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質睡眠不僅在于長度,更在于質量。睡眠最好滿足以下6個標準。
1.時長要夠" 兒童需保持7~9小時的睡眠,成年人應維持6~8小時,老年人則為6~7小時,心臟病、糖尿病患者建議在此基礎上增加0.5~1小時的睡眠。
2.盡量規律" 睡覺要遵循晝夜節律,黃金睡眠時間是晚上10時到次日6時,晚上10時至次日3時尤為重要。
3.入睡要快" 盡量保證躺下半小時內能夠入睡。
4.起夜要少" 起夜盡量不超過2次,且睡眠中斷后能快速重新進入睡眠狀態。
5.少鼾或無鼾" 睡覺時最好不打鼾。若僅輕微打鼾且無呼吸暫停等情況,無需過度擔心。
6.醒后舒暢" 早上起床后,如果精力充沛、神清氣爽,說明睡眠質量較高;若仍然昏昏沉沉、渾身疲乏無力,則說明睡眠質量不佳。
1.揪出疾病" 患有腦卒中、冠心病、高血壓、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或心理疾病的人,容易存在睡眠障礙。這類人群應及時就醫穩定病情,必要時需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安眠藥。若睡眠問題長時間得不到解決,還可能進一步加重現有疾病。
2.優化環境" 臥室溫度維持在20攝氏度左右,使用遮光窗簾,睡前1小時調暗燈光,營造舒適的睡眠環境。
3.調整飲食" 睡前應避免飲酒及食用高脂、高鹽、辛辣食物,以免加重胃腸道負擔。晚餐宜清淡,不宜過飽。可適當食用助眠食物,如小米粥、紅棗、桂圓、牛奶、銀耳、百合等。每天下午4時后減少咖啡或功能性飲料的攝入。
4.學會放松" 晚上10時后開始放松,避免處理工作、深入聊天或觀看刺激性影視作品,更不能沉迷電子游戲。睡前可以嘗試“4-7-8呼吸法”,即深吸氣4秒、屏息7秒、呼氣8秒,循環幾次,幫助放松身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