實現(xiàn)個人價值的必要條件。“沒苦硬吃”這一詞語的流行,則反映出了兩種語言群體價值觀念上的差異。
(責任編輯 張芙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