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12月16日,一個平常的課間,南京市曉莊小學文濬校區的教室里,孤獨癥男孩小樹背對著班上的同學,用頭輕撞墻角,撞一下,退后,又撞過去。一個女孩跑過去從身后抱住他,拍著他的肩安撫他,告訴他不能撞。小樹轉過身來,靦腆地笑了。
坐在教室另一端的陪讀媽媽徐靜拍下的這一幕,在短視頻平臺上得到了近10萬次的點贊量。這是徐靜記錄下的兒子在普通小學接受融合教育的諸多日常片段之一。
這個溫暖瞬間的背后,是學校、老師、家長、同學等各方合力去接納和幫助一個孤獨癥孩子的故事。
2023年9月,牽著小樹去曉莊第二小學(2024年,更名為曉莊小學文濬校區,以下簡稱“曉莊二小”)參加新生報到的第一天,徐靜緊張得雙手發抖。4個月前,徐靜向學校提交了小樹的材料,申請小樹在她的陪讀下入讀普通小學一年級。
從2018年確診中度孤獨癥開始,小樹就在康復機構接受干預治療。3年多,在康復機構花費了近100萬元,結果卻不盡如人意。徐靜想,與其天天在一個小方格子間里一對一上課,不如讓孩子進入普通學校的環境,試著與他人接觸,學著適應社會。2021年,為了讓小樹進入融合教育幼兒園,徐靜辭去工作,成為一名全職陪讀的母親。
王子青2022年調任曉莊二小的校長。“我們不會拒絕學區內的任何一名學生。”王子青說。前一年,這所小學也招收了學區內的一個孤獨癥孩子。
招收特殊孩子,校長王子青當然也有顧慮:一是普通學校在特殊教育上的專業性不足,學校如何做到因材施教;二是不知其他家長會不會有意見。前者對學校師資團隊建設有要求,后者需要充分的家校溝通。
一年級學生由學校組織實施陽光均衡分班。小樹被分到了班主任兼語文老師張永晶的班上。
張永晶有8年教齡,卻是第一次接觸孤獨癥學生。報到那天,當班上的同學都互相打招呼時,小樹在一個人發呆。張永晶走到小樹面前,喊他的名字,摸他的頭,但小樹只看了她一眼,便迅速將目光移開。該如何與這個孩子相處,張永晶一開始也覺得茫然。
小樹坐在教室最后一排靠門的位置,全程陪讀的徐靜搬了一把椅子坐在他旁邊。
開學第一天,小樹就崩潰了。才上了兩節課,他就跑出教室,在樓梯間帶著哭腔喊叫,想要回家。徐靜安撫他,把他拉回教室。但小樹又鬧起了情緒,拍桌子、咬衣服,甚至脫掉鞋子扔出去。徐靜不得已把他帶到走廊上,讓他冷靜一下。
張永晶記得開學第一周,班上的同學見小樹大發脾氣,都不敢接近他。面對同學們的疑問,徐靜說:“小樹是來自星星的孩子,所以他暫時還不會說我們地球人的話,也不懂我們地球的規則。”
如何讓班上的同學理解、接納和幫助小樹,也是校方思考的問題。楊勇是曉莊二小分管融合教育項目的主任,他說,開學第一周,學校就邀請了南京市棲霞區特殊教育學校的老師李月月,給一年級的孩子們上了一堂主題為“不一樣”的課。
在小樹所在的班級講這堂課時,李月月引導同學們去理解人和人之間的不一樣:“我們發現人和人不一樣……我們班就有一個小朋友,看起來好像和我們不一樣。他叫小樹,他和你不一樣,你和別人也不一樣,這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我們應該如何對待這種不一樣?”當話筒遞到同學們的嘴邊時,一個個答案蹦了出來:
“他傷心了,我們要抱抱他;他生氣了,我們要安慰他。”
“好好跟他說,我想跟你做朋友。”
“和他做朋友的時候,我們要有耐心。”
“他不在隊伍里時,我可以跟老師一起去找他。”
一年級剛入學的小樹對一切都是蒙的。老師點名時,沒有反應,做課間操時站著不動,上課鈴響了也不回教室。
青青是班上第一個主動接觸小樹的孩子,她從幼兒園起就和小樹同班。開學第一天,青青就成為徐靜的小助手。課間操時間,青青會走到小樹的座位邊,拉著他去做操。看到小樹發呆,她也會和小樹說說話。很快,一些原本不理解小樹的同學也跟著青青一起,聚在小樹身邊。
每當看到有同學主動幫助小樹時,張永晶就會表揚同學有愛心,并獎勵他一個貼紙。她記得,入學兩三周時,小樹身邊總是圍著想幫他的同學。
開學一個月左右的一次課間,徐靜一不注意,小樹跑丟了,上課鈴響了,還沒回來。張永晶急了,叫班上一半的同學一起出去找小樹,最后在一間會議室里找到了他。張永晶提醒同學們,不要讓小樹落單。從那以后,小樹身邊就總有同學陪伴。
校長王子青記得,開學報到那天站在校門口迎接新生時,她主動和小樹打招呼,但小樹沒有反應。那一刻,王子青心里有點兒慌:“我們能不能把這個孩子教好?”
張永晶說,小樹剛入學時,上課經常發呆,或者低著頭做自己的事,有時又突然嬉笑。但她也注意到,當他聽到感興趣的內容時,會緊緊盯著黑板或老師。
課堂上,張永晶常常帶著同學們“開火車”——讓一組同學輪流回答問題。輪到小樹時,他不愿站起來,徐靜總要在一旁連哄帶拉,同學們也給他打氣,喊著:“小樹!小樹!小樹!”張永晶會走到小樹面前,再把問題詳細解釋一遍。看小樹沒反應,同學們會大聲告訴小樹答案,帶動小樹說出口。張永晶認為,首先要做的就是小樹能夠在課上開口說話,哪怕是重復同學們的話。
南京特殊教育師范學院推出了《普通學校特殊需要學生課程評估工具》,幫助普通小學老師針對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找到適合的教學方案。楊勇說,曉莊二小引入了這一工具為任課老師提供教學參考。
紀成陽子是小樹所在班上的體育老師。她記得剛開始上體育課時,每次她一吹口哨,小樹就捂起耳朵。為此她會試著降低哨音。
每節體育課都有熱身接力賽。小戴是班上跑得最快的孩子,為了不讓同學們有太大的差距,紀成陽子總把小樹和小戴分在一組。最初,小樹不知道他在接力賽中要做什么,起跑以后走走停停,經常走出跑道。
令紀成陽子感動的是,無論小樹參加哪一場比賽,都有很多同學為他喊“加油”。即便輸了比賽有懲罰措施,如做10個深蹲起,同組的同學也不會責怪小樹。
2023年12月,南京市棲霞區教育局和殘聯共同籌建的資源教室在曉莊二小投入使用。這間復式教室里,配備了有助于特殊孩子放松的設施和進行感統訓練的器材。楊勇說,曉莊二小目前有6名特殊學生,這些學生若有需要便可以隨時使用資源教室,他們每周五還會在這里進行康復訓練。
2024年9月,小樹讀二年級了。張永晶繼續擔任小樹的語文老師,有特殊教育經歷的數學老師吳凡擔任小樹所在班級的班主任。接手這個班級以后,吳凡被班上同學自發照顧小樹的行動打動了。帶隊下樓做早操時,青青跑到吳凡身邊主動介紹小樹:“老師,你知道嗎?小樹以后是一定可以當運動員的!”吳凡好奇地問為什么,青青說小樹的體育可厲害了,他跑步很快,還擅長爬山。
徐靜觀察到,小樹現在能叫出經常跟他一起玩的同學的名字了。他還有了主動接近同學的行為。一開始,青青帶了餅干會分給小樹吃,身邊的同學會教小樹,如果他還想吃應該怎么去要。一個男生抓著小樹的手伸出來,教小樹說:“給我吃吧。”另一個男生教小樹雙手合十前后擺動,做出請求的手勢。最開始小樹只會找青青要吃的,慢慢地,看到其他同學在吃零食,小樹就會湊過去,張開嘴:“啊——”
從二年級開始,很多老師發現小樹在課堂上情緒變得更穩定了,能夠在教室里坐一整節課的時間。讓吳凡印象深刻的是,2024年11月的一節數學課上,吳凡正準備點名讓同學回答“40÷8=?”時,意外地發現小樹的手低低地舉著。徐靜覺得很驚喜——很長時間以來,小樹都有畏難情緒,只要有一點不確定,就不會舉手。
小樹越來越適應學校的生活了,但另一種顧慮浮上徐靜心頭。
2024年12月的一節語文課上,老師讓大家背誦《數九歌》:“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對其他同學而言讀幾遍就能背下來的課文,小樹卻怎么也背不會。他急哭了,坐立不安地跺著腳。輪到他時,老師降低難度讓他讀一遍,但小樹發現自己即使讀也讀不順,更著急了。
那一刻,徐靜知道,小樹意識到了自己和別人的差距,那種無能為力讓他痛苦。
徐靜認為,孩子在普通小學接受融合教育,前提是成績能夠“吊車尾”,能夠在后面跟著大部隊走。但如果連練習題都看不懂,對孩子而言,會不會是一種折磨?
“三年級就是一個坎了。”徐靜說,“三年級的學業難度增加不少,如果到時候他不能適應的話,我可能會考慮送他去特殊學校。”
徐靜很珍惜小樹接受融合教育的機會,她最大的期待就是希望小樹能夠理解那些看不見、摸不著的社會規則,成為人群中一個不起眼的普通人——那種“別人一眼看過去,不會覺得他突兀”的普通人。
在每一條記錄小樹在普通小學接受融合教育視頻的最后,徐靜都會放上這句飽含期待的話:“希望小樹早日回歸地球。”
(恬淡人生摘自微信公眾號“北青深一度”,本刊節選,李小光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