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時代浪潮中,科技已成為驅動農業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力量。前不久,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加快建設農業強國規劃(2024~2035年)》為全國農業科技發展指明了清晰方向。近年來,山西省積極響應國家號召,深入踐行科技興農戰略,在這片古老的三晉大地上書寫著科技助力農業發展的生動篇章。
政策引領,精準錨定農業發展航向。省委、省政府積極探索產學研用協同創新模式,圍繞農業產業需求,廣泛征集技術難題,梳理出涵蓋現代種業、智能裝備等多領域的重大技術需求清單。在種源安全保障上,加速培育晉系農作物和畜禽優良品種;針對丘陵山區農機裝備研發困境,成功研發出一批適應復雜地形的農機具。比如長治市襄垣縣仁達機電設備有限公司的玉米收獲機械,憑借獨特設計解決了“行路難”“作業難”問題,極大提升作業效率。這一系列舉措,推動了農業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協同發展,與國家強化農業科技創新體系建設的規劃相契合。
種業創新,筑牢農業發展堅實根基。種業是農業的“芯片”,是農業科技創新的核心。山西省大力推進種業創新攻關行動,啟動多個國家重要特色物種和省級育種聯合攻關項目,建立種質資源共創共享機制,加速優良品種選育。在此過程中,山西種業成績斐然,斬獲眾多植物新品種權,審定登記大量優良品種,“太行云牛”“山晉黑豬”等自主培育品種也嶄露頭角。這不僅響應了國家種業振興行動,致力于實現種業科技自立自強、種源自主可控,更為農業可持續發展注入了強大動力。
人才支撐,激活農業創新源頭活水。山西省積極探索構建全方位農業科研人才激勵機制,從人才引進、培養到創新團隊建設、平臺搭建,全方位打造一流人才發展環境。依托科創平臺和重大項目,凝聚鍛煉大批農業科技人才與團隊;省級層面重塑產業技術體系,遴選科研推廣專家,為農業全產業鏈提供堅實人才保障。同時,通過定向培養公費農科生、培訓基層農技人員、招募特聘農技員等方式,壯大科技推廣人才隊伍,構建完善農技推廣網絡,確保農業科技成果有效轉化應用,與國家加強基層農技推廣隊伍建設的要求高度一致。
成果轉化,暢通科技興農“最后一公里”。山西省積極搭建成果轉化平臺,促進創新鏈與產業鏈深度融合。省農業農村廳聯合山西農業大學舉辦成果轉化活動,眾多農業新品種成功推介簽約,彰顯科研成果市場價值。此外,借助農業綜藝節目創新宣傳形式,如《快樂的田野》讓脫口秀演員走進農田展示有機旱作農業技術,既宣傳科技成果,又提升“晉字號”農產品品牌知名度,推動科技成果以更親民的方式走向市場,加快農業科技成果轉化速度,實現科技與農業產業的緊密結合。
盡管山西省在科技興農方面取得了顯著成績,但也面臨一些挑戰。隨著山西省持續優化政策環境,投入力度的加大,人才培養和成果轉化的加強,相信在科技的有力賦能下,山西省農業定能持續奏響高質量發展新樂章,為農業強國建設和鄉村振興戰略目標的實現貢獻重要力量,在三晉大地上繪就農業農村現代化的壯美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