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些互聯網大廠,工資不低,年終獎和各種福利也都十分優厚。但老板寧愿給加班費,也不愿意多雇點兒人干活。我讓公司的人事部門算了筆賬。一個員工正常工作8小時×21. 75天,每月工作174小時。而“996”工作制每天工作12小時×26天,每月工作312小時。
從工作量上看,如果實行“996”,那么基本上一個人能頂兩個人用。
以二線城市為例,若招聘兩個人,每個人每月工資2萬多元,兩個人就是4萬多元,再加上17200元的社保,總計需要57200多元。
現在我只雇一個人,每月工資和社保是28600元,再給他雙倍加班費7356元,總計35956元。每月3萬多元,可以招到很優秀的人,而對公司來說,每月還能省下2萬多元。還有招聘、培訓、隱性福利等花費,也可以一并省去。
但這只是表面的,再深入計算,“996”減少了基層員工的數量,也就變相減少了管理層的人數。比如,一個經理能管10個員工,以前公司有100人,需要10個經理,現在實行“996”,員工人數變成60人,那么只需要6個經理;經理自己也要執行“996”,那么只需要三四個經理就夠了。
經理不但工資高,還有各種補貼和福利,管理層人數減少,省下來的錢就更多了。加班多的公司,人力成本有時候能壓縮一半以上。
當人事部把這些數字報給我的時候,我確實心動了。這比“雙11”購物節的折扣力度還大,直接全場半價,換了你,你不心動?
然而這只是表象。
有很多企業根本不缺錢,卻也要堅持實行“996”,單純就是為了壓縮人數。傳統企業在宣傳自己的時候喜歡說自己的員工數量多,顯得規模大、家底足。然而在管理學中,人數規模是一個大坑,人越多效率越低,互聯網行業有個名詞叫“兩萬人陷阱”,比如華為在2001年員工總數達到兩萬人的時候,任正非發表了文章《華為的冬天》;阿里巴巴在2009年員工總數達到兩萬人時,“十八羅漢”集體辭職,重新應聘合伙人;騰訊、百度在員工總數達到兩萬人左右的時候也遇到了增長的門檻。
所以企業實行“996”減少員工總數,有時候并不是因為錢,而是因為人多了太難管。
你以為這就完了嗎?“996”對公司來說還有更大的優勢,哪怕一分錢成本都沒有減少,甚至還要讓企業多花錢,也會有老板強制實行“996”。未來,這種情況會越來越多,因為這本質上不是錢的事兒,而是產業變革的必然趨勢。
以前中國發展低端制造業,生產襯衫、襪子、零件,產量很好計算。這種工作不需要實行“996”,它是計件工資制,你不愿意工作有的是人替你,反正工廠是按產量發錢,只要機器不停,根本不管工人是誰。有時候,想加班還得討好負責排班的領導。
但是腦力工作不一樣。制造業是人和機器協同,腦力工作是人和人協同,人和人協同往往是很低效的,人和人之間的信息傳遞需要成本。
比如一張報表、一份材料、一個代碼,如果做到一半想交接給同事,光是把前因后果說明白就得用半天時間,有時候還不如自己一口氣做完更高效。
一個人干兩個月的工作,在傳統行業,你可以讓兩個人花一個月干完,但是在新興行業就不行。它的生產本身不是標準化的,沒辦法被拆分清楚,所以管理學中把這叫作“人月神話”,不光無法被拆分,甚至有時候人越多工作干得越慢。
有的公司沒完沒了地開會、加班,難道他們不知道這樣效率低嗎?他們沒有辦法,人越多,信息傳遞越慢,協作效率越低,最后出來的東西質量也不高。
所以企業寧可付加班費,給畢業生開高薪,也不愿意多招人來干活。
更重要的是,“996”是一種篩選機制。高工資、高強度,篩選出的都是愿意拼命干活的員工。進入大企業的門檻不低,能進去的都是精英,難道他們不清楚干活辛苦?但他們大部分是A型人格(編者注:A型人格者具有較強的進取心、侵略性、自信心、成就感,愿意從事高強度的競爭活動,不斷驅動自己在最短的時間里干最多的事),凡事都要爭個高下。當學生的時候考試要考第一,玩個游戲也要爭第一,工作了一樣想著干到最好,甚至有人就拿工作當愛好。
換你是老板,面試的時候,人人告訴你自己會吃苦耐勞、態度端正,但真的想知道誰干活拼命,只能通過高壓環境篩選。
但是,即使“996”有這么多優勢,我還是選擇讓員工“雙休”。首先,我是A型人格,我也喜歡贏,但如果我強制大家執行“996”,只能說明我管理水平不行,等于我認輸了。除此之外,還有幾個原因,我希望企業老板都看看。
所謂管理,就是通過鼓勵、懲罰、獎勵等辦法讓大家好好工作。強制加班是最初級的管理手段,非常簡單,一條規定就能搞定,隨便是誰都能做到,根本無法顯示出管理水平。
但是要讓員工真的熱愛他的工作,真的對公司前景感到認可,進而自愿投入更多精力和時間,就很難了。特別是一個人坐在辦公桌前,為他的工作付出了多少努力,是很難衡量的。
有些老板自己焦慮,卻找不到破解的辦法。他們不懂管理,只能用強制延長工作時間的笨辦法折騰員工。一個公司被逼到強制加班的地步,員工肯定也有無數種方式偷懶,逃避工作。而且這些寧可忍著被你折騰,也不出去找其他出路的人,可能本身能力也不行,這是你想要的員工嗎?
有些企業不強制實行“996”,大家也愿意拼命干,無非就是做的事情有意義,拼命干活有奔頭。這考驗的都是老板的管理水平。
在互聯網行業的黃金時代,拼幾年就能實現財務自由的故事每天都在發生。現在經濟發展進入新階段,暴富的機會變少,但真正的好企業也更容易被看到。我不規定員工的工作時長,但是我會自己多想想辦法,給大家提供一些不多見的機會。
我身邊過著“996”生活的朋友,嘴上喊著累,外面有舒服但工資低的工作又不想去。社會的真相就是這樣,只要有一天大家還羨慕那些實行“996”的地方,它可能就不會消失。
(摘自《讓財富找到你:有溫度的經濟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