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散文的秘密》
作者:南方周末 編著
出版社:湖南文藝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4年10月
散文是文學的一大樣式,有廣義與狹義之分。廣義來說,泛指除詩歌以外的所有文學體裁;狹義來說,指與詩歌、小說、戲劇并行的一種文學體裁。一定程度而言,幾乎每個人都創作過散文。因為,散文的范圍太廣了,和我們的生活太緊密了。無論是一位著名作家寫的生活感悟,還是一個目不識丁的老太太對往事的回憶,都可以稱之為散文。
專業的文學研究者對于散文則有更加深刻的認識,以至于將散文當作解放人、改造人、成就人的重要載體。現代文學所設定的散文建立在一種全新的社會構想中,它是一種現代的國民、公民、人民的藝術,所有受過普遍的現代教育的人都要學會寫散文,學會敘事、議論、抒情,展開思想的論辯,以此來自我認識、自我發現、自我表達。在散文中,我們整理和表達自身的經驗、情感、知識、思想,努力去建構、確認自我。通過一個個“自我”,才能聯結為一個現代社會,一個健全的、由既有自我意識又有共同體意識的人構成的健康的社會。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當讀到南方周末編著的寫作課教程《好散文的秘密》時,我有一種相見恨晚的感覺。全書收錄了李敬澤、周曉楓、李修文、傅菲、龐余亮、塞壬、黑陶七位著名作家數十年的散文寫作實戰經驗,是散文寫作的“功夫秘笈”。
書中認為,散文中最重要的元素是情感。對于散文來說,情感是最基礎的準備,就像空氣、土地、水流養育萬物那樣。情感是源頭,是支撐的骨骼,也是能夠把我們帶到遠方的一種力量。當然,我們在調動、打磨自己情感的時候,可能會疼痛,但是這個過程也能讓我們的心境更加開闊純凈,讓筆下的文字具有更強大的力量。
對于散文的“內核”,作家們普遍認為那是一種“有我”的寫作,一定程度上它既是客觀的,也是主觀性非常強的一種文體。在主觀的世界當中構建出來“我”的色彩,才是一篇散文的生命力。如王國維所說,以我觀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所以寫好“我”,凸顯“我”,就是散文文體對一個作者的基本要求。從這個角度來理解散文能否虛構的問題就顯得更加有的放矢。書中認為對于散文的真實性,應當用一種更深的層次、更多維的視角去理解它,在相當程度上是我去相信、我去感受,而不僅僅是我去看見。
寫好散文,對素材的把握無疑是非常重要的。書中認為,要強化自己的認知領域和精神品質,進一步體悟日常生活的細節,在此基礎上提升處理材料的能力,從而做到“上天入地”,將生活的觀察、生活的碎片凝聚在一起。對于如何進行散文選材,書中給出了作家們“壓箱底”的方法技巧,如獨辟蹊徑,言他人之未言;保持內容的鮮活;讓文章既貼近生活又貼近內心;必須引起讀者共情,等等。
作家們還專門對散文的結構進行了強調。散文形散而神不散,不等于散文不需要結構,相反,重視結構是對散文自由的尊重,需要反復練習散文結構。那些經過實踐考驗的散文佳作,看上去不著結構技巧的痕跡,實際上隱藏著精妙的結構。散文不僅需要結構,而且結構還有強弱之分,強結構能讓散文的魅力最大化,所以葉圣陶說:“思想是有一條路的,一句一句、一段一段都是有路的,好文章的作者是決不亂走的。”
讀《好散文的秘密》,對于散文寫作者來說,等于上了一堂高質量的散文創作理論與實踐課。閱讀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孜孜不倦地學習、汲取,也可以反思自己過去創作中的得與失,從而真正在散文領域“登堂入室”。
(編輯 邢多多104857223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