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從事車船柴油機制造和工藝技術研究的機加匠人,我堅守初心,不計代價、不計報酬、不畏艱苦,默默奉獻于兵器事業,用熱血和拼搏踐行軍工人‘心懷國之大者 打造強軍利器’的錚錚誓言……”新年伊始,山西柴油機工業有限責任公司高級技師、高級工程師端木學龍在采訪中對《科學導報》記者堅定地說。
始終堅守在發動機科研試制的最前沿,端木學龍深知自己肩負的使命重大。為滿足新時代國防裝備建設要求,他致力于突破柴油發動機重件結構的技術瓶頸。面對試制加工效率低、質量不穩定等難題,他毫不退縮,設計開發了眾多提質增效的刀具及工裝夾具,創新了多項數控加工新方法。他的努力使得發動機機體和氣缸蓋的試制效率大幅提升,一次交付合格率達到100%,為公司節約了大量成本。
工作20年來,端木學龍以廠為家、鐘愛學習,不斷精進自己的技術水平,多次出色完成多領域動力系統柴油發動機關重零部件各類技術難題、項目攻關。他先后榮獲“山西省國防科技工業勞動模范”“山西省五一勞動獎章”“山西省勞動模范”等,是山西省技能大師工作室、山西省職工創新工作室領辦人。
剛入職時,周圍的同事都已在各自領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初來乍到的端木學龍還摸不著頭腦,為了以最快的速度趕上大家,他主動延長工作時間,只為有更多的時間驗證加工參數、刀具、裝夾方式。在完成好本職工作的同時,他還擠出時間學習金屬、機械刀具、機械參數和行業軟件等相關專業知識。
功夫不負有心人。在日復一日的辛勤付出下,端木學龍的業務水平突飛猛進,不僅創新了許多數控加工方法,還設計開發了多套專用工裝夾具,并解決了多項發動機零部件的技術窄口及制造難題,為公司生產任務的圓滿完成、科研試制任務的有序推進提供了技術支撐。
“調噴器法蘭”是船用發動機關鍵零部件之一,該零部件因無法正常供貨,成為嚴重影響裝備生產的一道難題。2023年,端木學龍組織開展了“調噴器法蘭”自主可控數控加工工藝技術研究,連續作戰3個晝夜完成了磨削、銑削雙方案及配套工裝夾具的設計開發,又連續10天守在兩臺數控設備前,進行了130余次磨削、切削試驗驗證,創新了“以鏜/銑削代磨削”數控加工法,最終實現了該零部件制造工藝技術的自主可控。
“突破、突破、再突破!創新、創新、再創新!”這是端木學龍一直堅守的原則。近幾年,端木學龍分別以“工藝師”“項目負責人”等身份完成了“鋼鋁雙金屬鑲嵌孔系精密表面質量提升工藝攻關箱體雙金屬曲軸安裝底孔表面質量提升工藝攻關”等19項工藝技術攻關項目研究,形成2項公司“黨員創新工程”優秀案例,其中1項還被收錄到《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動力研究院有限公司黨員創新工程示范項目優秀案例》中。他還申報專利受理9項、授權5項,發表論文1篇。
作為創新工作室的負責人,端木學龍帶領團隊將“創新”作為發展動力,主動作為,敢于擔當。“我傳授給他們的是如何總結方法經驗和申報成果,幫的是他們解決問題的思路,帶的是讓他們知道今后努力的方向在哪里、重心在哪里。”端木學龍講述著自己在傳幫帶上的“套路”。近幾年,他所在的團隊廣泛開展各類技術創新研究,收獲了包括操作法、工藝方案、參數優化、成果轉化等在內的技術類成果50余項,受理專利15項、授權6項。其中多項研究使部分關重零部件的試制效率、質量實現了不同程度的提升,有效推動了相關科研項目的順利開展。
“不論‘頭銜’和榮譽有多少,我只知道作為一名軍工人,要履行好強軍首責,做到干一行愛一行,只要能為國防建設貢獻一份力量,就是我心所求。”端木學龍說。
本文圖片由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