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有余村,湖北有堰河。
在全省上下深入學習貫徹全國兩會精神和全省“新春第一會”精神的重要時刻,3月17日至20日,全省村黨組織書記學習運用“堰河經驗”示范培訓班在襄陽市谷城縣堰河村舉行。來自全省各地的100名優秀村黨組織書記齊聚一堂,學習交流“堰河經驗”,探尋“兩山”轉化、綠色發展的“堰河密碼”。
高標準辦好示范培訓班
從“吃糧靠供應、謀生砍山扒、住房干打壘”到“一家一棟小洋樓、一家一輛小轎車、一家有一個致富項目、人均存款達到10萬元”,村集體資產累計過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4萬元,堰河村的實踐,是湖北深入踐行“兩山”理念的一個樣本,為我省推進鄉村全面振興提供了可學習、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
作為省委宣傳推廣“堰河經驗”的重要一環,省委組織部高度重視本次示范培訓班,省委組織部主要負責同志審定了培訓方案,并對高標準辦好示范培訓班提出明確要求。
培訓班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聚焦學習運用“堰河經驗”,將理論闡釋、政策解讀、業務指導、案例教學貫穿其中,既邀請了省直部門相關負責同志和業務專家解讀中央、省委有關政策文件精神,又專門組織了實地觀摩和現場交流,安排了堰河村黨委書記閔洪艷面對面、手把手地傳授“堰河經驗”的精髓要義。
培訓對象也是精中選精、優中選優。參加培訓的100名村黨組織書記中,既有黨的二十大代表、鄖西縣小新川村黨支部書記翁新強,兩屆全國人大代表、全國優秀黨務工作者、英山縣百丈河村黨總支書記王金初,又有“壩頭庫首第一村”、宜昌市夷陵區許家沖村黨支部書記謝蓉,嘉魚縣十里蔬菜長廊所在地、肖家洲村黨總支書記蔡建紅,還有“90后”優秀村黨組織書記代表、紅安縣秦塆村黨支部書記秦澤穩等。
“參訓的100名村黨組織書記,代表了全省優秀村黨組織書記這個杰出的群體。”省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指出,培訓班把全省最優秀的村黨組織書記組織起來,就是想通過學習交流“堰河經驗”,形成踐行“兩山”理念、推動鄉村全面振興的強大合力。
堰河村如何開局起步?如何找到發展的路子?如何解決前進中的困難和問題?如何做好群眾工作、帶領群眾共同富裕?如何建立“統分結合”的合作經營機制?如何管理集體資源資產?如何加強鄉村治理?如何加強村黨組織建設……在為期四天的培訓中,圍繞村級發展中的共性問題,100名優秀村黨組織書記通過沉浸式學習,實地感悟“堰河經驗”的蓬勃生命力和磅礴力量。
好經驗直接學,有疑惑直接問
三十年前的堰河村,見山山禿頭、見路路斷頭、見水水斷流、見人人犯愁;
三十年后的堰河村,村里有產業、農戶有項目、人人有崗位、個個有錢賺;
三十年來,堰河村先后榮獲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全國文明村、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中國最美休閑鄉村、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國家4A級旅游景區等20個國家級榮譽。
既無優良區位、交通優勢,又無優質資源、優勢產業,堰河村是如何做到的?
3月18日下午,堰河村黨委書記閔洪艷登上講臺現身說法,通過講述“茶葉能當飯吃”“垃圾分類能掙錢”“農家樂誰來吃”“合作社能分紅”“280塊石頭能成事”五個故事,深入解析踐行“兩山”理念、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堰河實踐。
“政策引領導向,思維決定理想,思想決定方向,設想描繪抽象,細節創造形象,成功傳遞影響,奮斗實現夢想”;
“農村黨建就是村書記一個人帶動村‘兩委’一班人,再帶動黨員一群人,最終帶動一村人”;
“村干部要把心拿到桌子上給大家看”;
“農村黨員就像一根小草,力氣雖小,也要頂一顆露水珠。這顆露水珠就是黨員的責任和擔子”;
“‘三農’問題是什么?‘三農’的問題就是我們的問題。問題是什么?所有的問題都是我們的工作、我們的任務”;
“群眾的愿望,就是看到發展的希望”;
……
面對全省優秀村黨組織書記代表,閔洪艷妙語連珠、侃侃而談,用生動的語言、動人的故事,面對面地講授了“兩山”理念和鄉村振興戰略是如何在堰河村這個山溝溝里生根發芽、開花結果的。
“堰河村探索發展茶產業的十年,是壯大集體經濟、帶領群眾致富的十年,也是和群眾建立緊密聯系的十年。”翁新強對“茶葉能當飯吃”這個故事感同身受,“小新川村的過去十年,相當于堰河村‘茶葉能當飯吃’的十年;未來二十年,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堰河村為我們蹚出了一條可借鑒的鄉村全面振興之路,值得學習借鑒。”
出生于1993年的秦澤穩,2018年開始擔任村黨支部書記。“作為年輕的支部書記,年齡、學歷是我的優勢。但在日常工作中,有時候我想的更多的不是群眾要什么,而是我們想要做什么。”秦澤穩說,“通過本次學習,我開始更多地思考我們做的事情是不是群眾需要的、認可的。”
“搞旅游,不創A是門外漢,不創高A不是好漢。”鄂州市鄂城區岳石洪村黨支部書記程宏在筆記本上著重記錄了這句話。同時,她還列下了接下來的工作計劃:把村莊3A級景區的牌子創下來;創建民宿、農家樂的商標和品牌;把產業項目做大,將群眾更好地凝聚起來;發揮岳石洪村毗鄰黃石這一優勢,打造民宿集群地,實現吃住行游購娛一條龍……
參加培訓的村黨組織書記紛紛表示,堰河村的成功,關鍵在于閔洪艷這個領頭人,他一心為村、一心為民,一心讓村集體增收、讓村民致富,得到了群眾發自內心的認可;還在于有一個好班子、找到了一條好路子、形成了一個好機制,并且三十年如一日,日拱一卒、久久為功,確實值得學習借鑒。
書記跟著書記學,書記講給書記聽
在堰河,學堰河。
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的“密碼”,就藏在堰河村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之間。
3月18日上午,培訓班專門安排半天時間,組織村黨組織書記現場傾聽堰河村抓黨建促鄉村振興的故事,實地感受美麗鄉村建設成果,全面了解堰河村由窮變富、由美到強的奮斗歷程。
在堰河村村史館,通過一幅幅珍貴的歷史圖片,村黨組織書記們實地感悟堰河“咬定青山、艱苦創業、務實擔當、敢為人先”的奮斗精神;
在民俗園,通過觀摩村集體統一規劃設計、統一建筑風格,村民自發投資建設的民宿,學習堰河村如何超前謀劃布局,做大做強民宿產業;
在合作社,通過查看琳瑯滿目的土特產品,學習堰河村“統分結合”的合作經營機制,以及在產業發展中如何聯農帶農,讓群眾共享發展紅利;
在山野農場,通過體驗萌寵樂園、半島營地,學習堰河村如何搶抓市場機遇,無中生有打造吸引年輕人的新業態,走好農文旅融合發展之路;
在天藝茶園種植基地,順著茶園中間的步道,摸著牛奶豆漿澆灌的茶葉,學習堰河村如何立足實情實際,培育特色產業,團結帶領群眾走綠色發展之路;
在堰河“人民大會堂”,村黨組織書記們席地而坐,身臨其境地感受堰河村“群眾事、群眾議、群眾說了算”。
……
觀摩的人群中,謝蓉顯得有些激動,她特意拍攝了視頻發給了許家沖村“兩委”班子成員,興奮地告訴他們“閔洪艷說的夢想都實現了”。
“兩年前,我帶著村‘兩委’班子來學習時,堰河村的民俗園三期和山野農場還是一片荒草地。”謝蓉說,“在無區位無交通無資源的條件下,閔洪艷帶著村‘兩委’一班人敢想敢干,錨定一個方向持續去干、而且干成了,值得學習。”
宜都市古水坪村黨總支書記皮遠成則最關注鄉村人才振興問題。“堰河村豐富產業業態的背后,有數量眾多的鄉土人才支撐。”皮遠成說,“古水坪村有茶葉基地5000余畝。下一步,我們將打開思路,深入思考如何在發展茶產業中融入新業態,進而更多地吸引年輕人返鄉就業創業。”
“對村黨組織書記而言,堰河就是一面旗幟,閔洪艷就是榜樣!”參加培訓的村黨組織書記紛紛表示,鄉村振興沒有捷徑可走。雖然發展過程中難免會遇到諸多困難,但與堰河曾經的困難相比都不算什么;要謀定一個目標,發揚堰河村“不怕慢、就怕站,小車不倒只管推”的精神,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讓老百姓腰包鼓起來、笑容多起來,讓鄉村振興真正變成群眾高興。
書記講給書記聽,書記跟著書記學。每一位優秀的基層黨組織書記,都是一本生動的教科書。
培訓過程中,省委組織部還安排了12名優秀的村黨組織書記,圍繞“建強村黨組織戰斗堡壘”“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黨建引領鄉村治理”等備受關切的問題進行了深入的互動交流。
“書記們講的問題,都是我日常工作中碰到的難題。”武穴市梓秀新村黨總支書記楊愉銳說,“我聽得非常認真、記得非常仔細,感覺收獲滿滿。”
努力建設千千萬萬個“堰河”
這次示范培訓,是思想的洗禮,更是行動的動員。
村黨組織書記們對標先進找差距,紛紛表示等不得、坐不住,要敢闖敢干、奮勇拼搏、爭創一流,不負組織的信任和群眾的期待。
“通過學習,我深刻認識到群眾的力量是無窮的。正因為基層黨組織把老百姓組織起來了,農村才大有可為。”谷城縣熊家崗村黨支部書記安坤說,近年來,通過學習“堰河經驗”,熊家崗村堅持因地制宜,大力發展紅、白、綠“三色”產業,2024年集體經營性收入達到63萬元。“下一步,熊家崗村將依托3A級景區石花生態白酒莊園,發展農家樂及旅游配套設施,帶動村民進一步增加收入。”
作為中國傳統村落、全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利川市繁榮村正在開發張高寨景區。“希望通過學習運用‘堰河經驗’,為景區開發打下良好的基礎,并借2026年利黔高速通車的東風,把景區一炮打紅。”繁榮村黨總支書記楊先然說,“同時,參考堰河村合作社經營模式,組織老百姓入股,良性發展民宿、農家樂等產業,進一步增加農民收益。”
“豐富的紅色資源是小新川村最大的財富。”翁新強說,“我們將以小新川村被納入全國紅色美麗村莊試點村建設為契機,嘗試新建一批民宿、農家樂,為外來游客提供服務保障,從而更好地講好紅色故事、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色血脈,將小新川村建成新時代和美鄉村。”
不少村黨組織書記還表示,要帶領村“兩委”班子來堰河村學習,將學習成果轉化為鄉村振興的不竭動力。
“油房灣村起點比堰河高、底子比堰河厚。”老河口市油房灣村黨支部書記龔保貴說,“回去之后,我要迅速組織村‘兩委’干部來實地感受‘堰河經驗’、感受榜樣力量;要結合我們的優勢和特色,認真思考研究探索如何趕超堰河。”
“我要帶領班子成員過來學習取經,把學習到的‘堰河經驗’運用到工作實踐中,優先培養一批想干事,尤其是想從事超市、民宿、餐飲等行業的年輕人,幫扶他們先做起來,并通過他們發揮傳幫帶作用,帶動更多的人從事這些產業,把官塘建設成為學習堰河的一個樣板。”武漢市蔡甸區官塘村黨支部書記周立新說。
大道至簡,實干為要。參加培訓的村黨組織書記表示,要以此次培訓為新的起點,以更加飽滿的熱情、更加扎實的作風投入到鄉村振興的偉大實踐中去,繼續擼起袖子加油干,為助力加快建設農業強省,打造新時代“魚米之鄉”貢獻自己的力量。
這次示范培訓,也吹響了“學習運用‘堰河經驗’,踐行‘兩山’理念,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號角。
“我們將進一步學好用好‘堰河經驗’,發動全市村黨組織聚焦增強‘兩個功能’、發揮‘兩個作用’找差距、找定位、找方向,因地制宜建強組織、發展產業、深化改革、加強治理、服務民生,持續抓黨建促鄉村全面振興,為支點建設和鄂州加快建設‘兩區一樞紐’貢獻力量。”鄂州市委組織部組織二科科長汪文彬說。
“我們將學習運用‘堰河經驗’,以‘群雁工程’為抓手,重點培育100名鄉村振興優秀村黨組織書記,示范帶動全域提升,積極探索‘兩山’理念和‘堰河經驗’在江漢平原生動實踐的方法路徑。”荊州市委組織部組織三科科長成浩說。
“我們將充分運用本次示范培訓班的成果,通過建強組織興村、選優隊伍強村、壯大集體富村,抓實村干部隊伍選育管用、一村一策發展村集體經濟、推動黨建鏈融入產業鏈項目鏈等重點任務,爭當鄉村振興‘優等生’,形成‘天門版’‘堰河經驗’。”天門市委組織部組織二科科長萬義強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