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40歲之前,見過很多高山,沒想到人生最難翻越的是生活。”這是好友佳琪對我說的話。她還說:“我是個失敗的媽媽、失敗的妻子、失敗的人。”
突然失控了
在佳琪的記憶里,她的前四十年,可謂一帆風順:獨生女、成績好、長得好看、父母都是老師。從幼兒園開始,她就深得老師喜愛,且深知怎么能讓老師喜歡自己。丈夫是同大學的師兄,當時追她花了很多心思。為了給她更好的生活,畢業后他還放棄了穩定的工作去創業。他們也因此成了同學里最早一批住上別墅的。
佳琪工作穩定,育有一個男孩。40歲以前的佳琪,不僅是別人艷羨的對象,她自己也頗為滿意。但現在,她的生活卻失控了。兒子上高中后,學習成績下滑。佳琪常常收到老師發來的消息,提醒她兒子的作業沒做完或是亂做一通。
佳琪開始焦慮,想提醒兒子好好學。可每次一開口,兒子就很不耐煩地讓她停止講“大道理”。而丈夫,不僅不幫她,反而責怪她沒把兒子教育好。兩人爭吵時,丈夫還甩出一句:“連孩子都教不好,要你有什么用!”
這句話猶如晴天霹靂,讓佳琪瞬間呆住。等她緩過勁來,再看到丈夫那張冷漠的臉,氣得奪門而出。可那個以往在她生氣時都會百般哄她的男人,這次竟然一直沒有道歉示好。佳琪不知道自己到底走岔了哪一步,怎么順風順水的人生突然就失控了。
被完美困住
在和我訴苦的過程中,佳琪逐漸發現自己的“卡點”。那是藏在“完美”背后的另一面。當我們聊到佳琪為什么能讓老師喜歡自己時,完美的外殼開始出現裂痕。
我:“別人喜歡你是因為你從小長得好看,所以討人喜歡嗎?”
佳琪沉思了一會兒,答道:“也不全是。在我小時候,媽媽是高中班主任,晚上得去學校,就讓爸爸在家帶我。但爸爸陪我一會兒就想去朋友家打牌。我被他丟在家幾次,一個人很害怕。后來,知道爸爸喜歡喝茶后,我就會在他想出門前給他端茶,讓他不要出去。這還挺有用的,爸爸看到我端茶給他,就很開心,不出去了。”說完,佳琪沖我笑了笑。
我:“一個孩子從小就能精準識別家庭氛圍,用乖巧替代了自己的真實情緒,我怎么聽了心里有點酸酸的。”
隨著聊天的深入,我和佳琪開始探索她“完美腳本”的來源。在佳琪眼里,媽媽是一個完美女性。佳琪的媽媽總能在很短的時間燒出可口的飯菜,出門總是打扮得很優雅,在學校也很受學生喜歡。后來,爸爸因事業發展更少參與到家庭事務中。媽媽也能平衡好職場和家庭,一邊上著班,一邊帶著她,直到她上大學。
這種“完美腳本”被佳琪帶進了婚姻。婚后,她給自己的設定也是要優雅知性、事業家庭平衡、婚姻穩定……為此,她經常凌晨五點就起來,處理工作、健身、忙前忙后。雖然家里請了家政阿姨,但有關兒子的事務,佳琪還是親力親為。可她精心維護的“完美”卻在兒子上高中后崩解了。
從小,佳琪的兒子就很聰明,學東西很快,語言能力和運動能力也很強。佳琪很為他驕傲,不知不覺復制了父母對待自己的方式。不同的是,兒子不愿復制她的路。上高中后,兒子沒有一點要做學霸的想法,甚至有時作業都不做。這讓佳琪無比痛苦,被強烈的挫敗感壓得喘不過氣。丈夫、父母也紛紛責怪她,認為是她不會教育孩子,孩子才會如此叛逆。更糟心的是,不止家庭開始失控,工作中也危機四伏。新調來的年輕同事能力很強,一看就是有沖勁,很可能會把她擠下去。佳琪感覺生活像一輛失控的火車,呼嘯著向她奔來,自己卻不知道該怎么應對。
從完美到真實
幼時和父母相處時屢試不爽的“乖小孩”模式,讓佳琪越發相信“只要乖巧完美就能控制他人”。同時,也在佳琪心里埋下了“只有足夠好才有存在價值”的信念種子。上小學時,因為父母從小的高要求,再加上她聰明、形象好,常常會被老師要求代表學校去參加各種比賽。這漸漸讓佳琪感覺到壓力,想退縮,可一看到老師滿含期待的眼神,她又不得不硬著頭皮上。為了成為“完美小孩”,佳琪付出了很多不為人知的努力。可她的這些努力卻從不曾被父母肯定過。
“我爸媽都挺優秀的,所以他們覺得我優秀是正常的,做不好就是十惡不赦的。”對佳琪來說,整個成長過程中,她似乎都像在走鋼索,只能成功不能失敗,否則就會掉入深淵。“我不敢輸,我怕他們說我沒用,給他們丟臉,怕他們不愛我,就像我丈夫那天說我‘沒用’一樣……”這一刻,她看到了自己的恐懼:她害怕自己一旦不完美就會被拋棄。也看見了一直推動她苛責自己的核心信念:“我必須完美才能被愛。”這個信念深深地壓抑了她與內在真實自我的鏈接。
“看見”是重建自我的開始。佳琪看到了扎根在她童年的生存策略——討好。因為早年形成的不安全型依戀,讓她的潛意識里深埋著一個警報器:“一旦發生沖突就有危險”。這種創傷性認知,讓她只要面臨沖突,就會瞬間啟動“討好順從”來拆除警報。而這也讓她隔絕了自己真實的需求和感受。
我對佳琪說:“有一本書上說:憤怒、恐懼、羞恥等情緒都是真實自我的信號,而不是要消滅的錯誤。允許它們的存在,可以更深地照見自己。”聽了這席話,佳琪如同醍醐灌頂。“出錯是十惡不赦的”的念頭終于不再持續縈繞在她的腦海。
后來,佳琪和我說:“我逐漸意識到我的存在本身就有價值,勇敢表達自己、說‘不’的力量就建立了起來。”
如今,佳琪不再執著于當所謂的賢妻良母,而是將時間更多地安排去探索那些從前感興趣卻未曾涉獵的領域,比如徒步、探戈……
編輯 王冬艷 43740834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