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經過這里,幾乎是一閃而過。那些臺階,還是絆了絆我的目光。熟悉,即是捷徑。最快最先被看到的,總是相識的,或似曾相識的。這些臺階老在了一條路上,而且,還要繼續老下去的樣子。它們沒有被改動,原封原樣地老去。這已讓我感動。沒人要來修復,沒人要來翻新,也沒有人要來打攪,仿佛它們已經活成了自然的生命,自生自滅。除了落滿時光的腳印,臺階上已然沒有了其他的腳印。或許,也不完全如此,某只飛鳥曾來歇腳,某只螞蟻曾經過這里,在離家或回家的路上。臺階一個段落一個段落,曲折著上升著通向一所小學,幾十階為一個段落。很久以前,它們是一群雀躍腳印的領地。如果細細辨認,我可以從中找出屬于自己的那一串。此刻,我與它們隔空相望,距離具體一點的話,那是三十多年。我沒有來得及拾階而上。我走得那樣快,不知何時,已成為速度崇拜者中的一員。聽說,操場還是原樣,操場上的樹也是原樣,教室還是原樣,教室里的黑板也是原樣,一切都是剛剛放學之后的樣子,原封未動地被保留下來。相去不遠,是另一處校址。眼下,時光已經讓這里成了這樣的所在:荒蕪且凌亂,卻又自由且活潑。繼搬離的人群之后,這里住進的是日光與月光,以及這兩位主人的朋朋友友。窗老在了那里,門舊在了那里,落滿時間的美。很多東西被用舊,但還沒有被用壞,比如一條路,一間教室。老與舊,并非終結,它們隨時可以復興。溫故知新,故即是舊,新,不過是舊的又一次萌芽和另一次喚醒。很多舊的東西只是沉睡,無聲無息,可它們依然存活著,碰一下就會動,在人驀然回首時,重新活起來。我在生活的地方,很少看到舊,一有舊的樣子,就會被翻新。舊是故衣一件,也許還合著身,只是再也喜歡不起來了。在這片土地之上,有太多東西被原封不動地保留下來。一所學校,一座寺廟,是早已人走室空的。一方石臼,歪在路邊,很死心塌地。一截小橋,已是二十年前舊板橋,再無一人到彼岸。若論功用,它們已是廢墟。可是它們并沒有坍塌,只是陳舊,只是老在了一個地方。我的感動是鮮明而真實的。我試著弄清楚,自己究竟是在被什么感動:不是所有地方所有人都在追新求變,對秩序的順應,對秩序改動的敬畏,仍然存在,總會存在。那些老去的地方,不論往事輝煌與否,它們已然默默不求問聞,人不知而不慍。還有很多地方很多東西,人沒有插手時間,且永遠不打算插手。
選自《今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