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黑龍江考察調研期間首次提出“新質生產力”這一重要概念,它代表了先進生產力的演進方向,是由技術性革命突破、生產要素創新性配置、產業深度轉型升級而催生的先進生產力質態。新質生產力作為一種先進的生產理念和模式,其核心在于通過科技革命、知識創新和組織變革等方式,推動生產力要素的優化重組與質量升級。當這一理念投射到學前教育領域,不僅成為學前教育改革的內在訴求,也是推進教育現代化、實現“幼有所育”目標的重要路徑,對幼兒教師發展具有深遠影響。
新質生產力作為先進生產力的具體體現,首先反映在教育技術的革命性突破上,隨著信息技術、人工智能等現代科技手段在學前教育領域的應用,如數字化教學資源庫、智能輔助教學系統、在線家園共育平臺等,極大地提高了保教工作的效率和質量,同時也對教師的專業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其次,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之一是人才,這意味著在學前教育領域必須培養一支具有先進教育理念、扎實專業素養、掌握創新教學方法的高素質幼兒教師隊伍,以有效應對數字時代的教育挑戰。新質生產力還表現在學前教育領域課程體系與教學方法的根本性變革上,這種革新立足于全人教育的理念,通過跨領域融合,緊密貼合幼兒生理、心理發展的獨特規律及其實際需求,重塑課程架構與教學實踐,如游戲化學習策略、情境式教學法、項目式學習等,讓學習過程充滿趣味與探索的同時,促進幼兒綜合能力的均衡發展。最后,政策支持與制度創新也是推動新質生產力發展的關鍵要素,如優化資源配置、提高幼教投入、完善教師資格認證體系、強化幼兒園評估與督導機制等,為學前教育的新質發展提供有力保障??傊?,在學前教育領域內,“新質生產力”意味著從教育理念到教育實踐、從教育技術到教育環境、從師資隊伍建設到社會協同育人等方面的全方位、深層次變革與創新。
隨著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等前沿科技逐步滲透到學前教育領域,要求教師具備較高的信息素養和數字化教學技能,能夠有效利用智能化的教學系統開展個性化教學,同時對數據分析結果進行解讀,以輔助教學決策和兒童評估,這對幼兒教師薄弱的教育技術能力來講是一個重大考驗。當前的教師培訓與發展體系尚不足以快速有效地幫助廣大幼教工作者完成這一角色轉變,尤其是在觀念更新、技能升級以及研究能力培養等方面存在明顯的短板,使得師資力量在面對新質生產力帶來的變革時顯得力不從心。
首先,幼兒園課程內容不再局限于教師的“參考用書”,而是圍繞兒童的興趣點和社會生活情境進行動態構建。教育工作者需通過觀察、評估和分析幼兒的行為特點、興趣偏好和內在潛能,將這些個性化元素融入到課程內容中,形成具有針對性的教學資源庫。其次,新的學前教育理論倡導采用項目式學習、探究式學習、游戲化學習等現代教學策略,鼓勵幼兒主動參與、積極探索和合作交流。最后,課程體系的創新設計還需充分利用現代科技手段,如數字化教育資源、虛擬現實技術等,創設豐富的情境性、互動性和體驗性的學習環境,這對幼兒園硬件設施是一大考驗。
當前教育資源的有效整合與高效利用不再僅僅停留在傳統意義上的物質資源層面,而是擴展到包括數字化教學設備、優質師資力量、教育理念更新等在內的全方位教育資源范疇。首先,如何確保數字化教學設備跨越城鄉鴻溝和區域差距,在所有幼兒園中得以均衡分配并被充分有效利用,成為一項亟待解決的難題。其次,由于地區經濟差異、職業吸引力不均等因素,導致優質師資分布呈現出明顯的非均衡性。最后,教育資源還需要做進一步深度革新,現在幼兒園普遍倡導尊重兒童個性,這就意味著教育資源必須根據幼兒個體差異進行配置,而如何精準靈活地配置資源,對教師而言又是一大挑戰。
傳統的教師能力評價體系往往基于標準化、量化和結果導向的單一維度進行衡量,這在一定程度上忽視了新質生產力所強調的教師專業素養多元化、教育過程情境化以及創新能力培養的重要性。同時,評價制度也在呼喚更全面、靈活且具有激勵性的評價方式,形成動態、立體化的評價網絡。而在政策層面,現行的學前教育政策法規體系尚未充分適應新質生產力對教師保教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如何在政策層面上明確、細化新型教育教學理念和技術在保教實踐中的應用規范及標準是一項艱巨的任務。
為了強化信息技術培訓,幼兒園應建立常態化的教師信息技術培訓機制,聘請專業名師教授幼兒教師們如何正確使用各種數字工具和軟件,如AI大語言模型、智慧教育軟件和在線協作工具等,幫助教師自己從繁瑣的事務性工作中解放出來,專心教科研工作。此外,幼兒教師自己還可以通過參與數字化教學資源庫建設、自主使用智能輔助教學系統和在線家園共育平臺互動等來提升自己的信息素養和數字化教學技能,從而提高教學效率和質量,實現個性化教學。
在新質生產力背景下,課程創新成為提升幼兒園教育質量的關鍵,課程內容應當圍繞兒童的興趣點和社會生活情境進行動態構建:第一,通過觀察、評估和學習分析工具追蹤幼兒的行為特點、興趣偏好和內在潛能;第二,基于觀察結果,通過項目式學習,讓兒童圍繞一個真實的問題或挑戰進行深入探究;第三,利用數字媒體工具,讓兒童創作自己的故事,結合圖像、聲音和動畫,提高他們的表達和敘事能力;第四,使用社交媒體平臺收集兒童和家長的反饋,實時更新課程內容以滿足他們的需求和興趣。當然,如果條件允許,也可以開發或利用現有的游戲化學習平臺,將課程內容轉化為游戲任務和挑戰,通過積分、等級和獎勵系統激勵兒童的學習。
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是前提,考慮到城鄉和地區差異,政府或教育機構可以推出智能設備租賃計劃,讓鄉村幼兒園能夠以較低的成本獲取必要的數字化教學設備,確保所有幼兒園都能獲得必要的技術支持?;蛘呓⒁苿訑底纸淌翼椖?,配備必要的數字化教學設備,定期巡回服務偏遠地區或資源匱乏的幼兒園,確保這些地區的幼兒也能享受到高質量的數字化教育資源。師資流動和資源共享是提高教育質量的關鍵,目前很多幼兒園都加入到本地的共同體聯盟,線下活動豐富,線上平臺建設滯后,建議共同投資搭建數字教育資源庫、在線評教與云課堂,匯集優質教育資源,通過云端技術實現資源共享。
教育政策的細化是確保其在教育實踐中得到有效執行的前提。例如,制定詳細的幼兒教師數字培訓計劃、數字化教育資源的使用指南以及家園共育的具體實施方案等。教育部門還可以聯合高校重點實驗室開發智能政策指導系統,通過算法分析教育數據,為教育政策的制定和調整提供數據支持,確保政策更加精準有效。同時,建立政策執行的透明度機制和政策影響實時追蹤系統,通過區塊鏈等技術確保政策執行過程的公開透明,監測教育政策實施效果,增強公眾的信任度。數智時代,數字技術的進步讓教育政策更加精準地滿足教育實踐的需求,也為教育評價提供更有效的工具和框架,極大地促進了教育的持續創新和發展。
盡管新質生產力為幼兒教師專業發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與廣闊前景,但如何有效對接新質生產力的要求,克服諸如數字化教學工具應用不均衡、優質師資力量培養滯后、評價體系未能適應新質生產力特征等難題仍然值得我們做進一步探索。在這個充滿變革的時代,只有把握機遇、勇于面對挑戰,我們才能在未來教育的道路上走得更遠、更穩。
基金項目:教育部第三批國家級職業教育教師創新團隊立項建設成果、貴陽市高層次創新型青年社科文藝人才資助項目(筑宣發電[2019]109號)。
(作者單位:貴陽幼兒師范高等??茖W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