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來自中國鐵道博物館,之前是一名火車司機,駕駛的是韶山1型電力機車。這是很早以前的一種機車,和高鐵相比是比較落后的。
在沒有高鐵的情況下乘火車,我們的父輩和我們都經歷過。春運時,車站里擠滿了人,車廂里也全是人。本來一節車廂只能坐100多人,卻要載300多人。凡是能站的地方都是人,有時候為了解決沒地兒站的問題,可能座位底下都躺著人。
那么,怎么解決春運這樣的難題呢?2004年,我們從國外引進高鐵,開始真正發展高鐵技術。在此之前,中國鐵路也大量從國外引進先進技術,并不斷提升自身水平。
中國第一特長高速公路隧道,是秦嶺終南山隧道。這是我們國家頭一次建一條長隧道。這條隧道有18.02公里長,當時很難建。
最初,隧道是由鋼釬、錘子鑿出來的,而秦嶺終南山隧道是如何挖的?當時我們從國外引進了盾構機,用它來挖隧道。它的掘進速度很快,而且質量、效果特別好。我們花了7億元從國外買了兩臺盾構機,但買的是二手的。所以,機器出現問題時只能請國外專家來維修,維修辦法、時間進度、維修價格都由國外專家來定。國外專家在維修機器時,拿警戒線將作業場所圈起來,所有中國人不得進入,誰也無法學這項技術。就在這種情況下,我們開始了技術研發。
2008年,我們研發出第一臺盾構機,開啟了中國盾構機時代。從此,無論是大隧道還是小隧道,我們國家都能建,并且有了“基建狂魔”這個綽號。這說明中國在鐵路建設、橋梁建設方面擁有雄厚的實力,也表明中國的鐵路建設實現了質的飛躍。
2004年,我們引進了國外先進的技術,在已有的基礎上對技術進行消化、吸收、再創新,由此“和諧號”動車組出現了。我們并不是將技術從國外買進來,而是買進幾輛原裝車,所有的車在國內進行組裝,開始自主生產。
2017年,我們推出了“復興號”。中國的動車組一個是“和諧號”,一個是“復興號”。
以前有一個說法:“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以前的火車動力都在火車頭上,車廂、車底都不帶動力。
什么是動車組?假如一列車有8節車廂,其中有4節車廂是帶有動力的。動車組是大家拉著手一起向前跑,一是有力量,二是跑得快。動車組里帶動力的是動車,不帶動力的是拖車。
如何理解動車和高鐵?無論是不是動車,凡是時速達到200公里以上的都叫高鐵。動車是指車體的形態、動力,而高鐵是指速度,所以它們是兩個概念。
高鐵有兩種速度:一種是時速200公里到250公里的,車次是D開頭;還有一種是時速300公里到350公里的,車次是G開頭。之所以使用不同字母開頭,是為了區分高鐵的速度。動車組時速350公里到底有多快?這相當于,一眨眼就跑了97米。
高鐵軌道是無砟軌道,非常平整;普通列車的路基是有砟軌道,上面有石頭,石頭上面鋪上枕木,枕木上面是鋼軌。由于這種鋼軌是一節一節的,所以火車經過時就會有“咣當咣當”的聲音。
高鐵軌道平整到什么程度?京滬高鐵長1318公里,這條線路上一共鋪了近40萬塊的高鐵軌道板。軌道板誤差約0.1毫米,差不多是一根頭發絲這么細。

高鐵的鋼軌是由100米一根的鋼軌焊接而成的,焊接成的鋼軌一根500米長。由于鋼軌特別長,它被吊起來的時候像面條,吊車必須同步保證它不會彎曲變形,這樣鋼軌鋪在高鐵線路上才能特別直。
“和諧號”和“復興號”最本質的區別是:“和諧號”是從國外引進的,各個國家的技術不一樣,所以列車的駕駛方式、車體構造也不一樣。我們在這個基礎上消化、吸收、再創新,創造出了中國的“復興號”。“復興號”是由中國的各個廠家生產的,它們都是統一標準、統一操作、統一設備、統一配件,在操作上特別方便。
“和諧號”的使用壽命是20年,“復興號”的使用壽命是30年。“復興號”的使用時間更長,對運輸更有利。而且“復興號”的乘坐感很舒適,帶有Wi-Fi、電源插座,座位之間的空間特別寬敞。
為什么坐高鐵不用系安全帶?因為高鐵的制動力沒有那么大,它的制動力只有汽車的 1/7,1秒鐘的制動距離為1.4米,所以不系安全帶也非常安全。
能行駛高鐵的橋梁更厲害。中國好多大橋的建造水平都已經走在了世界前列。以南京大勝關(鐵路)長江大橋為例,這座橋上有6條鐵路線,其中4條是高鐵線,高鐵高速運行的時候對橋的沖擊力可以達到1500噸。南京大勝關長江大橋是世界上載荷最大、承受力最強的高鐵橋梁。
高鐵司機可以知道前方32公里內的任何情況,高鐵上有2000多個傳感器,能夠及時感應出現的問題。
隨著京張高鐵的開通,中國高鐵開啟了智能化高鐵發展的進程。
智能化高鐵已經不需要人駕駛,但依然得有一個司機坐在駕駛室里。它可以自動開車,區間自動運行,到站自動停車,停車以后自動把門打開,開門的過程中車站的屏蔽門可以同時打開。這在世界鐵路史上是沒出現過的。
目前中國正在研究高鐵變軌技術,即不論軌道寬窄,列車都可以適應。以前如果高鐵軌道的軌距不同,列車只有換轉向架才能繼續運行。有了變軌技術,中國的“復興號”不管寬軌還是窄軌都可以運行。
京張高鐵的青龍橋車站,建在102米厚的山體以下,是世界上首個建在地下的高鐵車站。
智能化鐵路今后會如何發展?一是智能化刷臉進站。乘客在進站的時候不用出示各種各樣的證件,也無須取票,在進站的過程中就可以知道自己的身份信息和車廂位置。二是無感安檢,乘客在進站的過程中不會感受到安檢過程,但實際上安全檢查已經完成了。三是智能化隧道建設,不需要人在現場進行施工。四是車輛也會更加智能化。
未來高鐵的時速可能達到四五百公里,甚至更快。比如從北京到歐洲一些國家全程9000多公里,未來坐高鐵可能用幾十個小時就到了。
高鐵體現了中國鐵路發展的過去和現在。中國高鐵、中國鐵路的明天會更好。
(劉 意摘自微信公眾號中國科學院“格致論道講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