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為什么老年人更要警惕日光性皮炎?
日光性皮炎,俗稱光敏性皮炎或曬斑,通常是由于皮膚對紫外線的過敏反應或過度暴露引起的。夏季陽光中的紫外線強度達到全年峰值,65歲以上的老年人因皮膚變薄、皮脂分泌減少、修復能力下降,成為日光性皮炎的高發人群。臨床數據顯示,老年患者夏季皮炎就診量較其他季節增加40%,其中多數與日曬相關。
二、日光性皮炎的常見癥狀
日光性皮炎典型癥狀:曝曬后2~6小時皮膚上出現邊界清晰的紅斑,同時伴有灼熱感或針刺樣疼痛,嚴重時可出現水皰、脫皮(24~72小時達高峰),可能伴隨頭痛、發熱等全身癥狀。
三、預防日光性皮炎 科學防曬三部曲
第一道防線 物理遮蔽,選擇紫外線防護系數(UPF)50+的防曬衣,注意覆蓋頸后、手背等易忽略部位;帽檐的寬度應gt;7厘米才能有效遮陽;選擇標有紫外線(UV)400或100%防紫外線的防護墨鏡;外出使用黑膠涂層傘,傘面直徑gt;90厘米,確保覆蓋全身;上午10點至下午4點盡量避免外出。
第二道防線 正確使用防曬霜,選擇防曬系數(SPF)30+、防曬指數(PA)+++的物理防曬霜(含氧化鋅或二氧化鈦);出門前30分鐘足量涂抹,面部需1元硬幣大小的量,全身約30毫升,每2小時補涂一次;特別注意耳后、頸后、腳背等易遺漏部位。
第三道防線 環境防護,戶外活動盡量選擇樹蔭下,車窗貼防紫外線膜(阻隔率應gt;99%)。
四、發生日光性皮炎黃金24小時處理流程
立即冷敷,用4℃冷藏的生理鹽水濕敷(每次15分鐘,間隔2小時),涂抹不含香精的醫用保濕乳更佳。如出現水皰,直徑gt;1厘米時需就醫抽吸,小水皰則保持皰皮的完整;發生日光性皮炎后也可以選擇一些相應的藥物外涂或者口服。如輕度紅腫,可外用弱效激素乳膏(如地奈德乳膏,每天2次外涂,避開破損處,一般連續使用不超過4周,面部更需謹慎));瘙癢明顯,可服用抗組胺藥物(如氯雷他定,每次10毫克,每天1次口服);若有其他不適癥狀,請及時就醫。
五、特殊人群如何做好防護?
服用光敏性藥物者 常見光敏性藥物有噻嗪類利尿劑如氫氯噻嗪、四環素類抗生素如米諾環素。建議在傍晚服用藥物,減少日間外出。
糖尿病患者 選擇無酒精配方的防曬產品,每天檢查足部等部位。
行動不便者 為輪椅使用者配備可拆卸遮陽棚,臥床老人應注意防護窗邊陽光。
六、營養助力皮膚修復
防曬營養素 維生素C:每日200毫克(相當于2個獼猴桃);維生素E:每日15毫克(約30克杏仁);歐米伽3脂肪酸:每周3次深海魚(每次100克)。
夏季推薦食譜 早餐:菠菜雞蛋羹+藍莓酸奶;午餐:番茄燉牛腩+涼拌紫甘藍;晚餐:清蒸三文魚+南瓜小米粥。
七、常見誤區
◎誤區一:“陰天不需要防曬?”
陰天也是需要防曬的,紫外線中的紫外線波長(UVA)可穿透云層,陰天仍有80%的紫外線強度。
◎誤區二:“戴帽子、打傘就不用涂防曬霜?”
打傘不能完全防曬,地面反射的紫外線仍會損傷皮膚,需配合防曬霜使用。
◎誤區三:“防曬霜涂一次管全天?”
防曬霜會因為出汗、摩擦、紫外線分解等逐漸失效,應每2~3小時補涂一次。
八、出現以下情況應立即就醫
皮膚曬傷面積超過3個手掌大小,出現發熱(體溫gt;38℃)、惡心等全身癥狀,72小時后癥狀持續加重,創面出現膿性分泌物。
日光性皮炎預防勝于治療,科學的防曬措施能讓老年人安然度夏。當出現皮膚問題時,建議及時到醫院的皮膚科或老年科就診,專業的傷口護理門診可提供更個性化的防護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