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長輩常說“手勤不餓肚”,這話真不假。人們通過勞動把自己的雙足安放在大地上,就像樹木把根扎進泥土里。通過勞動創造出來的財富,能內化成我們的一部分,有力的雙臂,靈巧的雙手,嫻熟的技能,這些都是任時光沖刷也奪不走的。
而將勞動節設定在暮春,也是精妙的安排。此時萬物蓬勃生長,無論是田間播種、修繕庭院,還是整理房間、學習新技能,每一份勞作都與季節的脈動同頻,讓勞動這件事,既順應天時,又充滿生機與希望。
1
我從小就是一個五體不勤的人,因為父母認為勞動可能會影響學習,他們希望我把全部精力都放在學習上。但他們的觀念顯然是錯的,這種十指不沾陽春水、不事稼穡而引發的懶惰,同樣也會遷移到學習上。換言之,一個人如果在勞動上很勤奮,那么他在學習上大概率也會同樣勤奮。因為,人雖然在勞動中用掉了時間,但卻在勞動中養成了好的品質,這些用時間換來的好品質,會加倍地報償我們。
所以當我自己做了父母,我很注重孩子在勞動方面的教育。通過養寵物,我讓兒子學會了照顧動物,看著他從最初笨手笨腳地喂食、鏟屎,到后來能熟練觀察寵物狀態、給予悉心照料,這份責任感與耐心的養成肉眼可見。我們旅行時在草原上騎馬、馴牛,他也都非常自如。
另外一項勞動是學習烹飪。寒暑假,兒子會幫忙買菜、做菜。
經常做菜之后,他慢慢關心食材的來源,進一步對農業生產有了興趣。有人說,我們現在的食物多數是“退隱的食物”,因為這些食物來到我們餐桌上時,已經被制作得面目全非了。所以如果要真正了解食物,就要走到田里,獲取有關食物生長的知識,這樣那些退隱的食物才會慢慢顯現原貌。
在這個過程,他認識了各種各樣以前只聽說過名字的食物,知道了它們在土地里的樣子。比如茄子沉黑的葉子,與茄子本身有很大的區別;金黃的玉米,原來外表還有玉米須包裹著;沒想到土豆的花和葉都那么美,可是那么美的花和葉卻不能食用,似乎只為了供養泥土里那其貌不揚的果實。更難得的是,他讀懂了大自然的四季密碼——春播時泥土的松軟,盛夏里作物的瘋長,秋收時沉甸甸的喜悅,以及冬日休耕的靜謐。這些寶貴的認知,讓他與土地、與自然建立起了千絲萬縷的聯結。
孔子說,多讀《詩》則能“多識于鳥獸草木之名”。行走在鄉村里,把那些詩句里學過的植物、食物的名字一一對照,一一相認,此時,我們不再是隔著時光遙望古人的世界,而是以自然為書卷,以腳步為注腳,悄然解鎖了認識世界的全新維度。
現代人的時間,往往是千篇一律的,因為我們在城市的房間里,看不出四季的變化。但大自然的時間則往往與很多事物相對應。有個人某天突然在房間里看到多日不見的蒼蠅,一查農歷,發現當天是驚蟄。而到土地上勞動,也就更懂得什么時節吃什么食材,這也與孔子所說的“不時,不食”觀念呼應。
而孩子的學習,也因為這些勞動習慣變得更加腳踏實地,更懂得吃苦耐勞。
2
勞動還有另外兩個作用,一個是促進我們與周圍世界,尤其是與周圍人的協作,促進人與人之間的關系。
依然拿烹飪這件事來說。一個人走進廚房去做菜,其實就意味著為家人付出時間,付出勞動,意味著通過對食物的制作、分配和點評,與家庭成員有了一次聯結。
我在讓孩子烹飪的時候,往往要求他負責安排購買食材,這時他就需要考慮家里每個人的口味和身體情況。比如爺爺痛風,不能吃海鮮;奶奶高血壓,攝入的鹽分必須很少。有時他還要考慮到祖父母的家鄉特產,如何讓一餐飯變得更加有意義。這樣的勞動,無疑對一家人的情感起到了魔術般的效力。我曾經有一個朋友,他做好一餐飯之后,滿意地說:我為你們付出的不僅僅是這些食物,而是生命中的兩個小時,以及這兩個小時的智慧和感情。
不僅是烹飪,所有的勞動都有這樣的凝聚力。比如在地里勞動往往需要互相幫助,在城市中的各種勞動也需要分工合作,哪怕是一個人能完成的勞動,其勞動成果往往也需要通過他人的欣賞和評價才更有價值。因此說,我們通過自己的勞動,實則是加深了與他人和世界的關系。
3
勞動的另一個作用是療愈。我的好朋友芷平,她是做學術研究的,也在這個春天愛上了勞動。她在自家的院子種了很多樹,還種了很多香料。在這個勞動過程中,她的學術研究“產出率”并沒有因為種樹而耽誤,反而提高了。
她說,在歐洲留學時聽到一個傳說。有一位專管勞動的女神,用泥土造了一個作品,這個作品的靈魂屬于天神,肉體屬于大地,如何讓靈魂與肉身達成和諧統一,這便成了勞動女神的使命。原來,勞動女神精心雕琢的作品正是人,一種在勞動中尋求靈肉平衡,在耕耘與創造中完成自我塑造的獨特存在。其實,這個傳說的意義就在于說明:勞動是讓人的靈和肉統一起來,是讓人不再糾結和分裂,不再空虛和焦慮的途徑。這個勞動女神的名字叫Cura,這個詞在拉丁語里也有“療愈”的意思。
我們都聽過那個著名的禪宗故事。小和尚問師父“道在哪里”,師父說“砍柴,燒火,挑水,做飯”。這是因為,當我們躬身投入勞動時,注意力全然傾注于手中的活計,我們的心靈因為專注而變得純凈,而勞動之后,又因為這些具體的成果而變得充實,種豆得豆,種瓜得瓜。勞動不僅創造物質,更滋養精神。最深刻的人生哲理悄然藏于日復一日的勞作之中,等待有心人去發現、去領悟。
編輯"喬可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