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汽車產業格局加速重構的當下,中國汽車正以迅猛之勢駛向世界舞臺的中央。作為制造業強省,江蘇憑借深厚的產業根基,在汽車出口領域同樣成績斐然。
江蘇省汽車流通協會秘書長徐士剛近來的工作重心均和出海有關。他參加完中東國際展覽集團(MIE)在上海主辦的“2025中東及非洲新能源車輛和低空產業博覽會”,又馬不停蹄地趕到泗陽去考察一家汽車出口零部件企業。回到南京之后,又緊跟著參加了一個關于企業出海小型論壇。
徐秘書長也沒料到,雖然全球關稅紛爭加劇,但江蘇車企對出海的熱忱并未消減。“江蘇汽車出海在新冠疫情之后快速發展,去年江蘇出口的汽車有41.38萬輛。同比增長了30%左右,體量比較大。”徐士剛介紹。
事實上,在全球汽車產業格局加速重構的當下,中國汽車正以迅猛之勢駛向世界舞臺的中央。作為制造業強省,江蘇憑借其深厚的產業根基、蓬勃的創新活力以及積極的開放姿態,在汽車出口領域同樣成績斐然。
企業奮進 開拓全球版圖
在江蘇汽車出海的征程中,眾多企業勇立潮頭,積極開拓國際市場,憑借自身的核心競爭力在海外市場斬獲佳績。
近日,位于溧水經濟開發區的南京長安汽車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南京長安”)5G智慧工廠有序而高效地運轉著,100多臺深藍S07正式啟程發往海外。就在一個月前,深藍S07作為深藍全球旗艦車型正式登陸阿聯酋市場,出口國家和地區增加到33個。
“為適應中東市場的高溫環境,我們對深藍S07的電池熱管理系統進行了專門適配,CLTC標準續航485公里,滿足當地市場的特殊需求,成為核心賣點。”南京長安相關負責人介紹,南京長安作為深藍S07的國內唯一生產基地,與長安汽車泰國工廠形成國際“雙樞紐”,輻射中東、東南亞等海外市場。
專注于商用車的整車企業南京恒天領銳汽車有限公司出海成績同樣亮眼,今年1月就收獲100臺新能源客車的海外訂單。該公司董事長汪先鋒介紹,公司自主研發的“一機四控”商用車集成控制器、應用于商用車的高速電機等技術在行業處于領先地位,公司生產的重型卡車、機場擺渡車等新能源商用車產品頗受海外市場青睞,目前已出口至日韓和歐美等全球30余個國家和地區。2024年,公司銷售收入突破10億元,其中70%~80%來自海外市場。其產品遠銷土耳其、羅馬尼亞等共建“一帶一路”國家,以及亞洲、歐洲、非洲等地的眾多國家,成為“中國智造”新能源汽車的一張亮麗名片。
車輛外觀為明亮橙色系,流線型設計科技感十足……去年上半年,100臺由江陰企業制造的純電動客車從江陰出發駛向歐洲。“這是公司繼2023年批量出口歐洲以后,再次迎來的更大訂單,將為當地道路交通綠色轉型發展貢獻‘江陰智慧’。”江蘇常隆客車有限公司江陰總部相關負責人介紹,每進入一個海外市場,常隆客車技術團隊都會因地制宜,量身打造高質量產品。
產品出海,必須適應海外土壤,才能贏得市場認可。常隆客車交付的這100臺純電動客車是專門針對歐洲客戶研發的一款經典車型。針對歐洲不同的天氣和路況,常隆客車在整車控制策略、隔音隔熱、純電系統高度集成、駕駛員行為監控等方面,進行了上百項的適應性提升,為乘客交通出行提供全方位的安全保護。車輛還采用全承載車身結構和整車陰極電泳,更加防腐防銹、安全耐用,可充分應對歐洲氣候。
…………
在出海征程中,江蘇車企不斷加大技術研發投入,提升產品品質,逐步在國際市場收獲良好口碑。
基礎雄厚 擁有完整產業鏈
江蘇是中國重要的汽車制造基地之一,擁有完整的汽車產業鏈。從零部件生產到整車制造,從傳統燃油汽車到新能源汽車,江蘇汽車產業涵蓋了多個領域和環節,具備強大的產業配套能力。
尤其是新能源汽車產業,經過多年發展,江蘇已形成了較為完整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如常州,這里圍繞新能源汽車產業已培育和集聚3400多家上下游企業,產業規模超過7680億元。從電池、電機、電控等核心零部件,到整車制造,再到充電設施、智能網聯等配套產業,一應俱全,為新能源汽車的生產提供了堅實的保障。
常州新能源企業也在不斷加快國際化步伐,展現出強勁的增長勢頭。比亞迪是出口領域的佼佼者。作為比亞迪純電動汽車最大出口基地,常州基地具備“平均每分鐘就下線一輛車”的生產能力。截至2024年末,基地累計出口汽車突破22萬輛。數據顯示,2024年常州電動汽車全年出口72.4億元,同比增長19.6%。
常州新能源產業的成功出海,離不開完整產業鏈的協同作用。在動力電池領域,常州擁有中創新航、蜂巢能源、江蘇時代等龍頭企業,這些企業不僅在國內市場占據重要地位,也在國際市場嶄露頭角。中創新航在歐洲、東南亞等地布局了生產基地和研發中心,為當地新能源汽車企業提供動力電池配套服務。蜂巢能源則與歐洲多家車企達成合作,將先進的動力電池技術和產品推向國際市場。
在零部件領域,常州的新能源汽車零部件企業也積極跟隨整車企業出海。江蘇博之旺自動化設備有限公司專注于新能源高速通信線束的研發和生產,產品已出口到多個國家和地區,為當地新能源汽車企業提供關鍵零部件支持。
隨著各國對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的重視,新能源汽車市場需求不斷增長,尤其是在歐洲、東南亞等地區,新能源汽車市場潛力巨大。常州市商務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為支持新能源企業“走出去”,常州市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包括提供出口信用保險補貼、海外市場開拓資金支持等,幫助企業降低出口風險,拓展國際市場。同時積極搭建平臺,組織企業參加國內外知名展會,加強與“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和地區的經貿合作,為企業開拓國際市場創造有利條件。
港口發力 開辟出海通道
江蘇汽車出海勢頭強勁,離不開得天獨厚的物流條件。
在海通太倉汽車碼頭,多艘滾裝船一字排開,一輛輛汽車整齊列隊,正在等待出海。自2024年12月12日正式開港運營以來,該碼頭在1個月內就完成汽車裝卸7.12萬輛,展示出專業滾裝碼頭的物流集聚能力及高效樞紐功能,通過有保障的作業能力及服務品質,助力國產汽車加速出海。隨著它的開港,太倉港汽車出口能力進一步提升。“這里有公路、鐵路、水路,聯通內河、長江,可以直接出海,形成了一個整車內貿外貿、內運外運的綜合樞紐。”上汽安吉物流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對太倉港“公鐵水”多式聯運的模式給予高度評價。
依托區位優勢和“公鐵水”多式聯運模式,太倉港正致力于成為集倉儲堆存、公路運輸、鐵路運輸、水水中轉和遠洋運輸等多種物流模式于一身的整車出口基地。目前,從太倉港出海的汽車可以抵達五大洲116個國家和地區。
在連云港港碼頭,1500多臺“中國制造”工程機械車、大巴車、擺渡車正被有序裝船,準備駛往中東、非洲、東南亞等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針對工程車輛單批次出口量大、船期緊張的特點,連云港邊檢站創新實施“車船直裝”監管模式,為載運工程車輛船舶開通“綠色通道”,將船舶在港裝貨時間縮短30%以上。
近期,鹽城港濱海港區成功開辟首條至阿聯酋迪拜的中東滾裝航線。本航次主要運輸包含比亞迪、悅達起亞、奇瑞等約600輛貿易汽車貨物,4月份汽車出口量突破4000輛。江蘇鹽城港濱海港投資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楊斌說:“下一步將重點推進開通中東、東南亞等區域直達航線的工作,同時建設汽車檢測、PDI整備等增值服務設施,搭建好數字化物流管理平臺,實現車源信息與船期智能匹配,讓中國汽車出海更高效。”當前,濱海港區正在全力申報國家汽車整車出口指定口岸資質,未來將形成年吞吐70萬輛的汽車物流樞紐,為長三角北翼汽車產業集群提供強有力的國際物流支撐。
由此可見,憑借企業銳意進取的內生動力、深厚扎實的產業根基、暢達高效的物流網絡,疊加各地惠企政策的持續賦能,江蘇汽車正加速駛向全球版圖的廣闊藍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