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教助成長,巧解家事結”,這句蘊含著傳統智慧與新型婚育文化精髓的宣傳語,張貼在南京市秦淮區未來光華法律生活館家長學校的門廳里。這也是省婦女十四大代表、律所負責人薛麗萍依托律所打造法律生活館家長學校的初衷:“我們需要一個將法律思維融入家庭教育,大力弘揚好家風、宣傳好家教的重要陣地。”
自2023年設立以來,未來光華法律生活館家長學校不斷創新,通過法律科普、案例體驗、角色實踐等特色內容,將科學家教理念傳播、新型婚育文化構建融入常態法治教育,開展普法宣傳活動近百場。
家庭是孩子學習婚育觀的第一課堂
法律生活館里最引人注目的是精心陳列著的“人生法律時間軸”,它涵蓋了一個人從呱呱墜地到75周歲以上人生歷程中的50余個關鍵節點,生動形象地揭示出法律如影隨形地貫穿于生活的方方面面。法律從每個人的胎兒時期介入,通過保障兒童的生存權、發展權、受教育權等基本權利,護航兒童健康成長,為未來的婚姻和家庭奠定堅實的基礎。從這個角度來說,法律對家庭的守護,是從源頭上塑造健康的婚育文化。
薛律師生動地舉例說道:“父母之間的相處模式、溝通方式,都會成為孩子未來處理親密關系的模板。如果父母在家庭生活中,凡事都能做到平等協商,子女便習得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婚姻家庭篇第一千零四十三條‘夫妻應當互相忠實、互相尊重’所倡導的行為。”
薛律師處理過上千件婚姻糾紛案件,從中有了深切領悟:“家庭是孩子學習婚育觀的第一課堂,父母的言行舉止對孩子的影響是深遠而持久的。我們既要重視孩子的學業事業,更要關懷其情感婚姻的成長歷程。所以,作為父母,我們有責任在孩子面前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婚育觀,從而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我們可以通過分享自己的經歷,幫助孩子理解戀愛、婚姻中的挑戰與美好,而不是一味地強調婚姻的完美或不幸。如此,方能讓孩子在未來的婚戀道路上保持理智與成熟。我們也可以讓孩子參與家庭決策,鼓勵他們關心家人,這些都能幫助他們在未來的親密關系中更好地與伴侶溝通和相處。”
以法律思維構建現代家庭文明形態
薛律師的微信簽名是:“用專業的知識,提供專業的服務,希望天下所有家庭幸福美滿!”在她看來,法律絕非僅僅是解決矛盾沖突的事后工具,更是預防家庭矛盾、化解潛在危機的前瞻性指引。譬如很多夫妻對共同財產與個人財產的規定模糊不清,導致在日常生活中對財產使用、支配產生爭執。再如夫妻之間的隱私權,父母對子女財產的干預,孩子監護權等等的處理都涉及法律思維。
法律與現代人的生活息息相關,但很多人在成長過程中缺少將法律內化為現代素養的教育契機。這也是薛律師堅持做婚育相關法律知識科普的初心所在:通過法律生活館家長學校開展的活動,增強孩子的法治意識,訓練孩子的法律思維。
在法律生活館里,陳列著小型的模擬法庭,審判臺、證人席、辯護席、法袍、法槌應有盡有,吸引不少學校組織學生前來研學。角色扮演是研學活動的一大特色。孩子們身著法袍、律師袍,化身為司法人員及當事人,每一個角色都嚴格遵循法律程序,從庭前準備到法庭調查、法庭辯論,直至最終的宣判,每一個環節都執行得嚴謹細致。在此類活動中,通過開庭、調查、辯論、陳述、評議和宣判等環節,孩子們直觀感受到司法程序的縝密及公平公正的意義,不僅學到了法律知識,強化了法律意識,增強了對法治的敬畏,還促使他們在思維、判斷、表達及協作等多方面的能力得到了鍛煉與提升。這種體驗式教育產生的認知遷移,也會使參與者同步提升法律素養與日常關系(包括婚戀、親子等)處理能力的協同發展,形成“規則意識與情感管理和責任認知”的良性循環,逐步構建起兼具規則意識與人文關懷的現代家庭文明形態。
在法律生活館的律師們看來,法律思維就像一盞明燈,讓每一位家庭成員的權利與義務一目了然,可以有效規避因界限混淆而引發的矛盾沖突,切實守護家庭的和諧與安寧。作為一名資深的公益律師,薛麗萍表示,今后她會帶領團隊繼續以法律生活館為陣地,廣泛宣傳和普及婚姻家庭相關的法律法規,讓大家學會運用法治思維去妥善解決婚姻家庭生活中遇到的各類問題,并逐步將法治思維內化為一種習慣和素養,建立起平等、健康、文明的婚戀觀和家庭觀,用愛與法助力家庭綻放出璀璨文明之花。
編輯"沈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