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表獎這場盛會以光影為橋梁,巧妙地將青島的影視文化底蘊、豐富的文旅資源與獨特的城市品牌相結合,催生出多元化的實踐成果,為青島這座城市的長遠發展注入了新動力。
作為中國電影界的國家級榮譽,第二十屆中國電影華表獎頒獎活動在青島舉行,這不僅是一場影視盛宴,更成為城市發展的里程碑事件。這場盛會以光影為橋梁,巧妙地將青島的影視文化底蘊、豐富的文旅資源與獨特的城市品牌相結合,催生出多元化的實踐成果,為青島這座城市的長遠發展注入了新動力。
一場城市品牌升級的戰略實踐
從影視產業能級躍升角度看,華表獎的舉辦,標志著青島從“電影拍攝地”向“全產業鏈中心”的轉型。青島東方影都成功孵化出《流浪地球》《封神第一部:朝歌風云》等一系列國產大片,青島東方影都產業控股集團總裁孫恒勤表示,當前,以東方影都為龍頭的影視制作配套產業鏈正日益成熟,吸引了希娜魔夫、香港永譽等眾多行業領軍企業紛紛入駐。東方影都已成為具有國際一流標準的超大型影視拍攝基地,持續推動中國電影工業化進程發展。
得益于華表獎的助力,活動期間,“半個娛樂圈齊聚青島”“青島與電影的不解之緣”等熱門話題接連登上熱搜榜,極大地提升了青島作為“電影之都”的知名度。青島借此契機,精心策劃了“跟著電影去旅游”七大主題路線,巧妙地將前海一線風光、歷史城區的韻味、東方影都的魅力等資源串聯起來,深入挖掘電影幕后的城市故事,從而打造出一個影視地標與旅游熱度深度融合的“流量高地”。
據統計數據顯示,華表獎舉辦當月,青島的游客量相比往年有了顯著增長。有業內分析認為,華表獎對城市直接的影響在于消費模式升級——游客平均停留時間從2—3天延長至4—5天,按照大型節慶活動帶來的消費規律來看,人均消費會有顯著提升,這無疑是一個以“影視IP驅動深度游”為策略的城市文旅營銷典范,它不僅成功實現了從“影視基地”到“文化地標”的華麗轉身,更為城市的文旅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一則“用電影講好青島故事”的文化實踐
追隨華表獎的榮耀,在青島奔赴一場穿越銀幕的旅行。在電影《抓娃娃》的場景路線中,西陵峽路上,馬繼業得知成為運動員的喜訊后,那疾馳的身影依舊清晰;正陽關路上,馬成鋼“父愛如山體滑坡”的幽默場景,至今仍令人捧腹;青島棧橋的轉角,就是馬繼業上學的必經之路;充滿煙火氣的有余里小院,則完美復刻了老青島的生活圖景;星光島環島跑道,銘記著馬繼業夢想綻放的輝煌瞬間;郵輪母港的“還得撈”橋段,無疑是全片最令人捧腹的高光時刻;天泰體育場的水瓶倒影里,藏著最溫馨的家庭時光;金口三路的貓咪階梯和那條通往大海的“西虹市”最美林蔭路,這些都是電影留給我們的獨特在地文化彩蛋。
不僅是《抓娃娃》,在青島拍攝的諸多影片中呈現的海洋文化、紅色基因等多元文化,與青島的百年建筑、工業遺產產生強烈共鳴,讓歷史敘事突破了銀幕邊界。這種“用電影語言講好青島故事”的實踐,使城市文化的傳承更具時代感染力。
值得一提的是,華表獎活動期間引發的“全民觀影熱潮”席卷整個青島,各類觀影優惠、互動體驗活動熱鬧非凡,讓電影藝術從專業領域走向大眾生活,成為全民美育的鮮活載體。當藝術與城市精神交相輝映,將激發出全民美育的深遠社會效應。
一次“產業協同+創新范式”的城市實踐
通過“以影視為鏈,串聯多元產業”的生態,為城市經濟轉型升級提供了新路徑。比如,青島出版集團、青島海發集團聯合出版的青島電影史新編《青島電影1905-2025》在青島電影博物館正式發布,為青島電影產業發展注入了新的文化動能。以此為契機,依托出版發行等豐富的文化資源優勢,“影視+出版”成為產業協同發展的新亮點。
青島圍繞電影產業核心,創新策劃了“跟著電影遇見愛”“跟著電影去旅行”“跟著電影品美食”等系列活動,這些活動緊密連接電影產業上下游,通過“影視+”生態圈模式,進一步激發了城市的消費活力,促進了電影產業與城市發展的深度融合與共同繁榮。
華表獎落幕次日,青島推出《青島市支持電影經濟發展若干政策》,通過十條高“含金量”的措施,包括資金補貼、稅收優惠和獎勵機制等,全面支持電影產業的發展,彰顯了城市對影視產業發展的堅定決心?!扒鄭u十條”的創新之處在于,不再局限于傳統的拍攝補貼,而是聚焦創作、攝制、發行、放映等產業核心環節,構建起覆蓋電影全生命周期的政策支持體系。
承辦華表獎期間,青島的城市管理水平經受住了高規格檢驗,一批重點項目成功簽約并落地,這將有力推動人才、資本、技術等關鍵要素的加速匯聚,進一步提升城市治理的軟實力。
光影照見未來,華表獎在青島的這次“亮相”,成為這座城市能級躍升的強勁動力。這場實踐的意義深遠,不僅拉動了文旅增長,更在于它證明了:一座能夠運用藝術語言與時代對話的城市,必將贏得更加輝煌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