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交東村位于廣西防城港東興市江平鎮,距離東興口岸2 2公里。交東村的歷史可追溯至5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村內的社山貝丘遺址是廣西壯族自治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交東村悠久歷史的見證。遺址中出土的蠔殼、泥蚶、白螺等先民遺物,揭示了古人類依海而居的漁獵生活方式。先秦時期,交東村所在的防城港市境屬百越之地,后歷經秦代象郡、南越國、明清移民潮等歷史變遷。村內聚居著漢、京、壯、瑤等民族,形成多民族和諧共居的文化傳統。
交 東 村 地 處 北 部 灣畔,三面環海,自然與人文景觀交織,擁有多處特色鮮明的景觀。
貝 丘 遺 址 公 園 : 以古人類生活場景雕塑、時光隧道展示石斧、石刀等文物,再現新石器時代的文明印記。
紅 樹 林 生 態 保 護區:綿延海岸線的紅樹林形成獨特的濱海濕地景觀,是候鳥棲息地和生態科普基地。
田 園 詩 畫 與 藝 術 村落:稻田、木菠蘿樹、籬 笆 菜 園 構 成 田 園 風光,村內墻體彩繪以貝殼拼貼、漁民生活為主題,展現漁村文化。
特色民宿與生態休閑:如“山舍貝丘”民宿以青瓦磚墻、舊物擺件營造懷舊氛圍,觀景臺可俯瞰紅樹林與海上日落。
近年來,交東村通過“生態+旅游+產業”模式,實現從傳統漁村到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的蛻變。當地以文旅驅動方式,引入企業開發鄉村旅游區,建設貝丘酒店、民宿、研學基地,接待游客近4萬人,文旅創收有效助力鄉村振興。同時,當地依托特色農業優勢,推廣“紅姑娘”紅薯、紅樹林海鴨蛋等品牌,通過“農戶+合作社+公司”模式帶動農產品銷售,年銷售額超1 0 0萬元。村集體經濟方面,交東村發展6 0 0畝對蝦養殖產業園,采用溫棚高密度養殖技術提升產值,村集體經濟收入2023年達89萬元,2024年預計突破1 0 0萬元,并吸納8 0多名村民就近就業。
交東村通過多種方式促進鄉村振興,工作成效顯著,先后獲評“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廣西民族特色村寨”等稱號,成為邊疆民族地區鄉村振興的典范。
交東村以千年貝丘為根,以紅樹林為脈,以多元文化為魂,書寫了從遠古漁村到現代文旅勝地的華章。這里不僅是山海相擁的生態桃源,更是鄉村振興戰略下產村融合、民族共榮的鮮活樣本。未來,交東村將繼續探索綠色發展之路,讓歷史遺產與時代脈搏同頻共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