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劇:樊蔚泉
九江市柴桑區文旅局
柴桑區陶淵明紀念館
江西五色影業有限公司
江西·阿圈“影視文化”工作室
2024 年12 月6 日
*陶淵明男57 歲許詩人
*阿雍男24 歲陶淵明三子
*阿端男24 歲陶淵明四子
*翟氏女47 歲許陶淵明之妻
*陶夔男66 歲許官員/陶淵明叔父
陶夫人女60 歲許陶夔之妻
周丞相男45 歲許官員
*劉裕男59 歲許宋朝皇帝
*劉遺民男62 歲許柴桑隱士
*王宏男50 歲許江州刺史
王弼男30 歲許王宏家丁
桃花女20 歲許田女
春秀女45 歲許田妻
田先生男48 歲許陶淵明鄰居
注:* 為真實歷史人物。
片頭:
綿亙的廬山。
出片名:《陶淵明在柴桑》
字幕:
“公元前421 年春,時年57 歲的陶淵明結束在故里宜豐四載有余的留居,攜帶在宜豐創作的詩文與妻室翟氏回到廬山山麓——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柴桑區)……”
一家簡餐。
陶淵明酒興中,喊——“來酒也——”
阿雍搖晃酒具,“爹爹……沒酒了……”
陶淵明奪過阿雍手中的酒具晃晃, 又晃晃……他失望地,“沒酒了……”
阿端:“爹爹。讓你做官你不做……做了官不就有酒了嗎?”
翟氏臉呈無奈,欲言又止……
阿端:“爹爹,你不做官害一家子……更害你的五個兒子……”
阿雍:“阿端弟。不可以這樣說爹爹……”
阿端:“阿雍哥,我偏要說……”
翟氏:“阿端……”
阿端:“娘,別攔著我。我要說,阿舒、阿儼兩位哥哥雖然不是您親生,您也是疼他們的,可他們只能在九江碼頭扛大包…… 我和阿雍哥雙胞胎兄弟,平日打短工,夏天在廬山抬竹轎……若是爹爹在官場,我們四兄弟會是那樣賣苦力的嗎?”
翟氏:“可不是。眼下,也就是老五阿佟留在宜豐跟著他同年爹過得好一些……”
阿端:“爹爹,你還是去朝廷、去建康做官吧……”
陶淵明似無言以對……
阿雍:“爹爹。阿端說得對。爹爹還是去做官吧……”
翟氏:“夫君。兩個兒子說的,你該聽進去……去年冬,我們還在宜豐你老家的時候,劉裕皇上征你為著作佐郎,你猶豫不決。現在回到柴桑……家境如此,你還是就了征命吧……”
阿端:“爹爹。皇帝讓你做官,您可別再犯傻。當年丟掉彭澤縣令,就已經傻得可以了……”
阿雍:“阿端,不可以說爹爹傻……”
陶淵明似被觸……
阿端:“爹爹,有官不做,就是傻,就是傻……一根筋……”
陶夔與陶夫人交談。
陶夫人:“你那侄子陶淵明就是一根筋,不得轉……當今皇上劉裕再次起用他……可你那一根筋的侄子不賣帳,遲遲不就命……劉裕皇上可是大度……”
陶夔:“夫人啊,癥結也許還就在劉裕皇帝身上……”
劉裕與周丞相在議事。
周丞相:“皇上。陶淵明遲遲不來朝廷赴任,原因恐怕還在您身上……”
劉裕:“寡人身上……周丞相何出此言?”
周丞相:“陶淵明29 歲出仕,任江川祭酒,任職不久,辭之。江州府再召主簿,不就。隆安四年,36 歲的陶淵明做了恒玄幕僚。次年冬,陶淵明母親孟氏逝世,陶淵明回家服喪……其后都督江州、荊州兩州刺史,實權派恒玄謀反篡晉稱帝。元興三年,陛下時為徐州刺史,起兵討伐恒玄,恒玄滅亡。陶淵明奪情做了您的參軍……”
劉裕:“停停停……已經成過往了,說這些有意義嗎?”
周丞相:“有。陛下難道不認為陶淵明是上過恒玄的賊船……甚至參與過謀反……”
劉裕:“這個……沒有實據……寡人不曾在意過……陶淵明做建威將軍、江州刺史劉敬宣的參軍,不久去職。他叔叔陶夔朝廷說情,寡人其時還為陶淵明美言, 促成陶淵明擔任彭澤縣令……”
周丞相:“可陶淵明只干了83 天,便掛印辭官……”
劉裕:“陶淵明說不為五斗米折腰……”
周丞相:“這或許是托辭……事實上,桓玄謀反,陶淵明自認為無法撇清……像一坨烏云籠罩頭上,誰要提起,無論是與非,傾盆大雨即至……陶淵明一直處在戰戰兢兢的不安中……”
劉裕:“周丞相是這樣看待陶淵明的……可寡人念及陶淵明有才華,決意要征他為著作佐郎……”
周丞相:“可是,陶淵明就與不就征命,犯難……他,忐忑不安……就命難,不就命也難……微臣猜度,陶淵至今在柴桑仍然是在兩難的選擇中……”
劉遺民與陶淵明半依半躺在大石上。
陶淵明:“劉兄,你說我該怎么選擇?桓玄那朵烏云在我心頭久驅不散……我渾身是嘴去辯解也辯解不清楚……實話實說,我確實不知道桓玄有謀逆之心,更不可能參與謀逆……”
劉遺民:“好像也沒有人非議過此事吧……要不然,當今皇上劉裕會下詔書征你為著作佐郎……”
陶淵明:“劉兄做過柴桑縣令,爾后成了廬山隱士,灑脫自在……令人羨慕。我陶淵明即便撇去桓玄那朵烏云不論,此回若是就成皇命,再進官場,做隱士是可望而不可及了……”
劉遺民:“我知道,你彭澤辭官,耕隱柴桑做隱士,那是半隱或者干脆說是假隱,因為你猛志逸四海的根還在……還希望有大濟蒼生之可能……”
陶淵明:“知我者,遺民兄也……可,漸漸,漸漸我就變了……56 歲那年,劉裕稱帝,宋朝成立,我已無心國事,改名為——陶潛,便有徹隱的意味了……”
劉遺民:“今日你我都喝了些酒。廬山虎爪崖這塊大石頭是你我多次酒后暢談的見證。今日之議尚無結論……淵明賢弟,你到底就不就征命……”
陶淵明:“我陶淵明何德何能……感恩皇上劉裕皇恩浩蕩……遺民兄,你給個決斷吧……”
王宏與王弼說事。
王宏:“王弼。聽說陶淵明從宜豐回到柴桑了……”
王弼:“是的,他陶淵明是讀書人,又在官場五度為官, 應該懂得該來拜訪江州刺史才是……可,到現在陶淵明也沒來……”
王宏:“沒來……就請他來嘛……王弼,我修書一封,你到柴桑專送,有請柴桑隱士陶淵明。”
春秀與桃花在起春酒。
桃花:“娘。春酒好香啊!”
田先生聞香而來,“好香的春酒呀……”
春秀:“老田,一會讓桃花給隔壁鄰居陶淵明先生送些去……”
田先生:“春秀賢惠, 我也正有此意。好,好,甚好。哎,聽陶先生的娘子說,淵明先生前些年在宜豐寫過不少詩文。桃花,你送酒去的時候,問問淵明先生可否借些來,拜讀拜讀……”
桃花:“好的。爹爹,我也想看看哩……”
田先生:“你,你才識幾個字……能看懂你陶伯的詩文……”
桃花:“爹爹是教書的先生,你識字呀。你看得懂陶伯的詩文,可以教女兒我嘛……”
陶夔下朝歸來。
陶夫人迎接。
陶夔:“下朝前,周丞相問我,你侄子陶淵明為何還不來就命,再拖延下去,便有抗旨之罪了……嗐,我那侄子,什么腦筋……”
陶夫人:“什么腦筋,一根筋唄。皇上不計桓玄之嫌,寬容大度……他倒好,不怕擔著抗旨之罪,貓在柴桑,移不開腳步……真是不識抬舉……”
陶夔:“夫人恐怕這么簡單論斷……前許,淵明托人送來他在宜豐寫的詩文,我細心地看了,侄兒淵明有心思,有心結……”
陶夫人:“我也看了,可沒看出他有什么心結……尤其是他和桓玄那一段……”
陶夔:“那一段。詩文沒有明說……淵明的詩文寫得已然不錯,當中的暗喻是有的……淵明心中到底想些什么……近日向朝廷告假,我去柴桑一趟,見見侄子……”
陶夫人:“不光是見見,要好好勸勸。飽學之士,五度為官,陶淵明不應該一根筋……”
陶淵明在撫——無弦古琴……
陶淵明沉浸在撫琴無聲的玄妙境界里,口中喃喃。“何勞弦上聲,何勞弦上聲……”
翟氏:“這張古琴是我的陪嫁之物……家道不興,夫君拆了弦來撫……天下也就你陶淵明能如此……嗐。不說這個了。說正事,著作佐郎那個官,夫君還到底做不做……”
陶淵明看了看翟氏,沒有作答,繼續撫琴……
陶淵明有口中依然喃喃… … “ 何勞弦上聲……何勞弦上聲……”
田家父女在看陶淵明的詩文。
桃花:“哇!陶伯在宜豐寫那么多呀……《歸園田居》五首;《擬古》九首;《飲酒》20 首;《五柳先生傳》;《連雨獨飲》……爹爹,可開眼界了……”
田先生:“我也大開眼界……”
桃花:“爹爹,我還真看不懂……”
田先生:“我也看不大懂……給你陶伯打個招呼,我抄錄下來,慢慢研讀……
桃花:“爹爹。你說怪不怪,陶伯那么有才,寫那么多詩文。可陶家的兒子好像沒有一個喜歡文墨……那阿雍、阿端雙胞胎,人長得秀氣,卻心甘情愿干苦力,為人抬竹轎……”
春光溶溶,百花爭艷。
王宏與眾家人賞花,歡笑歡談中……
王弼在打理花草。
王宏:“王弼,庭院花草打理得不錯,做家丁還搞園藝,好,一會打賞你。”
王弼:“多謝,多謝老爺,您是我的長輩,打賞一句獎勵的話就可以了……”
王宏:“是吧。哎,對了。王弼,你專程去柴桑給陶淵明隱士送信已有時日,可淵明先生不但人沒有到江州郡府來,信也不復……”
王弼:“那個陶淵明,柴桑人都說他一根筋……”
王宏:“一根筋,何意?”
王弼:“轉不過彎來唄……”
王宏:“轉不過彎來……轉什么彎……”
王弼:“我也說不清楚,聽說的……”
王宏:“先不說這個。我王宏再修書一封,你再去一趟柴桑……”
王弼:“大人有那個必要嗎?您是堂堂江州刺史,陶淵明是個落魄的文人……”
王宏:“哎哎哎……可不許說淵明先生是落魄的文人……”
陶淵明田先生等鄉鄰在此一游。
田先生:“此處謂之斜川,地名古怪,景致倒是不錯……”
陶淵明:“是的是的。這斜川景致好……今日,天氣亦好……啊,田先生,我似乎有點詩意了……咱們回柴桑去罷……”
王宏辦公狀。
王弼似置氣來到,“老爺。”王宏:“辛苦了。見著陶淵明先生了嗎?”
王弼氣嘟嘟地,“見著了……”
王宏:“王弼。你好像在生誰的氣……”
王弼:“生誰的氣……生陶淵明的氣……”
王宏:“生淵明先生的氣,卻是為何?”
王弼:“見著陶淵明,他莫名其妙撫著一張無弦的古琴……”
王宏:“無弦的古琴……”
王弼:“是的。我管它有弦沒弦……我說,陶先生,這是我們家老爺江州刺史王宏大人給你的第二封信……老爺,你說陶淵明什么態度……”
王宏:“什么態度?”
王弼:“他撫琴的手不停,撇著嘴說,吾性不狎世,豈敢與刺史大人攀交……什么人哪,如此不識抬舉……”
王宏:“不能說不識抬舉,淵明先生五度為官,最終彭澤掛印辭官……性不狎世,是不隨附世俗,或者可以說是不巴結官場的意思……淵明先生現在是隱士,他把我對他的景仰誤會為攀附官場,于是兩度拒邀……我曾經為淵明先生的《歸去來兮辭》所傾倒,字字珠璣,文采翩翩。淵明先生是文人,是詩人……也罷,淵明先生不來江州,我去柴桑……”
王弼:“老爺要去柴桑,九十里路咧……”
王宏:“九百里也去。我此生就是喜歡敬慕賢才,樂交名士。給我準備,明日便去柴桑拜訪陶淵明隱士。”
陶淵明與田先生在對飲。
田先生:“先生與做過柴桑縣令的劉遺民,通儒、道、釋三學的學者周續之為廬山三隱士,聲名遠播……我少讀詩書,只知道隱士清高……大膽問先生一句,是本性清高還是故作清高……”
“這個……”陶淵明正欲作答……
“讀不懂,讀不懂……”應聲,桃花來到。
田先生:“有客人在此,桃花不可以大喊大叫……什么讀不懂……”
桃花:“陶伯寫的《游斜川》,讀不懂……”
田先生:“你讀不懂,我還沒讀懂哩。所以暖了壺酒,請先生解讀……來來來,正好,給你陶伯續酒……”
桃花續酒,“陶伯,您呀,多寫點那個《歸園田居》里說的那個——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巔;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噢,噢。還有《飲酒》里面寫的那兩句——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最好,又好懂又好記……”
陶淵明聞言不禁哈哈大笑,“是吧,是吧……
桃花就喜歡那些詩句……”
桃花:“是的,陶伯。哎,陶伯,我家有座桃花園,現在是春天,桃花開著,一片火紅……我陪您去瞧瞧,保管陶伯能寫出又好懂又美妙的桃花詩來……噢,對了。我的名字就叫桃花……所以特喜歡桃花……”
陶淵明:“巧了。桃花呀,你陶伯我姓陶,雖然不是桃花的桃,陶、桃同音,我也特喜歡桃花……”
桃花:“太好了。明天我就陪陶伯看桃花,叫上阿雍、阿端兩位哥哥一起看桃花……”
陶淵明欣賞。
略遠處,阿雍、阿端藏在桃林中……
桃花端只酒爵跟在后面,時不時遞上,“陶伯,來口酒吧……”
陶淵明接過,“來酒也!”痛飲一爵……
桃花:“陶伯,桃花好看嗎?”
陶淵明:“你是說你,還是說桃樹上的桃花……啊,陶伯糊涂了……好看,好看,你和桃樹上的桃花都好看……來酒也——”
陶淵明上又飲一爵,漸入佳境……似有所觸……“桃花,美不勝收的桃花……哎,桃花,來意思了,我回去寫桃花的詩去了……”說畢,離去……
“桃花,我們來了——”
應聲阿雍、阿端抬著竹轎出現在桃花面前。
阿端:“桃花,上轎!”
桃花:“你們……上轎干什么?”
阿雍:“嘗嘗坐轎的滋味嘛……”
桃花:“舒服嗎?”
阿端:“桃花。我們這竹轎可是有錢人才坐得起的……”
桃花:“我沒錢,我不坐。”
阿端拽過桃花,強按坐下,“你坐轎,不要錢,抬你到陶家做新娘去……哥,起轎——”
桃花:“我下來,我下來……”
二人抬竹轎……
桃花喊著,陶氏兩兄弟故意晃著……
阿端:“新娘子,可坐穩啰……”
三人嘻戲在桃園,青春浪漫,煞是有趣……
備好一缸酒加上其它臘味成一擔,搬上馬車。
王宏登車,王弼駕車。
王宏:“啟程,前往柴桑,拜會詩人陶淵明……”
陶淵明耕田,趕牛扶犁……
阿雍、阿端亦在農事中……
劉裕與周丞相議事……
劉裕:“周相國的意見是要治陶淵明征命不就的抗旨罪……不不不……對其它人或許可以,對陶淵明……”
周丞相:“陛下的尊意……”
劉裕:“再下詔書給陶淵明。”
陶淵明與王宏在飲酒。
陶淵明:“承蒙王大人禮賢下士……”
王宏:“淵明先生錯矣!先生曾經做過當今皇上的參軍,豈可稱為下士……來,我再敬先生一爵……”
“好!”陶淵明痛快飲罷,“不知王大人今日光臨寒舍,有何尊意?若是勸官……就此止酒,多余的酒帶回江州……”
王宏:“先生誤解。我此來是與先生談詩喝酒……當年你的《歸去來兮辭》,令我禁止心旌搖動,贊嘆不止……故此,今日登門拜訪,喝酒談詩……”
陶淵明:“如此,甚好。實不相瞞,前幾年在宜豐故里寫了些詩文。大人若不嫌棄,我讓內人謄抄一份請大人指教……”
王宏:“不可以說指教,也不敢指教……先生佳作,先睹為快,先睹為快……”
一家晚餐。
田先生:“可了不得呀……江州刺史親自到隔壁陶先生家去了……”
桃花:“爹。刺史,多大的官呀……”
田先生們:“多大的官……管江州一個州,七八縣哩……”
春秀:“那刺史一來,往后他陶先生就不用種田了……”
陶淵明率一家插秧……
王宏夜讀陶淵明宜豐作品《擬古》……
他自語:“《擬古》,好古怪的詩名……淵明先生真意何在?”
田先生挑燈在看陶淵明的《五柳先生傳》……
桃花來到:“爹爹。這么晚了,還在看陶伯的詩文呀……”
田先生:“桃花。你陶伯的詩文,越看越想看,可越看越迷糊……你看,這篇《五柳先生傳》,開篇第一句便是——先生不知何許人也,亦不如其姓字……”
桃花:“那是陶伯不知那先生是誰?”
田先生:“不知先生是誰,你陶伯又寫那位先生……那先生會是誰?”
桃花忽閃著雙眸,似乎發現地,“爹爹,該不會那先生就是陶伯吧……”
陶淵明與翟氏割稻。
阿雍、阿端二人抬竹轎。
竹轎上半躺著闊太太。
王宏一字排開陶淵明宜豐所作詩文——《歸園田居》五首;《擬古》九首;《飲酒》二十首;《五柳先生傳》;《連夜獨飲》。
王宏踱步自語,“研讀淵明先生宜豐作品,應該是先生在寫他本人的身世、閱歷,寫他的所感所嘆……可是,卻包裝得非常好……田園詩必是在寫田園……”
翟氏在縫補。
田先生與陶淵明在飲茶交談。
田先生:“陶兄宜豐詩文,我已粗讀、選讀、精讀三遍不止,越讀越是云里霧里,不得真諦……但隱約感覺,陶兄似乎就是在寫自己……”
陶淵明:“然也。實不相瞞田先生,我陶淵明此生若無跌宕起伏,或許真的寫不出那些東西……”
田先生:“是吧。剛才我那么說,陶兄不介意吧……”
陶淵明:“不介意。也不必介意……我29 歲出仕做了江州祭酒;36 歲做了兩州刺史桓玄的參軍;桓玄篡晉滅亡,40 歲我做了當今皇上劉裕的參軍;不久又做過江州刺史劉敬宣的參軍,41 歲做彭澤縣令83 天……而后與劉遺民、周續之三人為友,耕隱柴桑。人稱廬山三隱士……52 歲回宜豐老家留居四年多,今春回到柴桑……一生行止,感慨良多……眼下57 歲,已近花甲了……”
田先生:“可先生似乎不老……”
陶淵明:“老啰,心老啰……啊呀,一口氣跟你田先生說了那么多,聽煩了吧……”
田先生:“哪里,哪里。不煩,不煩……還想聽聽陶兄在宜豐如何能寫出那么多的詩文哩……”
陶淵明:“想聽嗎……你去取壺酒來,今宵與你談個透……”
翟氏喊:“阿雍,衣服補好了……”
阿雍來取衣,“娘,多謝了……”他囁嚅著,“娘,我想給你說,說件事……”
翟氏:“說吧,怎么還結結巴巴地……”
阿雍:“不太好意思……”
翟氏:“不好意思,就不說了……回你房間去,我還要給阿端補衣服哩……”
阿雍:“我說,我說……”他附在翟氏耳畔,小聲地紅著臉,“娘。我喜歡桃花,想娶她做老婆……”
陶淵明已有醉意,“我說,田,田先生……你,你問的,宜豐,宜豐詩文……我說了,說了許多,許多……你都聽,聽明,明白了嗎……”
阿端穿上翟氏縫好的衣衫,“謝謝娘。”
翟氏:“不謝。等我老了,有孝心就行。”
阿端:“娘,阿端肯定做得到。不過……”
翟氏:“不過什么……”
阿端:“我有孝心是一方面,還得有個有孝心的媳婦……”
翟氏:“那倒是。你找個老婆一定要有孝心……”
阿端:“娘。你看隔壁的桃花怎么樣……”
翟氏驚訝,“啊!”
阿端:“怎么了,娘不喜歡桃花……”
翟氏:“不是我不喜歡桃花……是你哥剛才在這說,他也喜歡桃花……”
王宏與王弼說事。
王宏:“讀了幾遍淵明先生宜豐詩文,有些地方還是不求甚解……王弼,備上好酒,明日去柴桑,再訪陶淵明。”
陶淵明納涼。
翟氏為陶淵明打扇。
翟氏:“夫君。你說話呀,阿雍、阿端哪個娶桃花合適……”
陶淵明:“倆兄弟都喜歡田先生的千金桃花……”
翟氏:“可不是。婚姻之事,父母之命。太為難了……我,選不了。夫君,你定……”
陶淵明:“我也定不了……”
翟氏:“夫君是陶家一家之主,何以說定不了……”
陶淵明:“阿雍、阿端雙胞胎,今年都24 歲了……男大當婚,早該婚娶了……可現在陶家寒門拮據……暫且,貧不議婚……”
田先生們研讀陶淵明宜豐詩文《連夜獨飲》……
桃花為父打扇。
桃花:“爹爹。那天晚上陶伯差不多給你講了一個通宵,你全部弄懂陶伯的詩文了吧……”
田先生:“半知半解……你陶伯的詩文往往都是話中有話,弦外有音……真正的意思往往還就在弦外……你陶伯學問高呀……”
桃花:“陶伯學問高……說起來我都想不通,怎么阿雍、阿端倆兄弟就沒有一個識文斷字的……”
田先生們笑笑:“桃花,我和你娘看你和陶家倆兄弟很玩得來……要是其中有一個識文斷字,你愿意嫁到陶家去嗎?”
桃花羞澀,“爹……”
田先生:“男大當婚,女大當嫁,你今年18歲了,可以談婚論嫁了嘛……”
桃花:“可阿雍、阿端沒有一個會文墨的呀……”
田先生:“那就免談了……”
桃花:“不過雖然那樣,我還是蠻喜歡陶家倆兄弟的……”
田先生:“那好。爹爹開明,我不在乎陶家貧寒。你選一個,我讓陶家來提親……”
桃花心聲:“阿雍、阿端……我選誰呢?”
阿雍、阿端竹轎抬陶淵明。
陶淵明:“不抬了,不抬了……我下來走,你倆兄弟太累了……”
阿雍:“孝敬爹爹,享受享受……”
阿端:“改天,也讓娘坐坐竹轎上廬山,享受一番……”
陶淵明:“甚好。阿雍、阿端有孝心……子孝父心寬……”
一家夜餐。
春秀:“我與你爹爹希望你嫁到陶家去,你趕緊在阿雍、阿端倆兄弟之間選一個……”
桃花:“我真沒法選……阿雍、阿端倆個我都喜歡……”
田先生:“那……不急,不急。桃花呀——你可一定要睜大眼睛,選上你最滿意的,做你的丈夫……”
劉遺民與陶淵明休閑于此。
劉遺民:“讀過你的兩首酒詩——《述酒》、《止酒》,頗知陶賢弟的心思……”
陶淵明:“遺明兄,直說了吧。皇命不就,官場不入,效法劉兄,真隱柴桑……大濟蒼生,從此休矣……”
劉遺民:“賢弟果真如此么……”
陶淵明:“不入世,不為官,不等于不念及黎民百姓……近期,我總在夢中琢磨,若是有一個歌舞升平的太平盛世,天下百姓會是如何?”
劉遺民:“夜有所夢,日有所思……賢弟,大濟蒼生之念不滅,難得呀……”
陶淵明:“青年時,仗劍游四方。去過連云港一個洞中天,入得洞門,有桃花可賞。村落中百姓生活在那里,似乎無憂無慮……后來又到了湖南苗族,那苗人似乎很是平等……前些年回到老家宜豐,平靜安寧中似乎也見到連云港的景觀……這些東西老在我的腦際中轉呀轉……不瞞劉兄。我很想把那些景象寫成個什么……”
劉遺民:“是吧。那,我期待賢弟的佳作……”
阿雍、阿端準備抓閹。
阿雍:“阿端,不抓閹了。你喜歡桃花,哥讓你,哥退出……”
阿端:“不。哥,你喜歡桃花,我讓給兄長,弟弟我退出……”
桃花對鏡頭顧影……
桃花的心聲:“選阿雍……”她搖搖頭……“選阿端……”她亦搖頭……“選阿雍……”復又搖頭……“選阿端……”似乎又是搖頭……
春秀早已來到,靜觀之……“桃花——”
桃花:“啊!娘……”
春秀:“我看你的頭搖過來搖過去,是不是陶家倆兄弟,阿雍、阿端……阿端、阿雍……太難選了……”
桃花:“娘……我……”
備好的冬酒冬衣。
王宏交往王弼,“已是寒冬。你前去柴桑一趟,代我問候淵明先生。辛苦你了。”
王弼:“老爺客氣,不言辛苦。”
王宏:“若是淵明先生有新作,抄來拜讀。”
大雪紛飛。
陶淵明在寫作……
阿端:“爹爹,想寫什么?”
陶淵明:“阿雍,阿端。爹爹在老家宜豐做過好幾回桃花源的夢……”
阿雍:“桃花源……爹爹,好美,是個什么地方嗎?”
陶淵明:“是的。”
阿端:“那是個什么樣的地方……爹爹說來聽聽……”
陶淵明無限向往地,“那是,那是一個很美很美的地方……來酒也!爹爹寫給你們看……”他隨即揮筆——
頓見標題——《桃花源記》……
陶淵明喊:“來酒也!我要做一篇大文章……”
阿雍研墨。
阿端取來酒遞酒給陶淵明……
陶淵明一飲而盡……
隨即,陶淵明寫著并吟誦——“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
寫至此,陶淵明的眼前化出一片桃林……
陶淵明喊:“來酒也——”
翟氏續酒而來。
阿端遞上:“爹爹,酒來也!”
陶淵明復又一飲而盡,揮筆續寫、續念——“狹岸數百步,中元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
陶淵明繼續揮毫遣興……寫至得意處,喊一聲“……來酒也!”喝爵中酒,再吟——“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垂髫,并怡然自樂……”他又喝爵中酒,“樂,樂……怡然自樂……我陶淵明寫《桃花源記》,也怡然自樂……”他執筆嚎喊,“來酒也!我要寫,寫夢里的桃花源……我在寫,寫《桃花源記》……我要樂,我要怡然自樂……來酒也——”
至此,主題歌起。(歌詞待作)
陶淵明所寫演化成《桃花源》畫面。
主題歌聲中,呈現無比美妙的——桃花源勝景……
字幕:
“公元421 年,東晉詩人陶淵明心中的世外桃源在江西九江柴桑訴諸筆端,成《桃花源記》,影響深遠,深遠……”
二〇二四年十二月六日
作者簡介:
樊蔚泉,江西遂川縣人,(藝名:阿圈)。國家二級電視導演/ 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會員。(電視作品獲獎項60 個,其中一等獎10 個);
創作江西歷史名人系列電影劇本30 部(含微電影6 部);
創作蘇東坡電影劇本三部曲《黃州蘇東坡》、《惠州蘇東坡》、《儋州蘇東坡》均在《當代作家》發表,填補國內空白;( 《坡》劇分別獲“當代作家杯”文學藝術大賽一等獎、一等獎、特等獎。);
電影劇本在國家中文核心期刊《電影文學》發表11 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