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天晚上,我忙完已接近11點。走出房門,看見兒子還坐在沙發上打游戲?!安皇前雮€小時前就叫你洗澡睡覺了嗎,怎么還在玩,明天不上學了?”我忍不住提高聲音?!榜R上,就剩下最后一點點了……”他頭也不抬地回答著,手在平板電腦上劃得飛快。于是我走上前去,伸手關掉了屏幕。
“你干嗎?我不是說了就剩下一點點了!”兒子站起身,瞪著眼睛看我,一臉的怒氣。我生氣地說:“趕緊去洗澡睡覺,否則從明天起,別再碰平板!”兒子也不甘示弱,梗著脖子跟我杠:“你自己看電腦看到現在,還好意思說我?”那一瞬間,我突然意識到我們都像是困在信號塔里的囚徒,離不開電子設備。
平復情緒后,我柔聲說:“要不從明天開始,等你放學回來,我們就斷網兩小時,怎么樣?”兒子盯著我不說話,良久他才嘟囔著:“斷網?什么意思?”我說:“就是把Wi-Fi關掉,不玩游戲,不看視頻,咱們找點別的事情做。”他猶豫了一會兒,小聲問:“那……能干什么?”我笑了:“試試看就知道了?!?/p>
第二天,兒子放學回來,我就拔掉了網線。他先是寫完作業,然后習慣性地去找平板,但平板早就被我收起來了。我正在收拾陽臺上的零碎物品,兒子不耐煩地喊道:“現在能干點什么,總不能坐在這里大眼瞪小眼吧?”
我拿出準備好的綠豆和一個塑料盒,說:“要不要試試種點東西?”他撇撇嘴:“種豆芽?。窟@有什么好玩的?”但當我鋪好濕潤的毛巾,讓他親手把綠豆一顆顆擺上去時,他還是湊了過來。等擺完豆子,我們約定好,每天由他負責澆水,并記錄豆子的變化。他敷衍地“嗯”了一聲,顯然沒當真。
第三天早上,我剛起床,就聽見他在陽臺大喊:“媽媽,快來看,豆子發芽了!”我快步走過去,只見他蹲在塑料盒前,眼睛亮亮的。我伸頭去瞧,綠豆裂開了一點點縫,嫩白的芽尖像害羞的小觸須,悄悄探出了頭。兒子興奮地拿來筆記本,認認真真地寫下日期和觀察記錄,還畫了一個夸張的箭頭指著最先發芽的豆子:“這可是第一名呢!”
不過兩天后,兒子就有點懈怠了。那天放學回來,他照例去看了豆芽,然后問我:“媽媽,這豆芽怎么長那么慢?什么時候才能長成豆苗?。课铱匆曨l中好像都長得很快。”我揉了揉他的腦袋說:“是呀,短視頻里很快是因為剪輯掉了生長過程。可是,就像你從小娃娃長成現在的模樣,是不是也需要11年啊?”他若有所思地點點頭。
看著兒子,我的心突然慢了半拍,那些幾十秒的短視頻,怎么能比得上生命真實的成長呢?孩子,總有一天,你會發現,網絡外的世界才更精彩。
到了周末,空余時間更長,我們的斷網時間也隨之增加。和兒子商議之后,我們決定建立一個“圖書漂流角”。我從書架上抽出一本《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他則翻出了他最愛的《昆蟲記》。
“這本書里的螳螂超厲害!”他翻開一頁,指著插圖說,“它打架的時候會舉起‘大刀’,連小鳥都敢挑戰!”我接過書,發現里面夾著他自制的書簽——用彩筆畫的甲蟲和蝴蝶,背面還寫著日期。我忍不住笑了:“你這書簽倒是挺好看、別致,能給媽媽也畫一些嗎?”他激動地點頭。
我們并肩而坐,跟著書中的故事去冒險。大概是讀到了有趣的情節,兒子突然說:“媽媽,我們夏天也去劃船好不好?就像河鼠和鼴鼠那樣?!蔽颐念^,答應了。
時間一點點過去,夕陽的余暉透過玻璃,在兒子專注的側臉上投下柔和的光暈。我忍不住笑了,這才是童年該有的樣子,不是每天在游戲里打打殺殺,而是在書本中發現驚喜、開闊想象,對明天充滿期待。
上周末,我決定帶兒子玩個新的游戲——“反轉日”,他當大人,我當小孩。講清楚規則后,兒子迫不及待開始制定日程表:“今日我當家,我就是一家之主,所有的事情都要聽我的安排,對嗎?”我點點頭。
然后,他做了如下計劃:
上午8點到11點,寫作業。(中間可以休息20分鐘)
中午吃烤鴨+大桶可樂。(因為平時都不允許多吃)
下午2點到5點,去游樂園大冒險。
最搞笑的是,兒子給我布置的作業是他給我一張他自己做過的卷子,讓我重新抄一遍題,再重做一遍。他還模仿我的語氣,提醒著:“認真寫,作業寫完了才能玩!”我寫卷子,他做自己的作業,遇到不會做的題,我們還討論了好一會兒。
中午,兒子拿出手機,自己在外賣平臺點了一份烤鴨,然后拿零錢去小賣鋪買了一大瓶可樂。吃飯的時候,他還嚴肅地叮囑我:“小朋友吃飯不能看手機?。 备愕梦铱扌Σ坏?。下午,我們一起去了游樂園。他想要玩那些比較刺激的游戲,我就拉著他的袖子撒嬌:“我怕,咱們玩碰碰車行不行?”他一臉嫌棄,卻也只能無奈地說:“好吧,誰叫今天你是小朋友呢?!?/p>
晚上休息時,兒子癱在沙發上嚷嚷:“一天終于結束了,累死了,大人的世界真的好煩啊,那么多事情要做,還不能跟孩子抱怨……”我趁機問:“那你明天還想當大人嗎?”他頭搖得像撥浪鼓:“算了,我還是先當小孩吧!”
每天斷網兩小時的這一個月,我們找回了太多被電子屏幕偷走的時光:一起在廚房里烤餅干,一起在陽臺上數星星,一起讀有趣的書,睡前互相分享小秘密……這些讓我突然明白,原來那些最珍貴的鏈接,從來都不需要Wi-Fi信號。
記得有天晚上,我推開兒子的房門,看見他趴在書桌上,還以為他又偷偷玩手機。誰知道走近一看,他正在本子上認真地畫著什么??匆娢疫M來,他笑著說:“媽媽,我正在畫一本小小漫畫書,叫《小豆芽歷險記》,等畫好了再給你看?!蔽尹c點頭,心里無比柔軟,我們雖斷掉了網絡,卻讓心靠得更近。
現在,兒子每天還是會用平板,偶爾也超出規定的時間。但更多的時候,他會拉著我去看小區里新開的花,遇見不認識的還會用手機掃描搜索,很多冷知識都是他分享給我的。等到讀書時間,他也會把我從電腦前拉走,一起坐在沙發上靜靜地看書。
“媽媽,我現在發現每天斷網一會兒,其實挺好?!蔽易聛?,問他:“為什么?你不埋怨我不讓你玩游戲、看視頻了?”“因為……”他歪著頭想了一下,“以前天天玩,總覺得游戲太有意思了。但現在,每天和媽媽一起做的這些事情,讓我感覺更加充實。手機里的世界雖然很熱鬧,但總覺得吧……我說不上來,但感覺現實中的快樂似乎更真實!”
我伸手摟住兒子瘦弱的肩膀,聞到他身上陽光的氣息。是啊,在這個快節奏的數字時代里,我們都差點錯過最珍貴的禮物——真實的相處,逐步的成長,還有那些無法用點贊來衡量的愛與陪伴。
編輯|張辰玥