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檢或者生病的時候去醫院,醫生經常會要求做一些影像檢查,比如X線、CT、磁共振(MRI)等。大家去做這些檢查的時候,心里難免會犯嘀咕:“這些有沒有輻射啊?”“會不會對身體有害?”“在候診區會接觸輻射嗎?”今天就來聊聊這些檢查到底是怎么回事,怎么能既查清楚病,又不用擔心安全問題。看完這篇,你就能放心大膽地去做檢查了!
放射檢查的輻射到底有多大?
很多人對放射檢查中的輻射問題感到擔憂。實際上,放射檢查中的輻射量是非常小的,通常遠低于對人體造成傷害的閾值。例如,一次胸部X線檢查的輻射量大約有0.1毫西弗特,與乘坐一次飛機所接觸的輻射量相當,而人體每年接受的來自宇宙射線和地面放射性物質的天然輻射量就約為2.4毫西弗特。因此,偶爾進行一次放射檢查是不會對人體健康造成顯著影響的。另外,放射科的墻壁、門和窗戶都使用了特殊的材料來阻擋輻射。因此,在候診區等待時,不會受到任何輻射的影響。
另外,并不是所有的檢查室都有輻射。例如,MRI檢查室就沒有輻射,因為它使用的是磁場而不是X線。此外,超聲檢查也沒有輻射,因為它使用的是聲波。只有進行X線、CT等檢查時,才會產生輻射。而且,這些輻射通常是局部的,只局限于檢查部位,不會擴散到整個房間。
根據我國現行輻射防護的基本劑量限值規定,一般建議一年內放射檢查的次數不超過3次。這一建議基于對人體輻射安全的考慮,以確保不會超過50毫西弗特的年度安全劑量。對于大多數人來說,偶爾進行一次X線或CT檢查是不會對身體造成傷害的。只有頻繁進行放射檢查才會增加患癌的風險。因此,醫生通常會權衡利弊,只在必要時才建議患者進行放射檢查。
放射檢查時如何做好輻射防護?
盡管現代醫學影像設備的輻射劑量已經得到了很好的控制,但在進行檢查時仍然可以采取一些防護措施來進一步減少輻射暴露。
1.穿戴防護設備:對于一些特殊人群,如孕婦、兒童和需要進行多次影像檢查的患者,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穿戴防護設備,如鉛圍裙、鉛頸套等。這些設備可以有效阻擋部分輻射,從而降低對身體的影響。
2.避免重復檢查:在進行影像檢查前,應告知醫生自己的病史和之前的檢查結果。如果之前的檢查結果仍然有效,醫生可能會避免重復檢查,從而減少輻射暴露。
3.選擇合適的檢查時間:對于一些非緊急的影像檢查,可以根據醫生的建議選擇合適的檢查時間。例如,女性應盡量避免在月經期間進行盆腔 X 線或 CT 檢查,以減少對子宮和卵巢的輻射影響。
特殊人群該如何應對?
1.孕婦及哺乳期女性:孕婦在進行醫學影像檢查時應特別謹慎。X 線和 CT 檢查的輻射可能對胎兒造成影響,因此應盡量避免。如果必須進行檢查,應在醫生的指導下采取必要的防護措施,如穿戴鉛圍裙等。同時,應嚴格控制檢查時間和次數,盡量減少輻射暴露。對于哺乳期女性來說,一般可以進行醫學影像檢查。但如果使用了對比劑,應根據對比劑的種類和使用劑量來決定是否暫停哺乳。
2.備孕期的男女:對于備孕期的男女來說,如果不是特別必要,建議盡量避免進行X線或CT檢查。如果必須進行檢查,可以考慮推遲備孕計劃,直到輻射影響完全消退后(檢查后半年)再開始嘗試懷孕。
3.兒童:兒童對輻射的敏感性較高,因此在進行醫學影像檢查時應盡量采用低劑量的檢查方法和防護措施。同時,家長應配合醫生做好兒童的安撫工作,讓兒童保持安靜,以便順利完成檢查。
其他注意事項有哪些?
在進行任何醫學影像檢查前,都應該告知醫生自己的身體狀況、過敏史以及是否懷孕等信息。這有助于醫生做出最合適的檢查安排,避免不必要的風險。在檢查過程中,應嚴格按照醫生的指示操作,以確保圖像的清晰度和準確性。避免攜帶金屬物品,金屬物品可能會干擾檢查結果。在進行醫學影像檢查前,應取下所有金屬飾品、手表、手機等物品,并存放好個人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