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第一次在眾目睽睽之下摔跤,還是在讀小學時。我很驕傲地在學校的話劇《青蛙跳過水池》中扮演主角。我穿著綠色的青蛙服裝站在舞臺上,準備迎接那個重要的時刻:成功躍過裝滿水的盤子。
但我在跳躍時出了點問題,我先是聽到了水花濺起的聲音,然后感覺到了水花——我坐在了水盆里,觀眾笑得前仰后合,綠色的染料滲出我的服裝并流進了水里。我羞愧極了,當眾歇斯底里地哇哇大哭。
后來,家人一起就餐時,我的兄弟們講述了這個故事,我的母親意識到這是一個具有教育意義的時機。她等我的兄弟們停止大笑后,語重心長地說:“好了,孩子們,現在你們已經笑夠了,我們一家人可以做些什么來幫助格萊迪斯呢?這樣下次她再感到尷尬時,就可以和大家一起笑,而不是讓大家嘲笑她了。”
母親說的這些話充滿了愛和同情,她沒有因為我哭而感到羞恥,也沒有因為我的兄弟們大笑而感到羞恥。
事實證明,母親提出的問題自有答案。當我們釋放出作為池中人的羞恥感時,我們就會意識到其他人已經知道的事情:在一出名為《青蛙跳過水池》的話劇的演出中,主角不小心坐到了水盆里,其實是很有趣的事。
如果我們轉變對尷尬的態度,它往往會變成別的東西——在這種情況下,那就是幽默。這個教訓讓我受益良多,因為這是我第一次在舞臺上摔倒。
在大學里,我上了一門叫作“公共演講一零一”的課。每個學生都必須上臺介紹自己。由于我和其他女孩很不一樣,最近才從印度搬到美國的俄亥俄州,輪到我做自我介紹時,我很緊張。當我走上講臺時,我被臺階絆倒,摔了個四腳朝天。
在我摔倒落地的撞擊聲發出之前,還有兩個響亮的聲音在房間里回蕩:我的頭撞到桌子的“咚”的一聲,我的裙子裂開到膝蓋以上的“刺啦”聲——裙子被撕裂在當時有傷風化。
想起母親對我在學校表演話劇中摔倒的引導,我迅速調整自己的狀態,釋懷了。當大家還在震驚地喘息時,我宣稱:“一個演講者必須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引起觀眾的注意。我叫格萊迪斯·麥克格雷,希望大家喜歡這場演出!”話音剛落,大家哄堂大笑。
生活需要翻篇,對此我們可以這樣理解:我們意識到某些事沒有意義時,就放手,看看還有什么事可以去嘗試。在這種情況下,當我釋放了因犯錯而產生的羞恥感時,我發現了隱藏其中的幽默,這種幽默給我帶來了快樂。如果我一直停留在羞恥感和尷尬中,我就根本不可能收獲這種快樂。我必須首先原諒自己的錯誤,然后能量才能再次開始流動。
這就是母親試圖教給我的東西。當我坐在水盆里哭的時候,我不是因為摔倒而哭——我是個好動的孩子,我總是摔倒。我哭是因為我認為自己不應該摔倒,是因為我感到羞恥。
母親教我在感到羞恥時笑,因為笑有一種不可思議的力量,可以消除一切傷痛。在人體內,笑可以起到一個重要的作用,簡直讓人腎上腺發癢。橫膈膜從后方和上方部分覆蓋腎上腺,腎上腺容納了我們的反應:恐懼、憤怒、冷漠和仇恨……當我們笑的時候,我們的橫膈膜會彎曲并放松,這讓腎上腺輕微顫動,我認為這是在搔癢。以我的經驗來看,腎上腺素通常會因為松弛而釋放。
羞恥感是人類擁有的最穩固的情緒。在餐桌上,母親告訴我,我可以找到一種正在流動的情緒去駕馭羞恥感,而不是被羞恥感拿捏。現在,如果你認為羞恥感和尷尬等情緒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消失,我可以向你保證,你錯了!即便我現在已經102歲,還是會有尷尬的瞬間。
在我99歲生日那天,我就遇到了一件尷尬的事。當時我把車停在超市旁邊,去超市買了一些東西。我以一位99歲老婦人該有的樣子提著食品袋,步履緩慢地走向停車處。我想這引起了路人的注意,因為一位年長的紳士過來想幫助我。
“您需要幫助嗎?”他問。
“哦,謝謝您,我可以做到。”我說。
“真的,我可以幫您。我看起來比較強壯。我86歲了!”他自豪地說。
這讓我很惱火,我不知道為什么,但確實如此。不知何故,我聽到自己反駁了一句令人不悅的話:“嗯,我99歲了!”我說的時候用挑釁的眼神直視他。
我的反應讓他有點兒吃驚,隨后他用友好的語氣說了些別的話就走開了。
我打開車門,坐在駕駛座上,生自己的悶氣。我為什么說那種氣話?為什么會覺得自己在與他競爭?他只是想幫忙!“你正在變成一個令人討厭的老女人,格萊迪斯。”我心想。我變得心煩意亂,沒法發動汽車。然后我想,在這種情況下什么事情是可以被看作有趣的?
突然,我看到兩個老人在超市的停車場里互相呵斥。這很有趣!
一個99歲的老婦人對待一個86歲的老先生,就像對待一個年輕的小伙子。這也很有趣!
我越看越覺得好笑!我越看這種情景,就越覺得像喜劇節目中的一個場景:兩個脾氣暴躁的老年人為了一袋雜貨而互相指責。
我坐在車里,放下了羞恥感和內疚感,大笑了一場,然后這件事就這么過去了。
下次你發現自己做了一件尷尬的事情時,試著想一想,要怎么把它看作有趣的事。你的錯誤中有哪些地方是幽默的?哪些地方是令人驚訝的?哪些地方是愚蠢的或者可笑的?外人會怎么看?為什么會笑?
你會驚訝地發現,只要去尋找,幽默的解釋就很常見。
(湖 心摘自中信出版集團《早點知道會幸福的那些事:百歲奶奶的人生建議》一書,王 娓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