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柯達有170000名員工,銷售了全球所有相紙的85%。你有沒有料到3年后,你就會再也不用相紙了?在現實中,之后的短短幾年里,柯達的商業模式消失了,并破了產。
而1975年才被發明的數碼相機,第一批只能拍出1萬像素的照片,有很長一段時間令人失望,但后來短短幾年,它便成了主流。
記得1999年末,我還在洛杉磯一家老字號攝影公司的暗房里,干著用傳統銀鹽感光材料工藝沖膠卷和放照片的技師工作。年末在洛杉磯的一場攝影器材大展上,我眼見一臺新型數碼打印機輸出了一幅印在普通美術紙上的彩色微噴圖像。圍觀者無不驚嘆這個科技奇觀,而我這技藝臻于圓熟的傳統暗房師傅,在跨世紀后不到半年便“下崗”了。

2024年世界藝術界的一件要事,便是2019年邁阿密海灘巴塞爾藝術展上,被以12萬美元價格買走的那根用膠帶粘在墻上的真香蕉,5年后的蘇富比(Sotheby’s)當代藝術拍賣會上竟有7人競拍,結果被華人孫宇晨(Justin Sun)以620萬美元買下。
這件著名觀念藝術作品的兩個道具成分,一根新鮮香蕉和一塊銀灰色膠帶,在每次展示時,都會以隨地取材的方式貼上現場墻壁,然后坐地起價,金額沖天。這根香蕉,乃是當天稍早在曼哈頓上東城一個孟加拉裔男子的水果攤上被以0.35美元購入,旋即用膠帶粘貼上墻,落錘時身價已是原來的幾千萬倍。
然而,買家本意并不在這根世界最昂貴水果,而在因其生成的藝術品證書。按照有法律保障的業界游戲規則,凡買到此觀念藝術品者,即可以原作主人身份,擁有再度將香蕉用膠帶貼在墻上之權力,附頒證書確認原創藝術品為法定之真品。
追本溯源,這件未來價值還會上不封頂的當代藝術品,乃是愛開玩笑的意大利藝術家莫瑞吉奧·卡特蘭(Maurizio Cattelan),異想天開搞的裝置藝術作品《喜劇演員》(Comedian)。此作首次出現在2019美國邁阿密巴塞爾藝術展,由裴洛丁畫廊(Perrotin Gallery)代理當場售出三版原作,每次標價12萬-15萬美元。現場有一名叫大衛·達圖那(David Datuna)的行為藝術家,見機行事,不交錢就上手從墻上摘下香蕉,吃掉。此觀念作品2024年在蘇富比仍然以《喜劇演員》再現,估價100萬-150萬美元,最后成交額為最低估價之6倍。

此番擊鼓傳花落到香港孫宇晨手中,他對此豪舉發表聲明說,卡特蘭的作品“代表一個文化現象,可以連接藝術、迷因及加密貨幣社區”。他還表態會親自吃掉這根香蕉,參與這場獨一無二的藝術體驗,以彰顯并落實其在藝術史及流行文化的名人地位。
當年法國藝術家馬塞爾·杜尚(Marcel Duchamp)在1917年放棄繪畫,將一個從商店買的小便池,標之以《泉》為題化名參加紐約獨立藝術家協會的展覽。結果一鳴驚人,創造了諸如“對傳統藝術的質問和顛覆”“打通了‘藝術’和‘非藝術’的界限”之壯舉,一躍而為“觀念藝術”祖師爺。隨著杜尚這件現成品被視為20世紀最富影響力的藝術作品,激賞者、吹捧者、模仿者,當然還有嘲諷者、質疑者、批判者,持以想得到和想不到的各種輿論和理論武器,激烈交鋒了一個多世紀。
一個不爭的事實是,猶如掀開了“觀念藝術”的潘多拉魔盒,始作俑者杜尚借當年一個不無戲謔意味的小伎倆,一而再再而N次挑起了天翻地覆的軒然大波。眼看世界藝術觀念打斗得亂作一團,杜尚定然是悄然躲在一邊撿笑偷樂。
這位劃時代的藝術大師,無緣得見如今比特幣取代紙質鈔票和金屬錢幣之類的時髦玩意兒頂錢使,能買到步其后塵鼓搗出的層出不窮的現成品之“觀念藝術”。杜尚倘若地下有知,用北京話說,“那還不得樂顛兒了餡兒”。
上世紀九十年代,當攝影評論還不乏踴躍參與者時,嘗見有論家拾美術界之牙慧,說中國攝影在開放的十余年間,就走完了西方一個世紀所有各個藝術流派走過的路。依我看來則未必,即便不妄自菲薄,充其量也不過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照葫蘆畫瓢扒下一層皮,而已。
就拿所謂“后現代”的“觀念攝影”來說吧,其實連前現代的“純影派”還未及領會和消化,一猛子就扎進了玩觀念的“后現代”。杜尚之舉,妙就妙在當他把那個小便池往藝術范疇那么一撂,就被捧為藝術觀念“破舊立新”,藝術史也隨之轟然跨進了現代化。

當以往評判藝術優劣的傳統規矩(清規戒律),被觀念革命一下子橫掃出局,頓時迎來八仙過海各顯神通鼓搗藝術的眾聲喧嘩,“每個人都能出名十五分鐘(everyone will be famous for 15 minutes)”,安迪·沃霍爾(Andy Warhol)這么一嗓子呼號,喚起群眾千百萬,都來干,觀念戲法玩他個轉。
其實當下時髦的所謂“觀念攝影”,說實話也無甚玄奧可言。廣義而言,所有人為攝影都可歸入觀念攝影范疇。舉個例子,帶有明確意識形態的宣傳攝影,理應躋身觀念攝影的先驅之列。最熟諳宣傳攝影做法的國人,卻被洋玩意兒的觀念攝影一詞唬個人仰馬翻,無所適從。
從柯達破產談到數碼時代再扯到藝術商品化及觀念攝影,本文思路邏輯看似混雜突兀,其實社會形態變革的潛在線索在這些個藝術現象的更替中昭然若揭。從比特幣拍賣一根天價香蕉的藝術市場奇觀,透視“觀念”“行為”之所謂“藝術”之不羈,不禁令人感慨,今朝之藝術,“藝”已式微,唯有人在“術”上手法屢屢翻新,驚起歡呼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