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經貿格局深度調整的當下,作為外貿大省的江蘇正以全方位服務體系助力企業出海破浪。
在全球經貿格局深度調整的當下,作為外貿大省的江蘇正以全方位服務體系助力企業出海破浪。面對外貿新形勢,江蘇企業展現出前瞻布局的韌性,通過全球化布局筑牢抗風險屏障。
與此同時,金融與涉外服務領域的創新突破,更成為企業遠航的“雙引擎”:恒豐銀行高效開立跨境銀團預付款保函,護航船舶出海,農業銀行外匯便利化服務助力中小外貿企業提效,金融“活水”精準滴灌涉外業務;公證機構則以遠程視頻辦證、“公證+認證”聯辦等科技賦能服務,構建起覆蓋法律維權、商事認證的涉外服務矩陣,甚至在反傾銷調查等復雜場景中提供全鏈條支持。
政策、金融、法律等多維服務協同發力,不僅讓2024年江蘇外貿進出口額創歷史新高,更勾勒出一幅“企業主動布局、服務全程護航”的開放型經濟新圖景。
稅惠護航
外貿企業在辦理出口退稅過程中,常常面臨諸多挑戰。政策如何精準適用?實務操作怎樣高效開展?潛在風險又該如何防范?這些問題如同“攔路虎”阻礙著企業前行。針對這些痛點,江蘇稅務部門主動靠前服務,以精準的政策輔導、貼心的服務舉措,助力企業卸下負擔,輕裝上陣。
過去,卡赫集團將海外先進的清潔產品技術引入中國;如今,依托中國本土創新的新技術,企業正加速邁向國際市場,逐步向境外企業提供BPO(商務流程外包)等業務,致力于為客戶打造一站式解決方案。在這一關鍵轉型期,常熟市稅務局主動作為,在企業業務開展之初就提前介入。稅務人員深入企業,詳細解讀增值稅零稅率應稅服務出口優惠政策適用范圍,對照政策條款,逐一梳理企業應準備的申報資料,針對企業疑惑,及時明確其可享受免抵退稅政策。在稅務部門的有力支持下,卡赫集團的技術出海之路愈發順暢,實現了從“引進來”到“走出去”的跨越式發展。
不僅如此,江蘇稅務部門堅持將服務之“橋”、走訪之“路”搭到各企業、搭到最一線,積極落實國家稅務總局延續的階段性加快出口退稅辦理進度舉措,在出口退稅辦理流程上“減環節”,在資料上“減材料”,在系統上“無紙化”,努力跑出出口退稅“加速度”。
不久前,揚州博妮派科技有限公司首次申報出口退稅,按照現行規定需開展實地核查。這讓公司財務人員徐磊犯了難:“配合稅務部門核查不難,可還要熟悉掌握一系列政策規定和操作流程,什么時候才能享受到這筆紅利呢?”
考慮到該企業是新辦外貿出口企業,揚州市邗江區稅務局第一時間通過案頭分析、線上核實等方式迅速排除了涉嫌騙稅等疑點,并根據初步掌握的企業經營狀況,告知其可按照首次申報出口退稅“容缺辦理”原則,先辦理退稅后開展實地核查。當天,稅務部門就按“容缺辦理”規定為企業辦理了出口退稅并開具退還書,隔天上午退稅款就到達企業賬上。
不僅是在揚州,優質、高效、便捷的辦稅體驗在江蘇全省各地都能享受得到。江蘇稅務部門在所有出口申報類、審核類、證明類業務均實現全流程網上辦理的同時,利用智能化系統幫助企業把每一筆出口業務的關聯數據進行匹配,企業只需核對并按下“確認”按鈕,就能基本完成申報,大大減輕企業財務人員的工作量和辦稅成本。
同時,江蘇稅務部門還簡化了出口退稅備案單證管理。企業可以自行選擇紙質化、影像化或電子化方式留存保管備案單證,納稅人辦理出口退稅有關事項時,對6類證明資料推行電子化開具,并通過電子稅務局等渠道向納稅人反饋。
金融福利助企出海
大江奔騰,春潮涌動。江蘇某船舶重工有限公司船塢一片繁忙景象,焊接船體龍骨、吊裝發動機……在“金融引擎”的加持下,一艘艘“大國重器”即將從南通黃金岸線駛向浩瀚藍海,奔赴世界各地。近日,恒豐銀行南京分行為江蘇某船舶重工有限公司成功開立1.21億美元跨境銀團預付款保函,助力企業順利獲得境外造船訂單,護航“中國船”揚帆起航。
由于高技術船舶和海工裝備制造具有資金投入大、建造周期長、地域跨度大等特殊性,造船廠和裝備制造企業需要墊付巨額資金,一般會在合同簽約時約定造船廠和裝備制造企業向船東開具預付款保函,船東按照約定提前預付資金。因此,跨境船舶預付款保函業務已成為船舶企業拓展海外訂單最迫切的金融需求。
了解到企業的實際需求后,恒豐銀行南京分行轄屬南通分行迅速成立“一把手”帶隊、多部門聯合的專項服務團隊,結合船舶業務實際情況,制定金融服務方案。總、分行高效協同,啟動綠色審批通道,在短時間內完成授信新增、協議簽署、溝通涉外律師法審意見等流程,成為該銀團項目中第一個批復授信的銀行,并成功為此船舶重工有限公司辦理1.21億美元跨境銀團船舶預付款保函業務,敏捷高效的服務得到企業的高度認可。
諸如此類的案例還有很多。“農業銀行提供的外匯收支便利化服務,緩解了公司單筆付匯金額較小、單據比較瑣碎的問題,業務高峰期也不用擔心付款效率。”南京某貿易有限公司負責人透露,公司主營化工產品,年進出口量超1億美元。農業銀行南京城北支行通過申請及備案,將該客戶認定為“跨境貿易投資高水平開放試點企業”。自被認定為試點企業以來,該企業便利化收付外匯款達2.49億美元。
持續優化的跨境金融服務打通企業出海樞紐,“走出去”的江蘇企業撐起外貿大省的成績單。數據顯示,2024年,江蘇人民幣計價的外貿進出口同比增長7%,規模創歷史新高,實際利用外資規模繼續保持全國領先。全省跨境資金流動繼續保持較大規模順差。其中,跨境收支順差1997億美元,同比增長20%。
打造涉外服務矩陣
在江蘇企業加速出海、公民出境活動愈發頻繁的大背景下,江蘇公證機構主動求變,積極創新服務模式,為涉外法律服務注入新動能。2024年,全省公證機構辦理涉外公證達27萬余件,約占辦證總量的35%,這一數據直觀展現出其在涉外領域的重要作用。
服務創新是江蘇公證機構的一大亮點。通過科技賦能,14家公證機構推出遠程視頻公證辦證平臺,借助區塊鏈技術、人臉識別、電子簽名等前沿科技,實現公證事項“最多跑一次”甚至“零跑腿”。近三年,海外遠程視頻公證已辦理710件。“公證+認證”一體聯辦服務,更是讓涉外公證與領事認證無縫銜接,以“一次申請、一窗受理、聯動辦理”的高效模式,極大方便了辦事群眾。
業務拓展上,江蘇公證機構既穩固傳統業務優勢,又不斷探索新領域。親屬關系、學位學歷等傳統涉外公證服務持續優化,新型服務也在不斷推出。南京公證處為企業海外版權維權進行證據保全公證,相關材料被海外仲裁機構采納;如皋公證處助力海外僑胞快速完成恢復國籍公證,該案例入選司法行政(法律服務)案例庫。
人才建設與服務體系構建同樣值得關注。江蘇挑選優質規模公證機構作為涉外法律服務重點培育對象,致力于打造精通國際法律、公證業務與外語的復合型人才隊伍,目前已建成13家規模公證機構。以南京公證處為例,其成立“涉外繼承法律服務中心”,并與南京仲裁委員會、南京江北新區國際數字貿易與數字金融調解中心等多方深度合作,形成涉外法律集群化服務新模式。
這種全方位的發展,在實際案例中得到充分體現。南京江北新區(自貿區)某企業遭遇海外反傾銷調查,需在一周內提交經海牙認證的商事公證書。南京公證處迅速響應,不僅提供一站式“公證+認證”服務,還整合資源,為企業引薦外國法查明、反傾銷訴訟律師等涉外法律服務,助力企業快速了解應對策略,開展兩國律師協作應訴,最終成功化解危機。這些成果,彰顯著江蘇公證機構在涉外法律服務領域的卓越實力與不斷進取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