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意金箍棒原本是東海的定海神針,在孫悟空去龍宮之前,如意金箍棒在東海海底已經(jīng)待了好久好久。
事實上,金箍棒并不是在東海“出生”的。它原是一塊由太上老君在八卦爐中冶煉出來的神鐵。太上老君是天庭的“頭號發(fā)明家”,平常就愛搗鼓各種稀奇古怪的靈丹妙藥和兵器法寶。他煉好金箍棒以后,大概是發(fā)現(xiàn)沒地方使用,就把它閑置在一旁,又去煉其他寶貝了。
后來人間出現(xiàn)水災,治水的大禹向太上老君求來這塊神鐵,用以測量江海的深淺。正如原作中所寫:“那是大禹治水之時,定江海淺深的一個定子。”
“定子”具體是怎么用的呢?原來古人為了測量江河湖海的深淺,會將繩子放入水里,直到觸底,再把繩子拉上來,測量被水浸過的繩子長度,就可以知道水的深淺。但因為繩子太輕了,放在水里容易漂蕩,所以需要在繩子的末端系上重物,這個重物就叫作“定子”。金箍棒分量特別重,還能隨意變化大小,碰到再湍急的河流或是再深的湖海,也能穩(wěn)穩(wěn)定在底部,可以說是一個絕妙的定子。
(摘自《為孩子解答〈西游記〉里的不解之謎》,河南文藝出版社,佟毅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